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冰冻人真能救活吗

冰冻人真能救活吗

更新时间:2023-06-24 07:27:28

冰冻人真能救活吗

在很多科幻小说或者电影中,有一种将人体冷冻休眠的技术,被冷冻的人不仅不会死,而且还可以复苏。比如在《星际穿越》中,宇航员就是用这种技术度过漫漫旅程。那现实中到底有没有这样的技术呢?

【低温冷冻的理论】

人体是由一个个器官或组织组成的,而器官或组织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由各种生物分子,比如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等组成的,而这些分子又是由一个个原子组成。

物体的温度实际上是由于组成物体的原子不断运动、互相碰撞产生的。如果给物体持续降温,则原子运动不断减弱直至停止,温度也就不会再下降,这就是原子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极限,我们称为绝对零度(-273.15℃)。也就是说,如果把人体的温度降到一定程度之下,细胞内构成各种分子的原子活动减弱,那生命活动也就可以静止下来,这就是低温冷冻理论。

【面临的各种困难】

虽然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实际上面临很多的问题。不要说冷冻人体,就是移植器官,比如移植的肝脏一旦脱离供体的身体,移植窗口(器官移植的最佳时期)就只剩短短的半天,也就是说这些需要移植到患者身体的器官在低温下保存不了很久,这是为什么?

细胞中除了各种生物分子以外,含量最多的其实是水。这些水分子在温度急剧降低的过程中会结冰,大家见过冰晶吧,多边形的菱形锯齿状,这些冰晶在细胞中运动很容易刺破细胞膜,导致细胞死亡;且水结冰过程中,体积会膨胀,也可能胀破导致细胞死亡。

所以实验室在冷冻细胞的时候,往往都要加入甘油或者二甲基亚砜,一则降低细胞质溶液的凝固点;二则让冰晶的颗粒更小更均匀,提高冷冻的细胞复苏率。所以想冷冻保存人体,首先就得过这一关——怎么让细胞中的冰晶不大规模的刺死细胞。

同时,就算在冷冻人体的过程中保存住了所有的细胞,在复苏的时候,心脏重新开始跳动,血液再次被泵到各组织器官,这些血液里的冰凌会对血管和心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伤,这些损伤怎么在短时间修复也是很大的问题。

那冷冻人体就完全不可能了吗?

【神奇的林蛙】

自然界就有活体动物在冬天的时候冷冻自己,在来年春天来的时候再复苏,这就是林蛙。

对林蛙最了解的莫过于加拿大化学家肯施多瑞了,他和他妻子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究林蛙。在有一次收集林蛙做实验的过程中,意外的将一只留在了车厢里,而且正好遇上了霜冻。当他第二天醒来的时候,这只可怜的林蛙已经被冻成了冰块。而多瑞将其带回实验室解冻之后,它立马活蹦乱跳了。

这种林蛙是生活着北极圈的众多生物之一,有很多生物能够在南极或者北极这种极寒天气中生活,比如南极鲟能够在冰层下自由自在的游泳,因为它的血液中含有抗冻蛋白质能够吸附冰晶,防止冰晶继续生长刺破细胞。而林蛙对抗寒冷的方式更令人感兴趣,直接冻成一坨冰。

科学家对冻成冰后的林蛙进行解剖和研究后发现,林蛙对温度降低特别敏感,在温度降至冰点左右,几分钟内它就开始排出血液和组织器官细胞中的水分。接着将这些水分集中到腹部,同时肝脏将大量的葡萄糖注入血液,并额外释放大量的糖醇,结果是血液的糖含量提高了几百倍,这是为了降低血液的凝固点,有效的减少了冰晶对细胞的伤害。

这些脱水的器官如同葡萄干一样,被林蛙小心翼翼地保存在冰块中,静静地等待春天的到来。

对人类来说,这是极其高超的低温保存技术,因为医生在切除器官之后,也只能将这些待移植的器官放在碎冰中低温保存,仅仅几个小时或者数天,比起原地复活的林蛙差的太远。

所以,人类想大规模地冷冻器官或者人体自身,还得等待科技的进步。

参考资料:《病者生存》

------------------------------------------------------------

这么多人喜欢看丫?那就再补充一点人体冷冻的吧(前年一个女作家选择人体冷冻,讨论过一波):

来源:

人体冷冻后未来真能复活吗?

在科幻小说《三体》获奖爆热和科幻小说《三体》编审、重庆女作家杜虹选择离世后被冷冻遗体并期待50年后的科技能令其复活的新闻广泛传播,人体冷冻及复活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人体冷冻,是指在人死亡后,以适当的方式迅速把尸体通过冷冻处理,在将来某个时刻就有希望“复活”。这一设想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家尼尔·琼斯发表于1931年的科幻小说《奇异的故事》中。

日前,牛津大学三位哲学教授选择“死后”冷冻人体。人体冷冻,真能让人在未来复活吗?科学家表示,人体冷冻目前只是商业行为,没有证据证明被冷冻的人体将来能够“复活”。

1 牛津三位哲学家选择“死后”冷冻人体

计划接受人体冷冻的三位哲学家,分别是牛津“人类未来研究所”所长、现年40岁的哲学教授波斯特伦、41岁的研究员桑德伯格和阿姆斯特朗。阿姆斯特朗预订了全身冷冻。波斯特伦和桑德伯格预订了收费较便宜的服务:只冷藏头部。

