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逝世之后,全世界华人都非常悲恸——先生创造的那一个武侠王国,塑造的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早已融入了人们的血液之中,成为了若干代人的历史记忆。
随着金庸先生去世,金庸先生的作品,在引起引发了抢购狂潮,许多书店包括许多的网上平台,金庸先生的作品,竟然卖断了货!
我想,对先生的最好的纪念,其实就是读先生的作品,做先生用一辈子的所尽力塑造的像郭靖一样为国尽忠、为民请命的大侠,做杨过那样表面上几许调侃内心却非常方正的大侠(先生的每一部作品,都有倾注心血塑造的大侠形象,这里就不赘述了)!
但也有一些声音,颇为无趣,比如,最近就有不少人,将金庸先生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甚至“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文学造诣方面进行比较:好像只有将金庸置于这些人之上,才能表现出金庸地位的卓绝;亦或者以此比较,来说明金庸也就不过如此而已。三水三心以为,这些比较,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原因在于以下两点:
第一,从评价对象的角度,文学造诣比较虚幻,无法比较。文学造诣是什么?“造诣”指的是“学问、艺术所达到的程度”,比如,某人吹笛子,造诣很深。而“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你说,这种东西,如何去评判高低?
这如同将李白和杜甫非要评个高低一样!
现在,有些地方评选诸如“最美教师”“最美公务员”之类——你说,“最美”是如何评的?最后还不是某人说了算或者为了所谓的公平,看谁的投票率高!
再说了,俗话中不是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吗?比武,很好说,打赢了,就是第一——昨天的雷雷大师和王知亮,一顿王八拳,打赢了就行!你说文学,如何比较?难道看两人谁认得字多谁背的诗多?
有人说,肯定是金庸文学造诣高,莫言只读了小学五年级,而金庸还是博士!那我想问,有几个博士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有人就会说,莫言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肯定文学造诣更深!那我就可以问,时不时没有获得就不深?那是不是意味着莫言是中国文学造诣最深的?我估计,马上就会引来若干的批判!
第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喜欢就好,没必要比较。其实,“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有人喜欢杜莫言的《丰乳肥臀》《酒国》,也有很多人喜欢看金庸的《神雕英雄传》和《天龙八部》,各自的群体不一样。
在大多数学文学的看来,真正的文学,是雅文学,或者是“精英文学”“纯文学”,需要有非常高的思想性、文学性,往往需要宏大的叙事,可以揭示一个时代或者引领人们精神。比如《红楼梦》《百年孤独》等等。
但对于更多的平民大众来说,他们看不懂也不想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看,他们更多的是需要消遣,所以,除草的农民、拉三轮的车夫,歇息的时候,都可以摸出金庸的小说,读上几篇——有时候还手不释卷,为什么?情节吸引人啊!那一掌打下去,打死没有?悬念!为什么东北的二人转很受欢迎?雅俗共赏啊!
我是学文学的,需要读文学作品,但如果你问我喜欢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说,金庸古龙,读起来很流畅啊!
我可以不客气的说,全国读过莫言的作品的,不超过1000万,而熟悉金庸的作品的,不低于5亿!1:50,那是多大的差距?
最近几年,自从电子媒体兴起之后,读金庸的作品是不是少多了。
所以,有必要去比较吗?喜欢就好了,想读就读,适当的时侯,纯文学好俗文学,换着读一点,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