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的身世似乎带点迷团,按《晋书·羊祜》,羊祜父亲是上党太守羊衜,三国时期,上党属于魏国的统治范围,陈寿的《三国志》没有为羊衜立传,但从《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孙登》里面可以找到羊衜出仕东吴作为孙登的宾客。裴松之在《三国志》注引《吴录》、《吴书》及《江表传》,里面关于羊衜的记述,综合起来可以得知羊衜是南阳人,刚出仕东吴担任中庶子,属于孙登的侍从,位至桂阳太守。桂阳属于吴国统治范围。很明显,《晋书》和《吴录》等书籍关于羊衜的记录很很大的出入。按成书时间,《晋书》成书于唐代,而《吴录》等书籍成书于三国到晋初,而且是记述吴国的地方史料,这点更为可信。而羊祜的祖父羊续在东汉末年任职南阳太守,《吴录》提出羊衜是南阳人,羊续和羊衜的父子关系,以及羊衜和羊祜的父子关系值得推敲。
另一点值得一提的是,羊祜与东汉末年文化领袖蔡邕的关系,按《晋书·羊祜》:“祜,蔡邕外孙”。《后汉书·蔡邕列传》记录蔡邕被诬告后亡命东吴,“往来依太山羊氏,积十二年,在吴。” 《后汉书·列女传》记录董祀的妻子蔡琰,也就是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关于蔡文姬的三次婚姻,第一次嫁给卫仲道,由于卫仲道早死,蔡文姬没有为卫仲道生育;第二次婚姻,蔡文姬于董卓之乱后被匈奴骑兵捉获,嫁给南匈奴左贤王,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第三次婚姻,由于曹操念于与蔡邕素有交情,用金壁向南匈奴左贤王赎回蔡文姬,《后汉书·列女传》这样写道:“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这里提到“痛其无嗣”,可见蔡邕没有儿子。
再看《晋书·后妃传·景献羊皇后》这样记录:“父衜,上党太守,后母陈留蔡氏,汉中郎将邕之女也。” 景献皇后羊徽瑜,嫁给司马师,司马炎建立晋朝则追谥司马师为景帝。《晋书·羊祜传》记载羊祜是“景帝皇后同产弟”,又记载“祜前母,孔融女……”前母是继室所生的子女对父亲前妻的称呼,因此可以断定,羊祜的生母是蔡邕的女儿,羊徽瑜的生母是孔融的女儿。《晋书·羊祜传》还记载这样一段:“祜当讨吴贼有功,将进爵土,乞以赐舅子蔡袭。”可见蔡袭极有可能是蔡邕的孙子,这与《后汉书》关于蔡文姬的记载有出入。而《后汉书·蔡邕列传》只字不提蔡文姬,《三国志》也没有任何关于蔡文姬的事迹,是有意隐瞒还是《后汉书·列女传》的记载失实,从书面文字上无法得到证实。
还有一点,羊祜后代的问题,《晋书·羊祜》记录羊祜女婿劝羊祜私营党羽,羊祜“默然不应,退告诸子曰:‘此可谓知其一不知其二。……’”同样是《晋书·羊祜》后面说到“而祜竟堕马折臂,位至公而无子。”前后有所矛盾。按照《晋书·羊祜》所记载“帝以祜兄子暨为嗣,暨以父没不得为人后。帝又令暨弟伊为祜后,又不奉诏。帝怒,并收免之。太康二年,以伊弟篇为钜平侯,奉祜嗣。篇历官清慎,有私牛于官舍产犊,及迁而留之,位至散骑常侍,早卒。”因此,可以认为羊祜确实没有儿子,死后281年(晋太康二年)由其侄子羊伊继承生前的爵位。对于羊祜“默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中“诸子”的理解,应该是羊祜的侄子。至于是否符合史实,有待考证。
羊氏在泰山南城是一个名门望族,而羊祜正是来自这个家族。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十二岁丧父,孝思超出常礼,奉事叔父羊耽,态度甚为恭谨。成年后博学多才善于文书及拥有优秀的谈论技巧,当时任荆州刺史的夏侯威非常欣赏羊祜的才华,于是撮合兄长夏侯霸的女儿与羊祜结为夫妻。正是由于夏侯家族的关系,也基于与司马家族的关系,使羊祜身处魏国政权风云跌宕的浪潮之中,而因为羊祜自身的修养及对形势的把握,又使自己置身于一场政变的暴乱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