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处理技术指南(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技术方案)

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处理技术指南(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技术方案)

更新时间:2024-01-23 09:45:24

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处理技术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湖南省农村地区新建、改建和扩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治理设施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维。《指南》所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包括农户冲厕及农村公厕化粪池溢流污水、农户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和庭院污水进行收集处理的村级污水管网、预处理设施、终端处理设施和资源化利用设施。不同地区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取本《指南》推荐的治理技术模式,包括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应按照《指南》相关内容执行。

详情如下:

湖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指南

(试行)

为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补齐农村环境治理的短板,因地制宜做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防止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引起环境污染,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规范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治理设施的设计、建设施工和运行管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供有关部门及各基层组织使用。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湖南省农村地区新建、改建和扩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治理设施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维。《指南》所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包括农户冲厕及农村公厕化粪池溢流污水、农户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和庭院污水进行收集处理的村级污水管网、预处理设施、终端处理设施和资源化利用设施。不同地区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取本《指南》推荐的治理技术模式,包括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应按照《指南》相关内容执行。

1.2 基本原则

1)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坚持规划先行原则,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或实施方案,优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布局,重视区域衔接,预留升级设施建设用地。

2)因地制宜、分类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的选择务必统筹考虑当地地理条件、自然环境及农村的地域性差别,针对不同地区、地形地貌、地理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选择相应的治理模式与工艺。

3)资源利用优先、适度集中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要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村民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在满足排放要求的前提下,按照投资省、运行能耗及费用低的原则确定治理模式和工艺。

结合湖南农村区域特征,优先考虑就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居住集中、环境敏感程度较高的区域适度集中或纳管处理。

4)收集与治理设施建设并重:收集管网建设与治理设施建设需同步进行,避免治理设施闲置或进水浓度低,浪费投资和资源。

5)经济实用、易于推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要尽量简单,不做“高、大、上”的面子工程,做到“建设一处、稳定一方”。工程设施要方便管理、运行维护简单,并能长久稳定地发挥作用。

1.3 规范性引用文件

1)《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

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

3)《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7959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

5)《国家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554

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

7)《农村户厕卫生规范》GB19379

8)《村庄整治技术标准》GB/T50445

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GB/T23486

1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GB/T51347

11)《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60

12)《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4

13)《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74

14)《含油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80

1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

16)《生物接触氧化法工程技术规范》HJ2009

17)《生物滤池法工程技术规范》HJ2014

18)《污水自然处理工程技术规范》CJJ/T54

19)《户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CJ/T441

20)《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规范》NY/T702

21)《湖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3/1665

2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

23)《湖南省用水定额》2014 年

1.4 总体要求

1.4.1 规划要求

1)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首要任务,也是流域及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抓住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契机,在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城镇污水治理工作的基础上,统筹城乡、区域生活污水治理。以水环境功能要求为依据,坚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性湖泊以及生态红线区域等水环境敏感区和规模较大村庄、规划发展村庄和街(乡、镇)周边村庄优先治理,将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水环境容量范围内,减轻水环境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生态为本,循环利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须突破“就污染治污染”的传统观念,树立生态低碳理念,结合农田施肥利用、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景观建设,注重水资源和氮磷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条件的地区和村庄,逐步推行黑水(厕所污水)和灰水(其他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处理,强化生活污水源头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3)因村制宣,分类指导:根据地理区位、环境容量、村庄形态、尾水利用、经济水平等因素,合理选择适宜的治理模式。对于城镇周边和邻近城镇污水管网且符合高程接入要求的规划发展村庄,优先考虑纳管处理模式;对居住相对分散、周边具备消纳土地的规划保留村庄,采用分散治理模式,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或处理;对于不具备纳管条件、居住相对集中且排放要求较高的规划发展村庄,采取集中治理模式。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