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庭维修>浴缸>

日本木头浴缸浴室(日本人家用的浴缸)

日本木头浴缸浴室(日本人家用的浴缸)

更新时间:2022-02-01 16:31:58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各种工具和发明,但如今的工具几乎都趋于标准化,总让人感觉少了一些味道、温度和趣味,有时甚至还会让人感到乏味。

于是,人们开始回头看,开始怀念那些以前生活中的智慧和巧思,开始重视手工匠人的宝贵,在现代社会中,这一点怀旧的情绪,貌似并不分国度,而是一种人类的共同情绪。

比如在日本,近几年来,在常见的塑料和不锈钢之外,人们就重新关注起了木材和竹子的质感及妙趣,又开始用起来一些木制和竹制的东西。

日本旧时也的确有一些有趣的东西,了解之后觉得很有意思。比如那时的澡堂、饭桶、枕头、被子等等,都和今天的有着诸多不同,而这些东西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时期的人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几件日本怀旧器物,看看旧时的日本市井生活和文化,以及其中蕴含的智慧吧。

爱泡澡的日本人和他们的澡堂

众所周知,泡澡是日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在家泡澡,还是出门泡温泉,对他们来说都是放松身心、获得快乐的主要方式。

△ 日剧《泡澡少女》

日本人的澡堂,其实早在奈良时代(710年-794年,日本古代的一个历史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那时候流行的一种蒸汽浴,如今在日本濑户内海沿岸地区仍有人使用着,被称作“石澡堂”或“岩澡堂”。

进行这种蒸汽浴的方式是,利用岩石陡壁和山体地表处的横洞石室,在石室入口焚烧海藻和柴火等令石室内部升温,然后在石室内泼洒海水使其蒸气弥漫。

接着一大群人进入石室并堵住入口,等身体充分排汗后,再走到室外浇水净身。

而日本的公用澡堂尤其是公共浴池,则是在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起源的。那时的公用澡堂一般为两层建筑,一层是洗澡的澡堂,二层是理发的地方,也供应酒和饭菜,同时还有为孩童提供的游乐设施。

△ 《千与千寻》中的澡堂

另外,江户时代的公共浴池是男女混浴,后来分了男浴室和女浴室,入口处设有值班台,值班台兼收费与值班之用。这种形式如今也依然持续,成为公共浴池的基本结构。

日本人爱泡澡,和日本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温泉之国不无关系,同时也因为日本人认为泡澡不仅能洗去身体的污垢,还可以净化心灵。很多公共浴池取名为“菖蒲汤”,就是因为菖蒲被认为是有驱魔净化作用的植物。

另外,公共浴池的一大特色是墙壁上画有富士山和各种名胜,人们可以边欣赏这些壁画,边泡澡放松心情。而公共浴池还是大型的信息交流场所,人们在浴池里闲谈,也是一种社交的方式。

“木质便当盒”里的智慧

我们都知道,日本人把出门在外吃的可携带食物称为“便当”。

对他们来说,做出精致好吃的便当,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一种认真积极的生活态度。

日本的便当文化其实也历史悠久,不同于现在以塑料便当盒居多,在古时,用来装便当的容器 是一种被称为食盒的东西,一般是将桧木薄板弯曲成环状后,在接口处钉上樱木树皮,再装上底板。

之所以选用桧木制作食盒,是因为这种木头含有丰富的芬多精,能散发出好闻的香味且气味深厚,而这种香气可以融入米饭等食物中,让食物更美味。

有一种叫作“石磨套盒”的食盒也很有意思,它的盒身深度与盖子深度相同,盖子里也能装饭,所以一个食盒能装下两餐饭,合上盒身和盖子,中间还可以装配菜和腌菜。

神奇的是,当人们吃掉盖子里的饭后,往里面装点水,放入少量随身携带的味噌,再在附近摘一些野草撒在上面,然后点燃落叶生火,把石头烧热,将滚烫的石头丢进盖子里,立刻就能做成日本的“国民汤”——美味的味噌汤了。

一番操作即简单,又让吃饭这件事变得更有趣。

PS:这种方式做成的味噌汤被称为“石汤”,据说味道也很是特别。(好想尝一尝......)

