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是中医最常使用的剂型。石家庄市中医院东院区药剂科主任郑倩提醒,如果煎煮方法不当、服用时间不对,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煎煮中药应注意哪些细节?
郑倩表示,煎煮中药应当从煎药的器皿、煎药的用水,以及煎药的时间和火候等几个方面进行把控。
器皿的选择
煎药的药罐以砂锅为最好,铁、铜、铝、锡等金属锅不能用来煎药。因为中药所含鞣酸、有机酸等成分可与上述金属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物,使中药有效成分减少。同时药物煎煮完毕后煎药器具应当及时洗净晾干,保持清洁。
煎药的用水
据郑倩介绍,煎药应当用新鲜清洁的自来水。经过反复煮沸或放置时间较久的水不宜作为煎药用水。通常中药不需要清洗,但是在煎煮前需要对饮片进行浸泡。一般花、茎、全草类为主的药材,冷水浸泡20至30分钟;以根茎、种子、果实为主的药材,可浸泡60分钟。
煎药时,汤剂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煎药的质量。应以水浸过药材面2至3厘米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可以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煎药的时间和火候
中药煎煮一般以“先武火后文火”为宜,即先武火(大火)煮沸然后改为文火(小火),保持沸腾状态。煎煮时间多根据药物性质而定,一般来说,解表药的头煎时间为10至20分钟,二煎时间为10至15分钟;滋补调理药的头煎时间为30至40分钟,二煎时间为20至25分钟。
谈到中药饮片的煎煮次数,郑倩提醒,一般在煎煮两次以后,饮片有效成分已大大降低,故一般煎煮两遍为宜。但滋补类中药和一些药量较大的处方,也可以煎煮三遍。煎好的汤药应当趁热过滤倒出,不宜在容器中久滞。
选择正确的服用时间
郑倩表示,服用中药的时间与疗效是有密切联系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不同处方而定。一般分为:
宜饭前服用类。如补益药宜在饭前服用,利于吸收而充分发挥其补益作用;化痰止咳平喘药在饭前服用,祛痰镇咳作用明显。
宜饭后服用类。如健胃药在饭后服用有利于其充分接触食物,达到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之功;辛辣刺激性药物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清热泻火药的药性偏寒凉,对胃有一定的刺激,饭后服用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宜睡前服用类。如安神药宜在睡前30至60分钟服用,有利于迅速睡眠;润肠类药物在睡前服用有利于消除肠胃积滞,使排便更轻松。
服用中药避开这些禁忌
郑倩表示,在服用中药的时候,为了不影响药效的发挥,需要注意避开一些禁忌。
服用中药时不宜吃生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等功效,吃萝卜会削弱温补药物的补益作用,降低药效;生冷类食物容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因此在治疗“寒症”服用一些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或健脾暖胃药)时,应忌生冷食物;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郑倩提醒,中药与西药、中成药之间可能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因此建议中药、西药分开服用。
(燕都融媒体记者 檀亚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