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河南人怎么样(评价河南顺口溜)

河南人怎么样(评价河南顺口溜)

更新时间:2022-04-15 11:33:00

我老家处于陕、晋、豫交界处,位于黄土高坡上,冬冷夏凉,说话近似陕西方言,就像《武林外传》中佟湘玉所说的那样,但我却是地地道道的河南人。作为土生土长的河南人,我从出生就一直呆在河南,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离开。

关于各地人如何去看待河南人,我在网络上、电视上有所了解,尤其是关于河南人名声臭、外地人排斥河南人等,我认为:这是赤裸裸的地域歧视,他们对河南有偏见。曾有人为河南人正名,写了一本名为《河南人惹谁了》的书。身处河南多年,我接触的人大多是教师。大家受过高等教育,素质较高,为人处世方面都注意个人形象,比较好相处。大多数人还是彬彬有礼、文明友善的。当然,教育行业上下级间、同事间、家校间也会发生矛盾,个别奇葩的教师持刀耍横达到了个人目的,个别家长蛮不讲理、胡搅蛮缠。对这些个别现象,我也司空见惯、见怪不怪。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

招工拒绝河南人

2020年9月,从公立初中辞职,我依依不舍地离开故土河南,来到陌生的海滨城市珠海。珠海是个移民城市,本地人较少,外地人居多。在这里,我有幸认识了来自多个省份的同事们,了解了许多闻所未闻的事情。才发现身处河南,我对河南的认知是单一、浅薄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在,在中国地图的东南边缘,重新审视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地方,以及我的老乡河南人,我的看法发生了改变。

我们办公室的教师隶属同一年级组,大家来自全国各地:包括一个湖南妹子、一个安徽帅哥、一个成都大哥、一个福建美女、一个河南人(我)、一个江西帅哥、两个湖北美女以及来自广东省各地的美女们,竟然没有一个是土生土长的珠海人。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需要调课需要帮忙,一句话的事情即可解决,让我感受到了各地人的友好、和善。

一件棘手的事情引发大家对河南人的讨论。初一时,某老师请家长到校,协助处理顶撞老师的的学生。谁知,学生在教师办公室当场发飙,顶撞老师,说话完全不过大脑。家长冷眼旁观,任由孩子乱讲,认为自家孩子被冤枉。场面一度失控,陷入僵局。办公室顿时鸦雀无声,竟然无人打圆场,大家可能也不知道如何介入。我忍不住就走过去,尽量温柔地拉住学生(我不是他的科任老师),小声提醒学生:“同学,先冷静一下。”学生稍稍安静了一会,又不断指责老师,家长仍没有吭声。最后,领导介入,家长和学生、班主任一同去了政教处。事后,领导说:“这个家长是河南的,完全不听劝,以后请家长最好搞清楚学生的家庭情况,来自河南的一定要慎重,河南人惹不起。”这时,一位年长的老师就说到,他以前带的班里某某学生的家长(来自河南)欠费不交,就很难沟通等等;一位瘦瘦的年轻女老师也说,他们班某某同学就是河南的,家长不配合学校工作,前几天还骂了她一顿。身为河南人,老乡竟然蛮不讲理,我只能笑了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我亲眼目睹了整件事情的经过,也第一次深切体会到:河南人在外人眼里的形象不咋地。

关于河南人的讨论并没有停止。

来自四川的老师说,以前下班会摩托车载客赚点外快,碰到河南人就惨了,不给钱不说,还可能挨打。

湖北美女说,自家物流公司的司机,河南人用不得。别的司机都接受事先约定好的价格,不会中途要求加钱,河南司机经常说路途中遇到麻烦需要用钱开路。

湖北另一个美女开玩笑地说,电视里面贩毒的、走私的人经常是河南口音。

湖南美女接着说,好朋友家里条件不错,儿媳妇是河南人,彩礼要得高,还不领结婚证,有了孩子也不住在婆家,天天吵着离婚。她感觉很不可思议,为什么结婚了不领结婚证呢?问我是不是河南都这样?其实,这种现象存在河南的一些农村里,双方文化水平比较低,孩子都有了,不结婚,不领证。我们老家村里确实存在这种彩礼很高的现象,父母都是农民,儿子的对象要彩礼25万,否则不结婚。在农村男多女少的情况下,大龄未婚男较多,男方父母会为了儿子成家,再难再辛苦,都会满足女方的要求。

福建美女说:“我遇见的河南人都好坏,只有你例外,对人特别好。”我听了不知道该高兴还是尴尬呢?

下班了,我和妈妈聊起这些事,她就说起一件事。我们想换个条件好的房子租住,我妈帮忙去看房。一个房东直接问:“你是哪里人?房子不租给河南人。”一问原因,才知道房东被河南人深深伤害过。据说,房东把房子租给一帮工地干活的河南人,这些人拖欠房租不交,竟然偷偷跑掉了,房间也被他们搞得乱七八糟,气得房东立下誓言:“不租房给河南人。”

以前,我总认为很多人对河南人有偏见,有地域歧视现象。听说了这些事,我才意识到:河南人的臭名远扬跟河南人脱不了干系。虽然,从眼前看,河南人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看似占便宜,实在吃大亏。长此以往,积少成多,这败坏了河南人的名声,这也是河南人不受欢迎的原因。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这些人是河南人而非其他地区的人们呢?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原因:

1. 贫穷是关键因素

“穷生奸计,富长良心”。河南省耕地面积为687.1万公顷,名列中国第二,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居多。农民最穷也最苦,一年到头靠天吃饭。我家周边农民大多种植苹果,其中辛苦我深有体会。作为果农的子女,我小时候也常常去果园劳动。稀花、施肥、除草、打药、套袋、摘果、剪枝等每个环节,都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碰到风调雨顺的年份,苹果大丰收,本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却因产量高,供过于求卖不上价格,有些果农甚至入不敷出;碰到极端天气,如夏天的冰雹、干旱,冬天的狂风等,苹果减产,果农的日子更不好过了。“穷则思变”,农民辛苦劳作不足以养家,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去大城市打工,成为进城务工人员。有些人能够在法律、道德的框架里创造财富,有些人则因为贫穷忘记了礼义廉耻,忽视道德,无视法律,做出违背规则的事情。

2.文化素质低,是主要因素

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大多文化素质比较低,初中、小学毕业,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来获取收入,没有很强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在遇到事情时,他们很容易鼠目寸光、被眼前的利益诱惑,把道德与法律置于脑后。

3.人口众多,概率就高。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11月1日零时河南省的常住人口为9937万人,快达到一亿人口。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劳动力输出较多,概率就高。

作为河南人,我说句公道话:“老乡,恁们这样做,太不厚道了,确实给咱河南人脸上抹黑了。”作为河南老乡,我们远离故土,追求梦想,谋求发展,更应严格要求自己,改变不当的行事做法,增强自律性,做个更加文明有礼的社会公民。

有些人被我的河南老乡伤害过,才会对河南人心有余悸、颇有微词。我都能理解,也对他们深表歉意。但我想说的是,这些人只是河南人这个群体中的少数,不能代表所有的河南人。也希望对于河南人这个群体,大家不要以偏概全、以点盖面,应摒弃地域歧视,克服地域刻板印象,去了解身边的河南人。我相信,更多的河南人无论在家乡还是全国各地,都能恪守道德、遵守法律,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和各地发展在努力奋斗着。作为在珠海特区的河南人,我也会努力工作,幸福生活,不给河南人脸上抹黑,多给河南人添光彩。

,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