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儿脑瘫的康复应该是从婴儿期开始到成年期所有年龄段的一个连续过程,也就是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到以后的康复治疗、教育指导以及成人后涉及到的职业康复等方面的广泛问题。
对已具有高危因素的小儿来说,由于此时是脑的发育速度最快、脑的可塑性和脑的功能代偿性最强的时期,所以早期干预、早期预防、追踪观察,使脑瘫得到有效防治,是保护高危儿健康、减少残障的关键。
早期诊断、超早期诊断的意义
1、早期诊断
通常将出生3个月内的诊断叫超早期诊断,6~9个月的叫早期诊断。
2、早期诊断的难度
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处于不断发展阶段,早期运动由皮质下中枢控制,受反射支配,自发运动大部分受原始反射影响,此时脑组织虽受到损伤但症状多不明显。除病因明显,症状较典型者外,一般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尤其出生3个月以内的超早期诊断更加困难。
除小儿科脑瘫专业医生和儿保科医生外,一般的儿科或非儿科专业医生对脑瘫的认知程度差异较大。
脑瘫的发病机制
产前因素:孕期感染、遗传因素、多胎儿童等。
产时因素:早产、低体重,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
产后因素:高胆红素血症等。
脑瘫的诊断标准
脑瘫的诊断应符合以下条件。
(1) 必备条件:①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运动发育落后 3 个月以上;②姿势异常,包括动态和静态情况下的姿势异常;③肌力和肌张力的改变。
(2)参考条件:①反射异常;②引起脑瘫的病因学依据;③头颅影像学佐证;④排除遗传代谢病和进行性疾病。
脑瘫的综合性康复治疗
1.对家长的宣教
对脑瘫患儿家长的心理干预是降低脑瘫残疾最有效的方法。脑瘫是一个以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致残性疾病,患儿的治疗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时间不间断地坚持康复训练。因此,非常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
在临床工作中,脑瘫患儿的家长存在各方面的心理问题和认识误区,往往认为脑瘫儿童是“傻子”,为不治之症,一经确诊即放弃治疗。有的家长受世俗观念影响,自卑心理重,忌讳周围人知道,不敢出门见人等。由于脑瘫治疗训练漫长而繁琐,临床变化较慢,加之费用问题,直接影响到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及康复效果。
2.物理疗法
应用与物理学因素结合的方法治疗。涉及电、光、声、磁、热动力学等多种形式。
3.作业治疗
通过运动治疗脑性瘫痪 , 使用设备或是使用手的原则使力学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改善 , 不只是被动的接受治疗 , 还可以有效地使患儿具有积极主动的意识进行运动。
4.运动疗法
该疗法是为了改善患儿现有的运动功能,将不正常的神经反射行为抑制住,从而建立起正常的运动和发育功能,以期改善儿童日常的生活能力。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
5.心理治疗
干预人员应当与患儿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定期评测儿童的心理行为,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
除了心理治疗方案性的指导外,现在很多人更加注重实施手段对康复的影响。
6.语言治疗
语言训练不单纯是锻炼儿童讲话,而是通过舌部的锻炼、呼吸方法的训练、发音练习、口腔的按摩、咀嚼和吞咽能力的加强等综合提高患儿口腔、发音、心理等功能,从而加强患儿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7.引导式教育疗法
这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引导和开发患儿自主运动的潜力,通过娱乐性、节律性意向激发兴趣,使患儿能够主动地进行训练,再加上被动训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康复效果并且形成全面的训练。美国科学家对 6 岁以下脑瘫患儿进行了一对一的综合干预,结果表明:干预的频率越频繁,康复效果越显著。
8.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的提出相对较晚,但目前已经被美国脑瘫著作列入到主要的脑瘫治疗方法当中。经过对脑瘫患儿的感觉统合训练 6-15 个月发现,在物理、作业等治疗同时进行统合训练,明显矫治和改善了患儿的前庭平衡功能,动作协调功能,本体感觉加强,触觉过敏症状减轻或消失,提高了视听觉能力,语言发育有了改善。
9.中国传统的康复治疗
如推拿、穴位按摩、穴位针灸、经络导平疗法、头针治疗等。
针灸治疗 根据治疗需要,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针取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平衡区、语言区、晕听区。配穴上肢取肩髎、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取环跳、风市、阳陵泉、三阴交、悬钟。选用1.5寸不锈钢毫针,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沿头皮斜刺,捻转进针,针刺达头皮下或肌层均可。头部穴位留针30 min,每10分钟捻转1次,四肢穴位采用疾进疾出。1次/d,连续20d,间隔10d行第2疗程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
穴位注射 药物为乙酰谷酰胺、维生素B12,每穴注射0.5 ml,上肢取穴: 肩俞、臂臑、曲池、合谷等,下肢取穴: 髀关、梁丘、足三里、解溪、委中等,腰部取穴: 肾俞、腰阳关。根据每个患儿情况取穴,1次/d,连续15d为1疗程,间隔2周,进行第2疗程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
推拿按摩 双上肢取穴有商阳、少商、合谷、内关、手三里、曲池、肩髎等穴,用柔、压、摩的手法或用揉、推、摩双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前臂总伸肌等手法。双下肢取穴有后溪、足三里、风市、环跳等穴,应用按、压、揉 、摩的手法或用揉、推、摩、抖等手法作用于双小腿腓肠肌、胫骨前肌、大腿股直肌及股外侧肌等。1次/d,每次30min,连续治疗3个月。
10.水疗药浴法
将患儿带入水疗室,水疗室温度控制在26~28℃ ,采用冲浪、气泡浴缸,加水至高水位线,水温控制在37~38℃,将由杜仲、续断、川芎、当归、红花、僵蚕、地龙、全蝎、蜈蚣、蝉蜕等18味中草药方剂煎成的中药合剂1000ml,放入浴槽中,患儿脱去衣服,带颈圈,仰卧于水中,洗浴20min后,治疗师于水中给患儿行关节被动活动10min,出水,擦干身体,穿好衣服,休息20min 后行按摩治疗30min。每日1 次,连续治疗3个月。
11.手术治疗
手术原则是减少痉挛,改善和恢复肌力平衡,矫正关节的挛缩畸形,改善恢复负重线,最大限度的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目前解除痉挛和改善功能的手术方法主要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
脑瘫的早期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或漏诊,多数在1岁后不能站立行走才来就诊,给治疗带来许多困难,因此早期诊断极为重要,同时加强围产期保健,对于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要定期随访,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早干预,一旦确诊为脑瘫更应及早开始综合康复治疗,年龄越小,康复有效率越高。
参考文献
曹青青,傅照华,我国儿童脑瘫的诊断及康复治疗,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年第 16 卷第 52 期, p67
顾秀玲,严宏菲,周红赢,小儿脑瘫的综合治疗及早期诊断的研究,河北医药2012年4月第 34卷第7期,p1085
胡莹媛,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和康复治疗问题,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年9月第11卷第9期,p777
李婧,赵桂英,史茜,底国琴,小儿脑瘫早期诊断及康复治疗现状,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年第17卷第1期,p119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鸣谢!
本文系微信公众平台“康复汇”原创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康复信息请关注公众号康复汇:kangfuhuiy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