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鬼谷子为什么不救庞涓(孙膑为什么最后要跳崖)

鬼谷子为什么不救庞涓(孙膑为什么最后要跳崖)

更新时间:2022-04-12 07:21:36

鬼谷子,是华夏文明中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生长于先秦时期,鬼谷子本人没有做过经天纬地的事情,他的徒弟却在战国的舞台上出尽风头,先后有庞涓、孙膑、苏秦、张仪等四位高徒,分别辅佐魏国、齐国、燕国、秦国。从他徒弟的本事来看,庞涓和孙膑属于兵家,苏秦与张仪属于纵横家和法家,而他本人喜欢道家的归隐生活,由此可以推断,鬼谷子是位集兵家、法家、纵横家、道家等诸多门派于一身的集大成者,属于罕见的全面型人才。

鬼谷子的一生,过着遁世不闷的生活,从来不过问世事,却又时刻参与着历史的进程。只是他参与历史的方式有些特别,喜欢通过培养高明的徒弟,鼓励他们积极地入仕,以此来广大自己的鬼谷门派。小编一直有个疑问,孔子都曾说过“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的道理,鬼谷子同为得道高人,明知身处乱世应选择规避之道,为何又源源不断地将自己的爱徒,一次又一次推向割据纷争的危险境地。看过鬼谷子给庞涓“遇羊而荣,遇马而瘁”的预言,小编更加怀疑鬼谷子的用心。

​先说“遇羊而荣,遇马而瘁”的庞涓

庞涓不简单,按照有限的史料记载,他应该是鬼谷子的大徒弟,与兵圣级人物孙膑隶属同窗。魏国军事最强大的时期,正是得益于庞涓的富国强兵之法。在此之前,魏国一直处于积贫积弱的局面,四方诸侯纷纷虎视眈眈,连同胞三兄弟韩国和赵国都可以对它吆五喝六,更别提东方的齐国。

庞涓投奔魏国后,积极地向魏惠王提出“勤王强国”的策略,使得魏国迅速从军事贫弱的处境摆脱出来,给韩赵两国造成极大的军事压力。公元前354年的魏赵之战,若不是孙膑从中使出“围魏救赵”的计策,很有可能赵国因此覆灭,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先出局的那位。单从魏赵之战,便能够看出庞涓的用兵奇才,只可惜庞涓最终不敌孙膑的“围魏救赵”,马陵之战成为庞涓的人生句点。

关于庞涓的人生结局,鬼谷子早有预言。庞涓跟随鬼谷子学艺十年,总想着能够下山建功立业。一而再再而三的请求下,鬼谷子才答应他的请求。临行前,鬼谷子给庞涓上最后一课,让他出门采一支鲜花回来。

此时正值夏天,满山的鲜花令庞涓有些眼花缭乱。兜兜转转,一直没有拿定主意。眼看快到师父跟前时,他只好随手拿起一株马兜铃花。往前走数步后,庞涓觉得此花实在普通,便将马兜铃丢弃一边。转念一想,前边也没有别的花可以采摘,干脆回头将马兜铃捡回递给鬼谷子。

鬼谷子接到花后,语重心长说道“此话有十二道棱线,预示着你将有十二年的得意人生。刚才你将此花丢弃又捡回,说明你顾念太多,得失心太重,恐怕会因此栽跟头。你一定要记住‘遇羊而荣,遇马而卒’”。庞涓便拜别鬼谷子,下山来到魏国。果然,魏惠王听说庞涓到来,特意吩咐杀羊设宴,从此君臣二人开启魏国十年的光辉序幕。巧合的是十二年后,庞涓命丧马陵之战。

鬼谷子放庞涓下山的用意

鬼谷子明知庞涓此行凶多吉少,还要放他下山施展拳脚,作为有着十年授业时间的恩师,鬼谷子为何不阻拦他,难道是鬼谷子有私心,还是别有用心。小编猜测其中有两个缘由。

一是庞涓极力要求。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徒之间在一起久了,感情上往往要浓于父子,庞涓跟随鬼谷子学艺十年,两人的感情自然不容质疑,想必是庞涓建功立业的心切,急于想要成就富贵人生,才会无数次的恳请老师,鬼谷子一时心软才放他下山。

二是鬼谷子有私心。很多人或许不赞同这样的观点,毕竟缺少一些人情味。可是古往今来,这么做的人有很多,绝不仅仅鬼谷子一人,他们自己不想出来做事,还要极力地推荐身边的人。

读史君认为,《三国演义》里有个“水镜先生”跟鬼谷子很像,他也是想隐居,却照样将诸葛亮推荐给刘备。自己置身局外,看着局内的诸葛亮呕心沥血。这些人绝非居心不良,只是天下大势总得有人去做,便顺水推舟让那些有能力的人去尝试一把,也算是想为天下苍生尽一点意心。

,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