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浙江省辖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 瓯江下游南岸。介于北纬27度03分-28度36分、东经119度37分-121度18分之间;东濒东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相连,北和东北部与台州市接壤;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市陆域面积12065平方公里[1],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下辖4个市辖区、5个县、2个县级市[2][3],户籍总人口828.7万人(2018年末)[4]。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处州析置温州,这是温州得名的开始。建国后改称为温州区专员公署。其后,名称和辖县有所变动。1981年,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建立温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
温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6]。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改革开放初期,以“ 南有吴川 ,北有温州”享誉全国。温州文化属瓯越文化,是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中国南戏的故乡,温州人被称之为东方犹太人。
2019年1月,温州入选“2018年WFBA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榜单。
地名由来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处州析置温州,这是温州得名的开始。据《浙江通志》引《图经》:“温州其地自温峤山西,民多火耕,虽隆冬恒燠”。意思是温州地处温峤岭以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润,所以称为温州。[9]
温州城市风貌(7)
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唐时始称温州,简称“瓯”或“温”。瓯是一种陶制器皿,约在新石器时代,温州居住着原始瓯人制作陶器。留学海外的温州学子在看到香港被称作HONGKONG的时候根据瓯语发明了YUJEU这个称呼。
温州历史上以造纸、造船、鞋革、绣品、漆器著称,亦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之一。[10]北宋时成为当时的港口重镇,被朝廷辟为对外贸易口岸,南宋时海上贸易尤其发达,是四大海港之一,现仍为浙南、闽北货物进出的咽喉。晋人郭璞在《山海经》中描述温州的地形为“瓯居海中”,这是有关“瓯”的最早文字记载之一。据晚清学者孙诒让考证,夏为瓯,殷为沤,周为欧,因世异字,故“瓯”从夏始。
建制沿革
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2500年),在温州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00余处,出土有石犁、石镰、石斧、石锛、石刀、石凿、石镞、石网坠、石矛及纺轮等劳动工具。尚有夹炭陶片和夹粗沙陶片,先民从事渔猎和耕作。
夏商周时期温州地属百越之东瓯。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破越国,杀越王无疆,越部分族迁东瓯定居。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划天下为三十六郡,温州地属闽中郡。
西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惠帝刘盈立驺摇为东海王,都东瓯,温州地属东海国(俗称东瓯国)。
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东瓯国灭。
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属会稽郡回浦县。
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为章安县东瓯乡。
东汉顺帝永和三年(138年)分章安县之东瓯乡置永宁县,西犹兼
地理(2)
处州地,户不满万,县始于瓯江北岸,是为温州建县之始。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年),析临海郡温峤岭以南地区置永嘉郡,辖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治永宁,建郡城于瓯江南岸。
南朝宁武帝永初三年(422年)谢灵运贬宁永嘉,遍历诸县,多有题咏,成为山水诗鼻祖。前此数年,郑缉之撰《永嘉群记》,是温州最早的地方志,今存孙诒让辑本一卷。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永宁、安固、横阳、乐成四县合并,称永嘉县,属处州。后三年,处州改名为括州.州治设于括苍(今丽水市)。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括州为永嘉郡,郡治仍于括苍.辖永嘉、括苍、松阳、临海四县,计10542户。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永嘉郡为括州。622年,析括州之永嘉县置东嘉州,辖永嘉、安固、乐成、横阳四县。627年,废东嘉州重隶于括州。
675年,从括州析永嘉、安固两县置温州。自此以后,历1300余年,州名无改,州境亦无大变。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温州为永嘉郡,辖四县,共计42814户,241690口。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永嘉郡为温州。
清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11月29日,温州组成军政分府,徐定超任临时都督。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7月废温州军政分府,置温州府。1914年6月置瓯海道,辖温州、处州二府,道尹公署驻永嘉县,属浙江省。1932年建立行政督察区,温州区初称浙江省第十县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办事处驻永嘉县。后数度更名称第四特区、第三特区、永嘉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督察区。1948年4月,改称第五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7日温州和平解放,建立温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8月26日成立第五专区,并设温州市。
建国后改称为温州区专员公署。其后,名称和辖县有所变动。
1981年9月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建立温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
1981年9月12日,析原温州市郊区置瓯海县。
1984年1月,市郊区6个乡划归城区,称鹿城区。
1984月2日,划市郊状元镇、龙湾乡和瓯海县永中镇的黄石、黄山二村建龙湾区。
1987年4月18日,改瑞安县为瑞安市(县级)。
1992年3月9日,改瓯海县为区。
1993年9月18日,改乐清县为乐清市(县级)。
2015年,《国务院关于同意浙江省调整温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5]122号):同意撤销洞头县,设立温州市洞头区,将温州市龙湾区灵昆街道划归洞头区管辖,以原洞头县和龙湾区灵昆街道的行政区域为洞头区的行政区域。洞头区人民政府驻北岙街道县前路12号。[11]
2016年4月22日,温州获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温州
