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1月29日电(记者张海磊、唐文豪)小区里停着亮眼的绿皮火车头,阳台外喷涂着火车标志,墙上展示着火车站的变迁……近日,93岁的姚大秀又搬回了老房子住,刚回来时,她差点没认出来这个曾经居住了几十年的小区。
↑在向阳社区拍摄的改造之后的小区院落景色(2021年12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向阳社区党委书记朱雪梅介绍,此前,小区配套设施落后、管网老化、道路破损严重、违章搭建多,“抬头是线,到处是门,巷子里喂鸡,垃圾成堆。”
小区的路上还经常摆满各种大件物品,越来越多像姚大秀一样随着年龄增长腿脚不便的老人,陆续被子女接回到身边住。
↑老旧小区改造之前的违章搭建。(受访者供图)
改变起源于老旧小区改造。在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下,2019年,向阳社区启动拆违和背街小巷整治工程,2020年8月,老旧小区改造正式动工。
↑改造之后的小区入口(2021年12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唐文豪摄
改造时,群众的意见得到充分尊重。在向阳社区居委会办公室里,一份份老旧小区改造征求居民意见书被装订成册。2020年11月19日,一小区14、15栋的居民提出,由于小区内的树木多年未修剪,树木倾斜,树枝搭在电线上,有的伸入住户窗户内,存在安全隐患,希望改造时,社区解决此问题。收到群众意见书后,社区马上根据情况安排解决。
有小区居民不同意改造后将公共厕所设置在小区门口。收到群众的意见书后,社区和小区居民代表共同开会研究,最终用流动厕所的形式解决了问题。
如今改造后,向阳社区多个小区成了“网红打卡地”。姚大秀所在的小区因老年人居多,还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她的家里也安装了扶手、烟雾报警器、摄像头等,“现在,住小区很舒服。”她说。
↑改造之后的该院落景色(2021年12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唐文豪摄
临近春节,在朱雪梅的带领下,社区举办了“年味里的家风”活动,尊老爱幼、孝敬老人等主题的故事通过剪纸、糖人等传统手工艺形式讲述得栩栩如生。“居住条件变好了,精神建设也不能落下。”朱雪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