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山东地方戏目录

山东地方戏目录

更新时间:2023-08-01 08:10:12

山东地方戏目录

1.吕剧山东省地方戏曲 -- 枣梆

枣梆, 流行于东菏泽一带以及河北、河南的部分地区。是 1880 年前后山西的上党梆子传入山东,受本地方言的影响而形成。过去称为“本地●”,意为本地的山西梆子。“●”音“枣”,故名。

2.山东省地方戏曲 -- 锣鼓铳子

锣鼓铳子 , 清末流行于山东临沂、滕县一带,也偶然到邹县、徐州一带演唱。化妆只用胡子和包头,不穿蟒靠。用大锣、小钹、鼓伴奏,不用弦乐。拉魂腔传到滕县以后,锣鼓铳子艺人都改唱拉魂腔。解放以后山东、江苏的拉魂腔称为“柳琴戏”,山东的拉魂腔称为“泗州戏”,但都保存了一部分锣鼓铳子的剧目和打击乐。

3.山东省地方戏曲 -- 北词二弦

北词二弦 , 也叫“四股弦”。流行山东西北部,以高唐、临清为中心。音乐与剧目基本上和二夹弦相近。二夹弦分南词与北词,其北词相当于四股弦的大板。

4.山东省地方戏曲 -- 大笛子罗罗

大笛子罗罗 , 也叫“罗子戏”、“大笛子戏”、“罗罗头”。流行在河南北部、山东西南部。是柳子戏、大弦子戏的姊妹剧种。联曲体。现存俗曲曲牌约一百种,常用的有〖娃娃〗、〖山坡羊〗、〖调子〗、〖韭菜花〗等。音乐较柳子戏粗犷,有“精罗子、细柳子”之说。保存部分高腔、青阳腔。

5.山东省地方戏曲 --- 一勾勾

一勾勾 , 也叫“四股弦”、“河西柳”。是在山东高唐一带流行的花鼓基础上发展而成。清末流行于山东高唐、夏津、东平、齐河、济南,以及河北南部。受河北梆子影响较大。剧目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用四股弦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曲艺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