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家里刚刚换了一台电视机,65寸的液晶显示屏,清晰无比,看着十分带劲儿。想来,这已经是家里的第四台电视了,从小时候全家人挤在一起看的黑白电视,到后来的结婚三大件彩色电视,再接着是液晶电视,直到今天的4K智能电视。不同年代里,更新换代的电视成为人们抹不去的记忆。要说印象最深的,还是80年代风靡一时的牡丹电视机。
北京人心中的“牡丹” 京报网 张宁/摄
千辛万苦买台“牡丹”
如今在地铁10号线上有一站叫做“牡丹园”,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里就是因牡丹电视机厂而得名。
位于花园路2号的牡丹集团 京报网 张宁/摄
上世纪70年代,政府批准设立了北京电视机厂,正式开启了中国电视工业的发展之路。几年之后,这里生产的牡丹牌电视机,成为全国热销的产品。
牡丹电视机厂原厂部楼,现在是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 京报网 张宁/摄
牡丹电视机厂原组装车间,现在是翠微百货牡丹园店 京报网 张宁/摄
80年代,是牡丹电视机卖得最火的时候,厂里引进了三条国内最先进的电视机生产线。有员工回忆,“近百台电视机挪着步往前走,一个个荧光屏闪烁成长长的一串,下线直接拉走,还带着热乎气儿!”
1978年北京电视机厂一景
1990年,每年从这里上市的彩电将近80万台,却依然供不应求。1990年到1991年,北京电视机厂先后与北京电子显示设备厂和北京东风电视机厂合并,成立了牡丹集团。
今日的牡丹集团 京报网 张宁/摄
鼎盛时期的“牡丹”,职工超过8000人,家属众多,还有专门的职工幼儿园。那时候能在厂子里工作,真是一件十分令人羡慕的事情。
1981年北京电视机厂二车间彩色电视机生产流水线一角
计划经济的时代,电视机属于统购统销,必须有电视票才能买得到。老员工回忆,80年代的牡丹电视机厂门口,常常挤满了求购的顾客,大货车就在制造部门口排队,电视包装完了下线直接拉走,根本没有库存一说。
装满牡丹彩电的卡车发往全国各地 图片来自《首都建设报》
电视机厂的职工有福利,一季度能得一张电视票,因此也成了“香饽饽”。牡丹集团副总裁傅东翔回忆,“我一位在杭州公安系统工作的舅舅当时来北京开会,委托我给他买一台牡丹牌电视机带回去。”
“牡丹”质量有保障
在传统的显像管电视机时代,“牡丹”一度占据了国内彩电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能买上一台牡丹牌电视机,曾是很多家庭的梦想。当时还有句火遍全国的广告词:“牡丹虽好,也要爱人喜欢。”
家里有了牡丹电视机,一家人十分喜悦
不过,人们青睐“牡丹”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它的质量有保障。傅东翔讲过一个真事儿。80年代中期,武汉的一群孩子在江边戏水,脚下碰到坚硬的异物,大家好奇,便合力将硬物挖了出来,没想到是一台牡丹牌电视机。那时候普通人的月工资也才几十块钱,买这样一台电视得要三四百,如此贵重的东西,孩子们就将其送到了附近一家修理铺,还马上报告了派出所。令人惊讶的是,维修师傅在拆开电视机外壳、将内部一一吹干后,电视机除了扬声器,其他部件竟然完好如初,更换了扬声器插上电源,还能显示清晰的画面!后来查实,原来是有小偷一个月前将电视机从一户人家偷走,因没地存放,便埋在了当时因旱季还很干燥的沙滩里。
这个故事传开,牡丹牌电视机的质量引起一片赞叹。
1983年人们高兴地抱着新电视回家
90年代,牡丹电视机已经成为北京家电的一面旗帜,在1992年到1995年间,连续4年获得“全国最畅销国产名牌商品金桥奖”。
国产彩电的“天南海北”
今天的孩子很难想象,在娱乐生活贫乏的年代,一台小小的彩电能给人们带来多少欢乐。
1984年东风市场顾客在选购电视机
在只有黑白电视机的年代,人们为了让图像色彩丰富一点,花十几块钱买一种彩色屏。这种屏幕上涂了红、黄、绿三色,将它放置在黑白电视机前,看上去原本黑白的电视屏上就有了这三种颜色。不过这些颜色不协调,加了它看电视屏幕,也没那么清晰、透亮,没过一段时间就在市面上消失了。70、80年代的电视机市场,最出名的就是“天南海北”四大品牌,分别为天津的北京牌、南京的熊猫牌、上海的金星牌、北京的牡丹牌。
1981年上海无线电四厂在大栅栏第二百货商场举行凯歌牌电视机展销
这些品牌都是靠引进国外技术发展的,北京引进的是松下,上海引进的是日立,天津引进的是三洋。谁家有台电视机,绝对能引来左邻右舍一大群人,大伙儿坐在院子里,围着那个小小的匣子一直看到晚上。多少人结婚,都希望能置办一台自己的电视机。
一起看电视的日子
在那个没有机顶盒、没有遥控器的年代,换台全靠一个按钮“咔咔”地拧,最多也就接收8个频道。电视信号很弱,就必须在室外安装接收天线。一根高约5、6米的木杆子,顶端固定一个金属铝的篦子,拉一根专用电线到屋里连接电视。还有人家用的是铜棍做的“鱼骨天线”,更有甚者,还能用易拉罐自制天线,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屋内电视的图像不稳定,时断时现,常常是雪花一片伴着杂音,看到关键时刻,真能急死人。这时候,就需要有人到屋外不停地转动天线,屋里的人看着电视大喊“转!转!”
1999年春晚郭冬临、蔡明、郭达表演的小品《球迷》,电视信号不稳定,看球十分着急
遇到天气不好的情况,外面狂风暴雨,信号就更别提了,因此过去看电视还得看天气。也正是这样的难得,那些有电视看的日子更加让人印象深刻。《大西洋底来的人》、《女奴》、《排球女将》、《血疑》等经典影片成为一代人的记忆。虽然节目频道不多,但坐在电视机前总是看得津津有味。最讨厌的是周二下午,1点到6点,因为检修所有频道都出现这个图标:
周六日,《综艺大观》、《正大综艺》成为家家户户都要看的节目,杨澜、王雪纯是人们喜爱的主持人。一到寒暑假,小伙伴们聚在一起,《小龙人》、《西游记》、《封神榜》等都是百看不厌的剧集。
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节目
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机成了再普通不过的家电,那些曾经风靡的品牌,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电视机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也见证了我们的生活变迁。时过境迁,今天家家都有了电视,难得的却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的氛围。安装上数字机顶盒后,可以收到上百个频道,却少有能停下来耐心看的时候。移动设备的发展,让人们有了更多看节目的渠道,却也让家失去了一些味道。
有时候,真怀念那些年和家人抢电视看的日子,打打闹闹,却也热热闹闹,当时觉得电视真好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