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淄博属于哪个市(淄博五区三县地图)

淄博属于哪个市(淄博五区三县地图)

更新时间:2022-04-12 07:44:22

淄博(Zibo),简称“淄”,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山东省中部,北纬35°55′20″~37°17′14″,东经117°32′15″~118°31′00″,市域面积为5965平方公里。淄博市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经济区与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交汇处,南依沂蒙山区与临沂接壤,北临华北平原与东营、滨州相接,东接潍坊,西与省会济南接壤,西南与泰安、莱芜相邻。2018年,淄博市常住人口470.2万人。

淄博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为齐文化的发祥地、世界足球起源地[2];作为地域名称,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原为淄川、博山两地的合称;1945—1953年,曾设立淄博特区、淄博工矿特区、淄博专区;1954年,省辖淄博市设立,是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第三座省辖市(地级市)。

2018年12月6日,淄博市入选“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30强”,排第29名。

淄博主导产业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机电、医药、纺织、建材、轻工、冶金、信息产业及新材料最具代表性,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医药生产基地和建材产区,被命名为中国陶瓷名城、中国新材料名都、国家级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先进陶瓷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功能玻璃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聚氨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泵类特色产业基地和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城市。[31]淄博市是山东省重要的陶瓷、建材、化工、机电、物流中心,有淄川建材城、淄川服装城、临淄化工商城、周村纺织大世界、博山陶琉大观园、齐鲁汽车贸易城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1993年9月,淄博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ZBSTAQ)正式运行。[31]

淄博夜景

淄博夜景(5)

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06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45.9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639.9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2282.6亿元,增长5.8%。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0:52.2:44.8调整为2.9:52.1:45.0。人均GDP达到107720元,比上年增长5.9%,按年均汇率折算达16278美元/人。

第一产业

淄博市临淄区

淄博农业占经济的比重较小。截至2015年,淄博市建成优质专用粮、蔬菜、水果、桑蚕、畜牧、淡水养殖等十大特色经济区,“三品一标”品牌总数达141个。桓台县是江北第一个吨粮县、全国玉米机收第一县;临淄区是全国标准化农业示范区;沂源县是全国无公害果品生产示范基地县;高青县是国家级山东黑牛养殖产业标准化示范区。[31]

2018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9.1亿元,比上年增长3.9%。粮食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9.2万亩,总产量139.2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62.2万吨,园林水果产量85.4万吨。肉类、奶类、禽蛋产量分别达16.0万吨、9.0万吨、7.6万吨。

2018年,全市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78家,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5727个,比上年新增543个。有效期内“三品一标”认证产品341个,增加36个。其中,无公害认证农产品196个、绿色认证农产品131个、有机认证农产品5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9个。拥有市级、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109个和25个。

第二产业

淄博是一座资源型城市(再生型城市)和全国老工业基地,为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39][40];是近代中国工矿业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已逾百年[31],为国内重要的现代工业城市。

工业名城

工业

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9%。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增长6.5%,私营企业增长6.6%,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长11.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6.9%,集体企业下降40.4%,股份制企业增长7.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0.1%。 188种工业产品中有102种产品产量增长,增长面达54.3%。其中,乙烯增长21.3%,化学原料药增长56.6%,发动机增长15.7%,太阳能电池增长83.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1.1%,利润增长22.5%,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5.4%;每百元资产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3元,增长8.3%;总资产周转天数161天,比上年缩短13天;人均年主营业务收入166万元,增长23%。[1]

市外经济(工业)园区

名称 所在地区

淄山工业园[41] 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

齐鲁(柬埔寨)经济特区[42][43] 柬埔寨柴桢省柴桢市

建筑业

2018年,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达444家,比上年增加10家,其中,特级和一级建筑企业52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068.5亿元,增长10.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总产值45.3亿元,占全部建筑业总产值的4.2%;非国有企业实现总产值1023.2亿元,占全部建筑业总产值的95.8%。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二、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8%和6.8%;第三产业投资占比达到56.2%,高出第二产业占比13.4个百分点。重点领域投资持续增强。全市制造业投资增长13.7%,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9%、14.9%,为全市新经济发展培育注入新动力。

2018年,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住宅投资204.5亿元,增长14.5%。房屋施工面积2679万平方米,增长3.9%。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931.2万平方米,增长2.4%。房屋竣工面积436.7万平方米,增长19.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42.7万平方米,增长22.4%。商品房销售面积达558.4万平方米,增长5.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61.3万平方米,下降0.8%。[1]

内外贸易

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5%。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长6.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1.4%。全年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2%。其中,汽车类零售额下降0.2%,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8.9%,粮油、食品类零售额下降0.3%,日用品类零售额下降0.9%,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1.6%。

2018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952.4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出口额创历史新高,达418.5亿元,增长11.8%。出口商品中,石化产品增长22.7%,医药产品增长18.7%,冶金矿产增长28.2%。对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出口额分别增长10%、12.4%、16.2%;对俄罗斯、印度、东盟、南亚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12.5%、27.3%、15.8%、19.4%;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157.6亿元,增长14.8%。进口增长迅猛。全市进口额533.9亿元,增长63%。其中,原油进口额413.4亿元,增长99.6%。

2018年,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53个,比上年增加14个;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9.2亿元,增长22.2%。实际使用外资过亿元的项目20个,总金额36.6亿元。新增11个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投资项目,实际使用外资15.7亿元,增长86.9%。“走出去”步伐继续加快。全市对“一带一路”沿线的6个国家新增投资3.3亿美元,增长85.6%,占对外实际投资总额的比重达72.7%。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37.9亿元,增长103.4%;完成营业额41.5亿元,增长14.7%。[1]

旅游

2018年,全市拥有国家A级旅游区(点)61处。其中,AAAA级旅游区(点)15处,AAA级旅游区(点)32处,AA级旅游区(点)14处。全年共接待游客总人数587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7%,实现旅游消费总额693.7亿元,增长13.7%。高青翡骊汤泉、天鹅湖温泉慢城、周村欣洲千禧农谷等景区景点建成投入运营,马踏湖旅游度假区、齐长城文化旅游创意园等文化旅游项目有序推进。[1]

财政

2018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5.2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入库税收274.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1.1%,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4.6亿元,增长6.4%,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8.8%,住房保障支出增长52.4%。全市完成税收收入687.7亿元,增长12.9%。其中,第二产业税收增长13.2%,第三产业税收增长12.3%。[1]

金融

2018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566.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776.8亿元,增长7%。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3190亿元,增长6.3%。全市共有上市公司26家,共28只股票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交易,“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56家。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全年新增挂牌企业891家,挂牌企业总数达3161家;新增托管企业914家,托管企业总数达3362家,全年新增融资金额65.1亿元,比上年增长19.1亿元。[1]

保险

2018年,全市拥有商业保险分支机构70家,比上年增加4家。其中,财产保险机构31家,人寿保险机构39家。实现保费收入170.7亿元,增长6.9%。其中,产险保费收入37.7亿元,增长2%;寿险保费收入133亿元,增长8.4%。支付各项赔款与保险金27.2亿元,增长11.2%。其中,产险赔付17.5亿元,增长8.2%;寿险赔付9.7亿元,增长17.2%。保险深度达3.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