饭桶和婴儿

这里要说的饭桶,不是“形容某个人只知道吃”的那个饭桶,而是实实在在的用来保存米饭的容器。

饭桶很适合应对日本的季节变化,因此日本人爱用它来存放米饭。春秋两季时,人们只是单纯将米饭移到饭桶里。

而到了冬天,为了提高保温性能,人们会把饭桶放入带有稻草编织盖子的饭桶中,这样饭就不容易变凉。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日本人还会用旧饭桶当作婴儿篮

后来又编织出了与饭桶形状类似的婴儿篮,将孩子放在里面,看起来可可爱爱的。

这种婴儿篮称为“婴儿笼”,各地叫法不一,不过名字都是源自饭桶容器。

不一样的磨泥器

日本人常做萝卜泥,做萝卜泥时一般会使用磨泥器。

不同于近几年成为主流的不锈钢和塑料磨泥器,古时候的日本人通常用木头或竹子,来制作磨泥器。

这种磨泥器是在长方形木框或对半切开的竹子上,横向插入数根削细的竹签,竹签上带有锯齿状的细刻纹。将其放在盘子或钵上研磨,美味的萝卜泥就会落到下方。

与金属相比,竹子磨泥器的好处在于,它能在不损坏食物细胞组织的情况下研磨食物,不仅不会破坏其原有的味道,还能带来更好的口感。

△ 《孤独的美食家》里常出现的一道美食——橙醋萝卜泥

此外,日本冲绳还有一种不一样的磨泥器,这种磨泥器一般为一块长约二十厘米、宽约六十厘米的长方形木板,板上凿有很多洞,洞中插有一根根削得很尖的竹钉。

按照第一列十五根,第二列十四根,第三列又是十五根的规律交叉插入三十排,总共插入的竹钉有近五百根之多!从一面看去全是针,不禁让人联想到地狱里的针山或拷问犯人的针席。

这样精细的构造,不难想到,制作这种磨泥器是相当费事的,不过它相对来说也更耐用和方便。

江户时代的枕头和棉睡衣被

在日本江户时代,女性都梳着大大的发髻,因此那时的枕头都是很高的,这样既能支撑脖子又不会破坏发型,女性能直接带着发髻睡觉,十分方便,对梳着丁髻的男性来说也是如此。(注:丁髻是江户时代男子的发型之一,前额头发剃去大片,剩下的头发梳到脑后部绾成发髻。)

△ 日剧《仁医》,江户时代的女性

那时的枕头中最简易的是木制箱枕。如果上面放有“括枕”(中间填入棉花或荞麦皮等两端扎紧的枕头。)便是安土枕,如果底部像船底一样圆圆的就是船底枕。

而日本在进入江户时代中期以后,人们盖的被子才像如今一样含有棉花。

不过那时的被子,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做得像日本的和服一样,有衣领有袖子,放入棉花后就称为棉被。其实更像是棉睡衣。

到了江户时代末期,日本关西地区才开始使用没有衣领和袖子的被子。

送外卖如同演杂技

不同于现在更多元化的运送方式,曾经的日本外卖员是用自行车来送餐。而自行车在日本的发展也经历了一段变迁。

1887年以前,自行车在日本更像一种充满时髦趣味的娱乐物件,而非实用品。1870年日本从美国引进的自行车称为“一轮车”或者“达摩”,前轮比后轮大,用脚蹬地前进,一开始仅限侨居当地的外国教师、传教士以及上流家庭的子弟等人使用。

到了1887年,日本开始自行生产自行车,1889年前后,自行车的两个车轮大小变为一致,1897年前后出现了橡胶制车轮。自那以后,人们改良车轮、链条、齿轮等,并在后轮上安装载货架,使其能装载小型货物。

有意思的是,那时餐馆负责送外卖的员工,骑自行车送外卖时,居然是这样操作的

好家伙,这技术,这力量,这毅力......场面真的就跟表演杂技一样。

在那个年代,要想当外卖员,估计要苦练好一阵才行啊。(想想我应该是通不过面试的.......)


旧时的日本,尤其是令无数日本人怀念的昭和年代(1926年-1989年),还有太多让人赞叹的好玩又实用的器物工具等,等着我们去了解。

比如你知道下图中这个萌萌的家伙是个什么东西吗?

其实它是一个酒壶,叫作狸德利酒壶。

除了它之外,那时还有各种各样的酒壶,让人眼花缭乱。

喜欢看日本经典动漫及剧目的同学,提到《哆啦A梦》《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东京物语》《菊次郎的夏天》《起风了》《岁月的童话》等,应该都非常熟悉了。这些可都是我们童年或青春的美好回忆呀,但你知道吗?这些我们熟悉的故事的背景,其实都是日本的昭和年代。

那么,这些故事背后的真实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在「未读会员计划」的5月「未读之书」—— 《重新发现日本:500件日本怀旧器物图鉴》 里,就将通过500余幅日本民间器物手绘图,展现昭和年代的独特市井生活:大至住宅结构、交通工具,小到锅碗瓢盆、针头线脑……这些老物件塑造了旧时的日本形象,将会带领我们认识具象的昭和年代,走进迷人的昭和年代的每个细微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