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相连,北和东北部与台州市接壤。全境介于北纬27度03分-28度36分、东经119度37分-121度18分之间。温州市陆域面积1178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鹿城、龙湾、瓯海和洞头四个区)面积1313平方公里。[13]
境内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呈现梯形倾斜。绵亘有洞宫、括苍、雁荡诸山脉,泰顺的白云尖,海拔1611米,为温州市最高峰,东部平原地区,人工河道纵横交错。[14]
温州的山脉有玉苍山、雁荡山等山脉。山体主要由流纹岩和凝灰岩构成,局部有花岗岩。由于长期受流水侵蚀,或地震影响,山体崩塌形成了无数奇峰、异洞、怪石、陡壁、峡谷、飞瀑。
温州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温度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3-19.4摄氏度,1月份平均气温4.9-9.9摄氏度,7月份平均气温26.7-29.6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在1113-2494毫米之间。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间有热带气旋,无霜期为241-326天。年日照数在1442-2264小时之间。主要水系有瓯江、飞云江、螯江,境内大小河流150余条。温州陆地海岸线长355公里,有岛屿436个。海岸线曲折,形成磐石等天然良港。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13]
温州市河流发育受地质构造制约,沿华夏式断裂线流向。干流大抵西向东流,又因纵横断裂影响,支流多构成羽状水系。许多河流左右岸流域面积不对称,如瓯江支流大部分发育在左岸;飞云江更甚。河流多为山溪性强潮河。源头海拔1000米以上,下游则在滨海平原,河床比降大。上游谷深坡陡,河床呈V形,水急滩险。河口为溺谷,深受潮汐影响,水流缓而多泥沙沉积。集水区域的降雨形式以梅雨和台风雨最多。各河流汛期的出现主要在6~9月,而12~1月水位最低。年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的变幅,平原河流一般是2~3米,山区河流可达10多米。由于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保存较好,河流的含沙量较少,南雁山区、括苍山区是浙南暴雨中心,暴雨强度大,冲刷能力强。飞云江、鳌江、蒲江等沿河坡地土壤遭受严重冲刷,含沙量高;河口感潮段,因受潮汐顶托作用,河水特别混浊。各河流的水温年平均值在19℃左右,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最高月平均水温多出现在7月,最低月平均水温在1月或2月;年际变化不大。
水资源
温州市濒临东海,有大小河流150余条,水资源较丰富。据市水利部门估算,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41.1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约2240立方米。在水资源中,地表水资源为111.8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9.28亿立方米。由于地质地貌等因素影响,水资源在地区的分布上并不均衡,其中山地丘陵约75.04亿立方米,占全市地表水总量67%;东部平原地区约36.68亿立方米,占全市地表水总量32.8%;而海岛仅占0.2%。
植物资源
温州土壤肥沃,河流湖泊众多,海洋资源丰富,是江南
温州
“鱼米之乡”。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柑橘、茶叶、枇杷、杨梅、甘蔗等160余种。
动物资源
海洋鱼类有带鱼、黄鱼、鳗鱼等370余种、贝类有430余种。沿海滩涂养殖面积达6.5万公顷,养殖蛏、蚶、虾、蟹、蛤等。用材林有松、杉、栎等280余种。[13]
矿产金属
温州市已发现各类矿产38种,有资源储量的固体矿产18种,矿产地
温州
32处,其中有基础储量的矿产11种,分别为钼、铅、锌、银、叶蜡石、明矾石、伊利石、高岭土、硫铁矿、石英闪长岩、钾钠长石等。
矿产资源总的特点是以非金属矿产占主导地位,其中明矾石(主要产地在苍南矾山镇)、叶蜡石(主要产地在泰顺仕阳镇)矿藏量巨大,素有“世界矾都”、“世界蜡都”之称。伊利石、花岗岩石材、高岭土、矿泉水和地热资源在全省也占有重要地位以及金属矿产中永嘉石染钼矿。
综合概述
温州旅游景区集山、江、海、湖、岛、泉之大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温州拥有1个2处世界地质公园,3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6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8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6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企业,1个旅游经济强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9处省级森林公园,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50处省级文保单位、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100家星级饭店、148家旅行社。
名胜景点
雁荡山
雁荡山
位于乐清市东北,总面积450平方公里。雁荡山古负盛名,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主峰百岗尖海拔1150米。灵峰、灵岩、大龙湫为全山风景中心。大龙湫瀑布高达190米,直泻龙潭。2004年雁荡山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初被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
雁荡山始开发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雁荡有三绝:“大龙湫飞瀑,灵岩飞渡,灵峰夜景”。
楠溪江
楠溪江风景名胜区位于永嘉县境内,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楠溪江干流全长145公里,江流蜿蜒曲折,两岸
楠溪江
绿林葱郁,呈典型河谷地貌景观。风景区沿江分布,有台湾水青冈、银杏、华西枫杨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树种。大若岩山麓江滨村寨风貌独特,保存有宋代以来的亭台楼阁、庙观祠殿牌楼等古建筑。[31]
南麂岛
南麂岛位于
南麂岛
温州以东海域,属平阳县管辖,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海岛海域生态系自然保护区。由23个海岛、14个暗礁、55个明礁组成,总面积20106公顷,海域面积19071公顷。
南麂岛区内贝藻类丰富,是中国海域的重要贝藻类基因库。有海洋贝类403种,约占全国贝类总数的20%;海洋藻类174种,约占全国藻类总数的20%。
江心屿
江心屿上的英国领事馆
江心屿公园位于瓯江中游,现有面积1070亩,是中国四大名胜孤屿之一。历来被称为“瓯江蓬莱”。历代著名诗人谢灵运、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陆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继留迹江心屿。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历代名贤留有叹咏江心屿著名诗章近800篇。东西双塔凌空,映衬江心寺,别具匠心。屿中名胜古迹众多,如宋文信国公祠、浩然楼、谢公亭、澄鲜阁及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工人疗养院均系省市级文保建筑。
湿地
温州东部平原地区有众多连片湿地。其中最著名的瓯海三垟湿地民间称“南仙垟”,比邻市区中心,面积13.6平方公里,河道纵横,星罗棋布,间有161个形态各异的泥洲。这片湿地自古盛产“瓯柑”、“黄菱”和淡水鱼虾,又是各种候鸟、留鸟栖息觅食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