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豪悦
尽管今年医美板块整体呈现“忽热忽冷”趋势,但医美产业吸引力仍然不减。记者了解到,多地政府为争夺“医美之都”正积极向企业抛出橄榄枝,试图吸引更多海内外医美企业进驻当地,丰富本土医美产业。
联合丽格董事长李滨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各地区重视颜值经济,希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非常好的信号,但现阶段企业可能更希望看到惠及行业的相关政策,“医美行业现在之所以乱,就是因为政策上的许多不完善。”
打造“医美之都”
成都经验老道深圳紧跟其后
“医美之都”的称号最早出现在2018年。在当年的第一届成都国际医美产业大会上,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正式授予成都市“中国医美之都”的称号。
随后,成都相继出台《成都市医疗美容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和《成都市加快医疗美容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以支持当地医美产业发展,公开数据显示,成都多年来位列我国医美城市消费第三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今年7月,中共成都市武侯区委、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更是在北京举行了招商推介会,以吸引更多非成都本地的医美上下游企业,参与到成都市武侯区的医美产业建设当中。公开数据显示,成都市武侯区已聚集各类医疗美容机构133家,超过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2020年,医美诊疗达190.5万人次,总收入超过60亿元,比2019年上升近20%。
“这是我们第一次走出成都来邀请企业。因为政府也想传达一个信号,我们不是高高在上的,这次是北京,下一步会规划去上海。”成都医疗产业美容协会会长王杭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成都如此积极或许与其他城市也对“医美之都”展现出了浓厚兴趣有关。同样在7月份,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创造消费新需求的行动方案(2021—2023年)》,其中提出“打造全国领先、全球知名的‘医美之都’”。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深圳市在今年首次提到打造“医美之都”。今年4月26日,深圳市商务局就曾对外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深圳市关于加快商贸高质量发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告,提出围绕医美产业研发端、应用端和消费端等关键环节,加强规划布局和产业扶持,吸引人才、资金和市场主体加快聚集,培育“美丽经济”新赛道的领先企业,打造国际知名“医美之都”。
无独有偶,今年4月加入“竞争”的还有海南省。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商务部出台的《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中提到支持海南高端医美产业的发展。
各地差异化明显
企业看中政策契合度
尽管今年成都、深圳、海南都对医美产业的打造兴致勃勃,但在业内人士来看,它们其实各有优势。
王杭表示,相比海南和深圳,成都有一些先决条件。成都的医美机构无论在医美服务、质量还是管理上,都走在全国前列。此外,在医美行业标准的打造、人才培养以及科研转化、孵化等方面,成都已经迈出很大一步。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常务理事田亚华则向媒体介绍,在打造“医美之都”上,尽管四年前成都已抢占了先机,但他认为深圳更有打造“医美之都”的能力,高举国际化大旗是深圳最大的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国际化意味着该城市是否对外资企业同样具备吸引力。华经产业研究院显示,中国医美产业中,对于技术含量要求更高的上游医美器械主要由海外企业主导。
菲欧曼FILLMED中国区负责人MichaelLiu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进口企业会更关注国际产品的本土化落地。“如果我们是一个进口企业,为什么要在这样的城市落户?吸引我们的地方在于,已经在海外完成整个注册流程的产品将如何在中国进行本地化落地,这件事情是需要政府支持的。比如海南省的三亚,有非常良好的真实数据做支撑,很适合一些进口的优质产品,而且在国外已经完成了相关认证的产品落地,中国的消费者能在这里很快用上,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体验,这些都需要政府的支持。”
(编辑 上官梦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