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州喀斯特地貌特点,贵州地貌的主要特征
1、喀斯特地貌(英语: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2、喀斯特(Kar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谓,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我国云贵高原、湖南南部郴州等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
3、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域较广,如广西、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征体现在溶洞、天坑等地理现象
2.贵州的地貌特征,贵州的地形有什么特征
1、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地貌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2、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嶂,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
3、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3.贵州地貌以什么为主,贵州流水侵蚀地貌图片
1、贵州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贵州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海拔800~1500米;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800米以下。贵州地势起伏较大。从面上来看:最高地区是西部的威宁,平均海拔2166米;最低地区是东部的玉屏,平均海拔541米;两地相差1625米。再从点上来看:最高点在赫章县的韭菜坪,海拔2901米;最低点在黎平县水口河出省处,海拔只有148米。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相差达到2753米。
2、贵州,简称“黔”或“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贵阳,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是中国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界于北纬24°37′~29°13′,东经103°36′~109°35′,北接四川和重庆,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
3、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总面积17.62万平方千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4.喀斯特地貌特点,为什么叫喀斯特地貌呢
1、喀斯特地形特点:地表崎岖、土壤十分贫瘠,不利农业发展,因此在云贵高原有“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両银”的俗谚。但其千沟万壑的特色却十分受到观光客青睐。
目前巴尔干半岛及中国重庆、广西、贵州、云南一带均有喀斯特地形的存在。2016年11月24日,陕西省政府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在汉中发现世界级的超级天坑1个,大型天坑17个,常规天坑31个。
2、拓展资料:喀斯特地形(英语:karst topography),又称溶蚀地形、石灰岩地形,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
一般指碳酸盐岩分布地区或存在流经石灰岩的地下水所特有的地貌现象。当雨水或者地下水与地面碳酸盐类岩石接触时,就会有少量碳酸盐溶于水中。经过长时期的溶解侵蚀,形成了以地表岩层千沟万壑为标志的地表特征。在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
5.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1、喀斯特地貌的特点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岩石绚丽。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暗湖、溶洞。
2、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