由于牛津“人类未来研究所”没有人体冷冻保存研究,因此波斯特伦和桑德伯格向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阿姆斯特朗向另一家设于美国密歇根州的“人体冷冻机构”预约。

据报道,当他们将来临终时,冷冻保存团队就会在旁待命。一旦他们被宣告不治,工作人员就会着手冷却遗体,同时利用机器保持他们体内的血液流动、注入防腐剂和防冻剂保护体内组织。如果只选择了冻存头颅,工作人员就会将他们的头切下,保存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态氮中。

波斯特伦拥有物理学和神经科学背景,2009年时还曾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选为当代百名思想家之一,他的选择可能会影响公众对人体冷冻技术的判断。

波斯特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越不确定,选择活下来就越有意义,你可以尽可能多地保存大脑中的信息,而不是简单地丢弃他们。”

2 人体冷冻花费不菲青睐富人

所谓人体冷冻学,是指在人死亡后,如果立刻以适当的方式把尸体冷冻处理,就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个时刻复活。

人体冷冻技术被美国的生活科学杂志列为十大人脑未解之谜之一及十大超越人类极限的未来科学技术之一。

要接受人体冷冻,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因此,目前这项技术几乎成了富人的赌博。

据悉,人体冷冻的收费分别为1万美元(俄罗斯KrioRus公司的脑神经冷藏项目)、2.8万美元(人体冷冻机构的全身冷藏项目)、15.5万美元 (美国人体冷冻学会的全身冷冻)、20万美元 (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的全身冷藏项目),收费视不同的公司、服务、国家或地区而定。

人体冷藏者可以考虑使用以人寿保险的形式付款,或分期付款。

阿姆斯特朗就选择了人寿保险的形式,每月投保25英镑,作为死后冷冻所需的资金。

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目前已经冷冻了117具尸体,其中包括美国最伟大的棒球运动员之一泰德·威廉斯。其他仍然在世但已经选择了阿尔科的人中,也不乏名人,如美国导演查尔斯·马修。

不过有人担心,过了几百年后,这些提供冷冻服务的公司,是否依然存在。

3 令所有细胞“保鲜”是急冻关键

如何进行急冻是这个话题中很关键的一步。

罗伯特·埃廷格的人体冷冻机构所采取的方法是:当一个人心脏停止跳动,被认定为“法定死亡”时,该机构的应急小组便会首先为死亡者的大脑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血液来维持最基本的大脑活动;然后把身体放入冰块中,并注射一种抗凝血剂以防止在途中血液凝结;把死亡者送到人体冷冻机构后,才开始实施真正的“急冻”。如果只是将死亡者放入一桶氮液中,会使死者细胞中的水分结冰,一旦水分结成冰,细胞就会发生膨胀,导致细胞破裂,就无法做到真正的“保鲜”,所以必须先去除细胞里的水分,然后注入一种基于甘油的化学混合液,即低温防护剂(是一种用于人体的防冻剂)。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器官和组织,使其在极低温度下不形成冰晶。这个过程称为“玻璃化”(不结冰的冷冻),能使细胞进入“假死”状态;当身体里的水分被低温防护剂替代后,他们会将死亡者的身体放置在一张干冰床上进行冷冻,直到温度达到零下130摄氏度,至此“玻璃化”过程才结束;下一步是将身体放入一个单独的容器里,并将容器放入一个盛满零下196摄氏度液态氮的大金属箱内。

此时,被冻者身体是头朝下放置的,这样即使箱子有泄漏,大脑也会浸泡在冷冻液中

4 “复活术”缺证据 仍是商业活动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低温生物学研究员保罗·西格尔曾将活着的仓鼠冷冻2小时后复活。在仓鼠试验成功后,西格尔又对一只小猎犬进行试验。结果,他成功让小猎犬复活过来。

有专家表示,虽然冷冻实验在某些动物身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这种方法却并不一定适用于人类。

虽然目前有多家从事“人体冷冻”的公司,但很少有医疗机构介入。在专家看来,人体冷冻只是一个新的商机,而非医学。

国际低温生物学会前任主席、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低温生物研究中心主任约翰·鲍斯特此前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人体冷冻组织的大多数成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也没有具有执业资格的医生。关于任何人体冷冻能复活方面的报道都没有一篇是出自科学期刊,也都没有一篇报道被证明是真实的。

上海理工大学低温医学研究所所长华泽钊明确表示,“从技术上说,低温冷冻人体的实现是非常困难或者说是完全不可能的。”

华泽钊说,按照目前低温生物医学的水平,大部分细胞以及部分组织能低温保存,但是心脏之类的器官不能低温保存。每种器官中都有不同种类的细胞,冷冻一个器官都很难成功。

“人体冷冻之父”冷冻自己待“复活”

2011年7月23日,长期饱受争议、渴望长生不死的“冷冻人体之父”罗伯特·埃廷格的传奇一生终于画上了句号,当天埃廷格在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郊区的家中病逝,享年92岁。埃廷格死后不久,他的遗体就被迅速送往“人体冷冻协会”,按照其生前遗愿用“最理想的状态”冷藏起来。据悉,埃廷格是该协会冷藏的第106具人类遗体,埃廷格的家人期待,终有一天,未来的高科技能有机会令他“复活”。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