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办公设备>碎纸机>

碎纸机开机电源灯闪烁(三木碎纸机电源灯闪烁)

碎纸机开机电源灯闪烁(三木碎纸机电源灯闪烁)

更新时间:2022-02-07 11:44:50

在落后的过去,人们的生命脆弱得像一张纸,一个小小的病毒,就能将它撕得粉碎。

你听说过「沙眼」吗?屏幕前的你看到这两个字,可能一脸茫然。

但就在 40 多年前,这种现在很少有人知道的眼部传染病曾在中国大规模流行,严重时只需两周时间就可致人眼盲。

当时,在我国的一部分农村,甚至开始疯传「十眼九沙」的说法——但凡一个人开始眼睛发红、发痒、分泌脓性粘液,并逐渐出现异物感,就意味着他可能在两周内就会失去视力,并且无药可医。

医疗工作者们,一直在与这些病毒缠斗。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反转了人们被病毒牵制的局面。

他一生深耕疫苗研发,每个中国人身上至少有 5 种疫苗中浓缩了他的智慧。他的名字响彻国际医学界,甚至有种病毒以他命名。

在新冠肆虐之际,不少医学界专家再度怀念起这个昔日的疫苗之神。可我们中的大多数,却对这个战神一般的科学斗士一无所知。

他就是我国第一代病毒学家、著名微生物学家汤飞凡。

点开视频了解他不平凡的一生

以医学作为爱国救民的武器

1897 年,汤飞凡生于湖南醴陵的一个书香门第。在家族的潜移默化下,年纪轻轻他不仅一路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甲种机械(工业)学校学习机械制造专业,更是怀揣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喜欢利用假期在煤矿上观察运煤器械的他,一直也被眼前中国的现状刺痛着——当时的中国人民贫苦交加,使用着落后的器械,忍受着各种疾病的折磨,勉强维持着破败的生活。用贫病交加来形容那时候的人民,毫不夸张。

有的人选择用笔杆子救国,有的人毫不犹豫地一头扎进枪林弹雨,而汤飞凡毅然决定,用医学来改变这个动荡年代的现状。

1914 年,汤飞凡决定去参加湖南医学院的招生考试。由于这所学校是由中国和美国耶鲁大学雅礼协会联合出资创办的学校,英语考试自然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从未接触过英语的他主动向学校请求,能够允许在学习一段时间补考英语,若届时没有达到及格,就自动退学。

学校看到这个年轻人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于是暂时录用了他。得到机会的汤飞凡,深知自己的起点已是落后,只能靠后天翻倍的时间与精力去弥补,于是废寝忘食地学起了英语,并在规定时间内顺利通过了考试。

这股学习的劲儿,支撑着他以优秀的表现于 1921 年毕业,并且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风华正茂的汤飞凡在当时拒绝了与朋友开诊所的邀约,他清楚地知道:「当一个医生,一辈子只能治好多少人?但如果发明一种预防方法,就可以让亿万人不得传染病!」这种想法,促使着他下定决心在微生物研究发展。

于是,他再次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细菌系攻读医学「天花板」传染病学和细菌学;3 年后,他转而进入哈佛继续深造。在国外先进的实验室中,汤飞凡不仅证明了病毒是能寄生于细胞内的有生命力的微生物,还为了测出病毒的大小而研制出第一代微孔滤膜。这些卓越的成绩,令哈佛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希望他能够继续留校搞微生物科研。

面对高薪、洋房、以及远离硝烟战火的生活,他毅然地说了不,随即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所向披靡的疫苗斗士

1929 年,当时就职于中央大学医学院的汤飞凡徒手搭建起了一个简陋的实验室,用于研究细菌。为此,他甚至还将自己的显微镜捐了出来。

这个实验室对于汤飞凡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这里,他开始沉下心来研究有关沙眼的课题。其实,早在哈佛求学期间,他就已经开始着手探索这个领域。回国之后,终于有了完整的时间投入其中。

然而好景不长,动荡的时局再次打断了他的研究。

眼看着日本侵略军的铁骑践踏华夏大地,这个终日静心在实验室做研究的学者,再也坐不住了:「研究,研究,研究,做了亡国奴,研究出再好的东西有什么用?」

于是,他勇敢地加入了抗战前线医疗救援队,忙前忙后地出没在抗战一线,将所有的时间都注入到救死扶伤中。

不仅如此,汤飞凡还在艰苦的环境中,带着工作人员踏破铁鞋四处筹款,只为从无到有建立一个中央防疫处。与此同时,天性乐观的他主动带领大家一起种菜养猪,以维持自给自足的生活。

