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周可儿小丑是什么梗(lol女主播周可儿)

周可儿小丑是什么梗(lol女主播周可儿)

更新时间:2022-05-07 06:09:03

"你以前那头型呢?你得支棱起来啊!"


小丑,蝙蝠侠的死敌,美国漫画的经典角色,DC今年刚给他出了部电影并在全球范围内狂吸了十多亿的票房并收获了一致好评。



(各个版本的小丑和小丑女)


由于其R级的性质,自然未能引进国内院线——但就在前几天,有个视频忽然的就在B站火了,播放量冲到快四百万:



通过鬼才up主的剪辑,喜剧演员赵本山老师坐在了患有心理疾病、即将堕落的底层失业人员亚瑟面前,用东北普通话开始了"话疗",劝导其坚强起来面对生活......还带他上街扭了大秧歌。



由于场面要素过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里还是建议没看过的人眼见为实亲眼体会一下这个牛逼的作品......同样,在视频的下方也留下了观众的各种人才发言:


"亚瑟即刻前往刘老根大舞台,艺名已经想好了,就叫周可儿(Joker)。"


"你这小玩意的立意比整部《小丑》还高。"


"众所周知,哥谭就是铁岭。"


"小丑好了,蝙蝠侠疯了......"



"赵本山劝导小丑"为啥会突然火起来,甚至热度反压了原版电影一头?这个原因细分析起来,要素可以说是溢出了,而且毫无疑问和今年普遍文化自信的社会氛围有一定的关系——但和时政相关的东西,在这里说的太多,太容易拉胯。


但即使不谈时政,这话题可以说的还是很多、很有意思。先说一下我自己在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的个人感受:神之剪辑,配合度极佳,有内味了,但,并没有很惊讶。


我不惊讶的理由是这样的东西我其实看得非常多,这个视频严格来说其实属于"彪学"的范畴,彪学指的是B站上以"德彪的奇妙冒险"为首的一群up主以电视剧《马大帅》的主角"范德彪""马大帅""翠花"为主角进行剪辑、渲染、配音等方式二次创作,用来演绎一些看起来非常高逼格的电影(如王家卫、《教父》、《美国往事》、《无间道》当然也包括小丑)的系列视频,造成了非常奇妙的效果。


明明他们的本质是东北衰落背景下,开原市里的普通、甚至有点寒酸的小市民、小农民的一群普通人,但是经过二次加工,他们可以是港片里的警察,美国黑帮教父,文艺片里忧郁的中年人,铁岭也可以是哥谭。一个土,一个洋,相撞在一起,就好比咖啡配大蒜的比喻——本来就很有喜剧色彩。


但是妙就妙在up主们对待土和洋那不卑不亢的态度:咖啡就一定比大蒜高贵吗?文艺片就比《马大帅》有逼格、有内容吗?俺不觉着,俺觉得咖啡很好,大蒜也很好,只要俺喜欢怎么吃都好。一下子就把"欣赏"这个行为拉回了它的本质。我从"彪学"刚开始不久就开始关注它了,彪学其实对up主的要求很高,因为它要求up主同时拥有鉴赏雅和俗的能力,又要敏锐的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人性的共同点。


只有这样的观察力,才能敏锐地察觉到《马大帅》和《小丑》的共同点:剥掉美国大片、超级英雄反派这样的光环,亚瑟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社会治安很差的城市里、孤独敏感的、患有一定精神疾病的底层喜剧演员,后来还失业了,所以发狂变成了后来的小丑。而马大帅是一个同样生活在县级市里、挣扎在生活里的"大哥"(其扮演者赵本山的经历和亚瑟有异曲同工之妙),后者对前者的照顾和劝阻本来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哪怕他们国籍不同,也来自根本不同题材的作品。


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只是我们从前电影工业不够发达,在某种意义上,太看重外国片的逼格了。我还清晰地记得当年看《阿凡达》电影院里挤满人的场面,那个时候一张Imax电影票九十块,不知不觉地就觉得看电影是很奢侈的事:美国电影等于特效,等于极致的视听享受,等于高逼格,等于一个遥远、富裕、发达的世界......反正比中国电影拍的好。那个时候觉得超级英雄和个人英雄主义是想象力很丰富的玩意儿。


但是看了十年美国电影,总算也看出来了,全是一模一样的套路,美国人就会那一套。虚假的观影光环消失后,重新拾起二十年前的电视剧,宛如重新发现的一件老家什,哪里都值得细细观摩一番。我们终于发现了,外国人其实也是这样的普通人,也是马大帅、范德彪......


"彪学"是一场简单的恶搞吗?我认为不,它其实是对经典的解构和重新构建——透过彪学,我们仿佛看到了电影的本质。


但彪学还远不是网络空间里第一次解构国外的作品,摸着这条线摸过去,我们还有更惊人的发现......(暗示关注接下来几天可能更新的下一章)

,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