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电影 投名状 的时代背景

电影 投名状 的时代背景

更新时间:2023-09-17 06:07:39

电影 投名状 的时代背景

《投名状》的故事大纲改编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刺马是指清末张汶祥刺杀两江总督马新贻的故事。在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午,两江总督、封疆大吏马新贻校场阅兵完毕,返回督署的路上,为刺客张汶祥所杀。刺客并不逃走,高喊:“刺客是我张汶祥!”让那班怕死的卫士捉拿。这个案子发生后,清廷十分惊恐,知道此案涉及封疆大臣的内幕亵闻,于脸面上大不光彩。因此,只能掩盖矛盾,粉饰门面。慈禧太后为了维系她摇摇欲坠的统治,亲自出面处理此案。把正在天津处理教案的大员曾国藩,调来审理这个案件。又在曾国藩出发前夕,召见了他,面授机宜,说“马新贻办事很好”,为此案定了调子。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终于为张文祥定了一个“漏网发逆”和“复通海盗”的罪名,将张汶祥处决,剜了张汶祥的心,去祭奠这位马新贻,又厚厚地予以抚恤。一句话,马新贻是一个好官,张汶祥是一个发逆。然而,事情的真象总是难以隐瞒的,原来,马新贻之所以官运亨通,靠的是假报军功,又结纳权贵才得来的。他在所谓的“剿匪”战斗中,原本是一个败军之将。被俘以后,又没有骨气,与“匪首”义结金兰,成了拜把兄弟。再由他的把兄弟导演一幕马新贻收复失地的闹剧,欺瞒了朝廷,以至爬上封疆大吏的宝座。飞黄腾达以后,那些拜把兄弟原以为可以攀附于他,千里迢迢来投靠。马新贻奸占了拜把兄弟的妻室,又诱杀了拜把兄弟。张文祥因偶然的原因逃脱他的魔掌,才弄出这一出刺马的大案来。由此可见,清廷所依重的大臣,渔色负友,形同禽兽。凡此种种,正是清廷官场腐败的缩影,无怪慈禧太后煞费苦心,一定要把真象掩盖起来。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