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虞姬她为什么自刎 目的又是什么 是为了项羽吗

虞姬她为什么自刎 目的又是什么 是为了项羽吗

更新时间:2023-04-20 09:07:38

虞姬她为什么自刎 目的又是什么 是为了项羽吗

虞姬自刎,既是为了不拖累项羽,更不愿意让自己心中的英雄形象就此崩塌。

我爱他,只因为他是英雄的项羽。

他们相识于吴中。

身为吴中名门望族的妙龄女子,虞姬不仅相貌出众,而且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当她第一次见到项羽之时,她那颗少女的心就如小鹿乱撞,显然被项羽的英雄气概所吸引。

此时的项羽,和杀人避祸的叔叔项梁从下相逃亡至吴中,虽然一路颠沛流离,却依然掩盖不了他那眉宇间流露出来的逼人英气。

身为楚国贵族子弟的他们,并不缺少三朋四友,而吴中虞家便是其中之一。难得世交子弟前来投靠,自然是设宴款待,算是接风洗尘。



酒至三巡,虞姬出来以歌舞助兴。当她出现在众人眼前的那一刻,她明显地感受到有一对有着重瞳的眼睛泛着情欲的光芒随着她曼妙的舞姿肆意地扭动,而她,竟然没有半点的不适,身心里反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愉悦。

等到她款款退出之际,却听那生着重瞳的少年霍然长身站起,哈哈笑道:(世间竟然还有这等绝色女子,但能相随,永不相负)

众人皆惊,更有虞家少年子弟怒而拔剑。项羽浑似不见道:(我不过是把心中的话说出来罢了,并没有半点轻狂侮人之意。能否相烦主人将这女子请出,我只想问她一句话而己)。

几位虞家子弟对视一眼,指着庭前那口巨鼎道:(要请她出来不难,除非你把这鼎扛起来)。

众人看那鼎时,鼎中煮肉,汤沸肉滚,足有千斤。就算换在平时,单是这空鼎就难倒了多少英雄好汉,更别说此时此刻鼎中有汤有肉,鼎下火势正猛。那几个虞家少年料到项羽必无这等本事,是以故意刁难,好让他知难而退。

谁曾想项羽双手一拍道:(如此甚好,那就一言为定。)

项羽站在鼎前,看那鼎足,己然是烧的通红,肉汤偶尔从鼎口溢出,还未流到地上,便化作阵阵水雾,弥漫于空中,哪里去找入手抓拿的位置。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一人身上,便是虞姬也从屏风之后斜头来看,那俏脸晕红中,竟平空多了几分关切。

项羽看在眼里,心中全是说不出的欢喜。突然暴喝一声:(起)。

话在半空,鼎己离地,但见一尊天神单手托起这千斤巨鼎,稳如一座横亘于平地之间的山梁。

一人之威,竟然神勇至斯,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晴,无不色变。也许,就在此刻起,虞姬的心里再也放不下的人,是你,项羽。



我愿我先走,是因为我不想回头,让一切的美好,都留在我三生三世的记忆里。

以上的文字,纯属个人臆想。但吴中虞家确系名门望族,从而坐实虞姬大家闺秀的身份。这是有据可考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项羽对虞姬的感情里,始终有一份内疚在其中。他和虞姬相识时,他己成婚,虞姬身为大家闺秀,甘愿为妾也要追随于他,这份情意,但凡是个男人都会感动。正因如此,所以每当项羽大军出征之时,虞姬常幸从。

这句话出自于《史记》中的《项羽本记》,原文如下: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亢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这美人名虞的美人二字,是项羽自封西楚霸王之后分封虞姬的封号。当时帝王内宫分皇后,夫人,美人,良人等等不同封号,美人地位虽高,却在皇后,夫人之下,可见虞姬追随项羽之时就只是妾,正妻另有其人。

但是通观《项羽本记》,这是有关虞姬的唯一一段文字,根本就没有交代她最终的生死,何以又有她拔剑自刎的流传呢?

我想这是因为后世之人爱屋及乌的缘故,爱项羽英雄气概,便将虞姬也写得刚烈。而虞姬之死,当是在和歌之后,所以项羽才会泣数行下。



然而,虞姬自杀真的就只是为了不拖累项羽吗?这或许是原因之一,最主要的是,她无法接受自己如此祟拜的偶像形象就此在她的心里崩塌,她爱他,更多的是祟拜他,如果这一切都灰飞烟灭,那么她宁愿死,也要把这份美好的东西留在记忆中,随着她一起上天堂又或是下地狱。

《和垓下歌》中己经说得非常明白,我们不妨再读一下。

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