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山杜英果实图片(大果杜英介绍)

山杜英果实图片(大果杜英介绍)

更新时间:2022-11-20 22:38:01

山杜英果实图片,大果杜英介绍

  • 1. 大果杜英介绍,山杜英果实图片
  • 2. 杜英是什么科属,山杜英和杜英的区别
  • 3. 杜英是什么科属植物,杜英果实图片
  • 4. 杨桃大果怎么吃,杨桃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 5. 大果沙棘栽培技术,大果沙棘育苗及人工栽培技术
  • 1.大果杜英介绍,山杜英果实图片

    1、大果杜英(学名:Elaeocarpus fleuryi A. Chev. ex Gagnep.)是乔木。叶通常互生,边缘有锯齿或全缘,下面或有黑色腺点,常有长柄;总状花序腋生或生于无叶的去年枝条上,两性,有时两性花与雄花并存;萼片4-6片,分离,镊合状排列;花瓣4-6片,白色,分离,顶端常撕裂,稀为全缘或浅齿裂。

    2、雄蕊多数,10-50枚,稀更少,花丝极短,花药2室,顶孔开裂,药隔有时突出成芒刺状,有时顶端有毛丛;花盘常分裂为5-10个腺状体,稀为环状;子房2-5室,花柱简单线形,果为核果,1-5室,内果皮硬骨质,表面常有沟纹;种子每室1颗,胚乳肉质,子叶薄。分布于中国和越南。

    2.杜英是什么科属,山杜英和杜英的区别

    1、杜英的科属:杜英科、杜英属。

    2、杜英科(Elaeocarpaceae)是被子植物门锦葵目下的一个科,该科均为常绿或半落叶木本。

    3、该科12属,约400种,分布于东西两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未见于非洲。中国有2属,51种,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湖南、湖北、台湾、浙江、福建、江西和西藏。

    4、该科的模式属为:杜英属(Elaeocarpus Linn.)。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分入锦葵目,2003年的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列入酢浆草目。

    3.杜英是什么科属植物,杜英果实图片

    1、杜英,杜英科。树皮深褐色、平滑,小枝红褐色,树冠紧凑,近圆锥形,枝叶茂密。其叶革质披针形,同属植物有华杜英E.chinensis,叶多聚生小枝顶端,狭卵形或椭圆形。杜英枝叶茂密,秋冬至早春部分树叶转为绯红色,红绿相间,鲜艳悦目。在园林绿地中杜英宜丛植、群植或对植,也可植于草坪边缘或用作花木背景。由于它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强,也适宜作工厂矿区的绿化树种。

    2、播种繁殖:采种母树应选择树龄15年以上、生长健壮和无病虫害的植株。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放至果肉软化、充分成熟后,置清水中浸泡,搓洗净外果肉,现出种核,捞出阴干后随即播种,或湿沙低温层积至翌年春播。种子切忌暴晒,也不宜长期脱水干藏。进行湿沙层积催芽的,可分批选出已萌动种子播种。直接播种或随采随播,发芽不整齐,不便于管理。播种前用70℃的热水浸种至自然冷却,再用冷水浸种1周,或用鲜尿浸种2——4天。苗期喜阴耐湿,应选择日照时间短、排灌方便、疏松肥沃的土壤作圃地。条播行距约20厘米,覆土厚约2厘米,盖草保温。每667平方米播种量为4——5千克。有条件的最好先将种子播种于沙床内,当种子开始出苗形成真叶时,再及时进行芽苗移栽。这可提高出苗率,也有利于幼苗管理。

    3、扦插繁殖:夏初,从当年生半木质化的嫩枝剪取插穗,穗条长10——12厘米,并将下部叶子剪除,上部保留2——3个叶片,每张叶片剪去一半,用浓度为100毫克/千克的NAA,或浓度为50毫克/千克的ABT生根粉溶液,浸泡基部2——4小时。用蛭石或河沙做基质,插后浇足水分,用塑料薄膜拱棚封闭保湿,遮荫降温。一般不需再喷水管理,每隔一周喷0.1%高锰酸钾液,防止腐烂。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全光自动喷雾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此装置育苗,扦插后20天左右开始生根,扦插成活率可达90%以上。病虫害少。

    4.杨桃大果怎么吃,杨桃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1、将杨桃清洗干净,用刀削掉硬边,杨桃一般有5个或6个硬边,只要削掉薄薄的一层硬边即可。

    2、将杨桃切成薄薄的五角星片或六角星片,就可以食用了。

    3、如果觉得杨桃太涩或者太酸,沾上一些红糖或者白糖,会使杨桃更加美味。

    4、也可以在切开的杨桃上撒点盐,起到杀菌的效果。

    5.大果沙棘栽培技术,大果沙棘育苗及人工栽培技术

    1、沙棘品种选择:选择果实大,单粒重0.5克以上,产量高,平均单株产量2公斤以上,无刺或软刺的大果沙棘扦插苗。

    2、栽植规格、密度:以产果为目的的沙棘园,树冠较大的沙棘品种,株行距可采用2米×4米,每亩定植83株;以采条为目的的采穗圃,可采用1米×3米,每亩定植220株。

    3、沙棘雌雄株配置:一般雌雄株比例以8:1为宜。

    4、田间管理水肥管理:大果沙棘产量高,灌水和施肥对大果沙棘的产量作用十分明显。一般磷肥75—105公斤/公顷,穴施0.05—0.06公斤。施肥结合春季灌水进行。中耕管理:中耕深度为4-5㎝,以不伤沙棘的水平根系为原则,既可清除杂草,还可疏松地表土层,提高土壤透气性。注意中耕不能过深,否则,将影响水平根的正常发育,严重时还会诱发干缩病。树形修剪:沙棘栽植第二年,定干高度为0.3米,为保持树势平衡,可做适当修剪。保留萌发的三根大枝作骨干枝,疏除过多枝条。当沙棘进入结果期时,每年都在萌动前进行修剪,先剪去枯枝、病虫枝,再进行疏枝,清除徒长枝、过密枝。大果沙棘病虫害及防治对沙棘病虫害防治的最简单办法是把病株、虫株砍伐运走做薪炭材烧掉,也可酌情采取其它防治措施。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