在物资匮乏、战火纷飞的年代,医疗资源更是千金难求,何况是被国际全面封锁的青霉素研制方式。为了能够给无数抗战军人提供生命保障,他在战火中再次废寝忘食地投入了青霉素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剂青霉素,彻底打破了国外青霉素的牵制。

除了青霉素以外,汤飞凡继续在简陋的战时实验室中陆续创造了更多的奇迹,自主研发出了狂犬疫苗、白喉疫苗、卡介苗……他用这些疫苗为武器,救了成千上万中国人的性命。

汤飞凡在实验室

图片来源:央视网

新中国成立的曙光终于到来,汤飞凡担任了中央政府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他想要攻克更多疫苗研发的决心从来没有动摇过。

1950 年,曾有一场鼠疫肆虐成灾。他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研制出鼠疫减活疫苗,扑灭了这场灾难。两年后,他再度率科研团队开发出新一代牛痘疫苗,彻底从根本上消灭了天花。这比国际灭除天花早整整 15 年!

「以身试毒」研究沙眼病原体

1954 年,汤飞凡终于有机会再次将中断多年的沙眼病原体课题重新捡起来。

他已经见过有太多被沙眼折磨的患者,他们的双眼红肿发痒,有的因此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还因此失明。汤飞凡决定,一定要找出病原体的源头,并从根本上预防这种疾病。

当时并不是没有人研究这个课题。国际医学界普遍流行日本野口英世的研究成果。他宣称,自己已经找到了沙眼病菌——颗粒杆菌。这一发现获得了国际认可,他也因为这个成就而被印在日元纸币上。

而汤飞凡力排众议,坚定地认为病原体找错了。

他几乎已经住在了实验室中,一次次进行实验。1955 年,在经历了数百次失败之后,他采用了「卵黄囊分离法」,成功地从恒河猴身上分离出世界上第一株沙眼病毒。

但毕竟,人与猴子的身体构造还是有区别,致使沙眼症状也不同。所以,他的这一发现并未得到国际上的认可。研究到这一步,与成功已近在咫尺,他突然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用自己来做实验体。

这个举动,残忍又无私。他瞒着家里人,偷偷地将沙眼病毒接种入眼中,令自己感染上沙眼。在感染期间,他每天顶着红肿的双眼,强忍着锥心的疼痛,这种折磨足足持续了 40 天。即便如此,汤飞凡每日坚持记录临床症状,用自己的身体证实了这种病毒确实能够导致沙眼。

至此,沙眼病原体终于被证实为沙眼病毒,野口英世的发现是错误的。国际上为了表彰汤飞凡,将这种病毒命名为「汤氏病毒」。

也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研究,中国得以将沙眼致病率从 55 %下降到 6 %以下。如今,「沙眼」几乎已经从我们的生活绝迹。

注:随着后续认识的进步,1973 年国际微生物学联合会将沙眼病毒从病毒分类中移出,改称衣原体目,沙眼病毒正式改名为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

汤飞凡的这一发现,在国际上引起了持续的轰动。1980 年,国际沙眼防治组织想邀请汤飞凡参加 1982 年的国际眼科学大会,颁发沙眼金质奖章,并打算将他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可惜,彼时汤飞凡早已离世 20 多年。

国际沙眼防治组织授予汤飞凡的金质沙眼奖章

图片来源:央视网

直到今天,他的心血与汗水依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那些从破旧实验室出来的各种发现,帮助我们消灭了天花、攻克了鼠疫、结束了麻疹与脊髓灰质炎的肆虐……

汤飞凡,我们应当记住这个无双国士的名字。

汤飞凡纪念邮票

图片来源:央视网

本文审核专家

更多优质内容

更多健康问题,点击下方

输入问题关键词,即可快速查到答案

参考文献

[1] 医学科学家汤飞凡:拯救了数亿人的眼睛,去世了也被诺奖提名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7563310821176240&wfr=spider&for=pc

策划制作

策划:阿诺 | 监制:jiu

封面图来源:央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