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时记忆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那么一只搪瓷盆/搪瓷碗,它们曾经是厨房的焦点,外表面呈现出鹅黄色,边沿有一圈蓝色的凸起,那时候吃饭装菜基本上都是用的这种碗。
再看看下面印有大红“囍”字的搪瓷痰盂、印有大红鲤鱼的搪瓷脸盆以及写着“劳动最光荣”五个大字的搪瓷茶缸:
搪瓷痰盂
搪瓷脸盆
搪瓷茶缸
相信每个人都倍感亲切。很多人对搪瓷盆印象深刻,但对“搪瓷”这个名字却感到陌生。“搪瓷”到底是什么?
搪瓷是一种复合材料,由金属材料和无机玻璃材料瓷釉复合而成。基体是金属,通过熔融这一物理过程,瓷釉凝于金属表面,而与金属牢固地结合起来,形成搪瓷,以前流行的各种搪瓷厨具就是由这种复合材料制作的。
在基体金属上“涂”上一层无机玻璃质瓷釉,不仅是对基体的一种保护措施,而且还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正因为如此,也有艺术家在贵金属上应用搪瓷工艺,从而制造出众多精美器物。
搪瓷还有一个更加美妙的名字,叫“珐琅”。珐琅由来已久,在很早以前的古埃及时代,就有人在黄金饰品表面烧上一层“玻璃”;在我国古代,也出现了“景泰蓝”这种复杂而又精巧的工艺。不过在那个时候,搪瓷并没有进入大众的生活。
到了19世纪,工业革命兴起,搪瓷和钢铁的结合才带来了搪瓷制品的诞生和发展,如搪瓷招牌、搪瓷铸铁浴缸、搪瓷炊具等等。
1916年,上海建立了第一家搪瓷厂,这也是我国最早的一家搪瓷厂,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搪瓷产品于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进一步普及。
1955年,该厂共产出1500万个盆子和3000万个杯子,意义重大,不但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得到保障,而且还为抗美援朝和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后,搪瓷盆、搪瓷碗、搪瓷茶缸之类的搪瓷用品便走进了千家万户。当时,搪瓷盆能够“爆火”其实不无道理。
首先,相比于陶瓷碗盆,搪瓷碗盆不仅更不容易碎,而且拿放的时候更加轻盈,尤其适合老人小孩用。
其次,搪瓷具有耐热、耐酸、耐腐蚀的物理特性。如港珠澳大桥隧道部分的搪瓷装饰板和热水瓶的搪瓷内胆,利用的就是搪瓷的这种优势。
再次,搪瓷碗盆还具备极大的艺术价值。其上的图案虽然并不符合现今人们的审美观,可你不知道这图案是谁画的。
为了吸引大众的目光,搪瓷厂在图案上费了很大的心思,甚至还买到了徐悲鸿和齐白石的授权,将两位的名画设计到搪瓷盆上。另外,上海中国画院的多位画家也曾为搪瓷厂提供过画稿。
现如今再看这些搪瓷器件,似乎多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在现代家庭中,看到的几乎都是塑料盆以及不锈钢制品,是这些东西取代了搪瓷,导致了搪瓷的没落。
相对于搪瓷,塑料和不锈钢制品的生产更加简单,价格方面也更加低廉。搪瓷盆容易磕掉那层瓷釉而后生锈;而塑料盆和不锈钢盆就可以避免,更耐摔。搪瓷工厂因此慢慢衰落,搪瓷盆也就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