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庭维修>音响>

为什么音响行业实体店难做(国内音响行业好做吗)

为什么音响行业实体店难做(国内音响行业好做吗)

更新时间:2022-02-07 17:21:32

首先声明,笔者并不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但在北京求学、工作、生活也十五六年了,从发烧友一路走来,如今已经是音响圈的一员,对于北京实体音响店的种种,还是看在眼里的。今儿就跟您闲聊几句关于北京实体音响店的那些事儿。(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文中店名一律隐去,明白的自然明白,不明白的,您权当看个乐儿了O(∩_∩)O~文中配图也没有必然的联系,请不要主观臆断。)

现象

话说今儿笔者去北京一经销商处听器材,这家店地处二环内某小区的地下室,话说这家店我以前还来过,但因为许久没来了,纵然知道门牌号,竟然愣是在小区里把自己给转懵了。在经过三番五次电话确认后,终于到了地儿,感叹现如今您要想听个音响,不是熟门熟路,没有熟人接应,您还真就摸不着这个门儿啊!

与店家闲聊,为啥不搬出去,临街店铺不是更好找?商家笑谈,搬出去?前脚儿搬出去,后脚儿就得死喽!为啥?这店我租地下室,十几年了,租金差不多了翻了一倍,要搁地上,不翻十倍也差不多了吧?而且地面临街商铺的房东,从来都是短租,三年了不得了,为啥?下一年换人,涨价啊!商家这话倒真真儿是个理儿,就现如今北京这地价儿,任谁都喝一壶的啊!

在北京生活的人都有个基本的常识,就是在北京买东西,都有个“扎堆儿”的现象,怎么说呢?买古玩字画儿,您得去琉璃厂、潘家园;买花鸟鱼虫儿,您就得去官园儿;要是买眼镜伍的,您还得说潘家园眼镜城不是?要说在从前,您要想听音响、买唱片,首选的地儿肯定得是新街口啊!记得笔者刚来北京那会儿,作为一个不明所以的小白发烧友,也是知道新街口在北京音响圈儿的地位的。记得刚来北京头一天,还没去学校报到呢,先坐地铁去了新街口了,那时候什么方位都不知道啊,从积水潭下了车,不知道其实已经到了呢,还坐了一站22路,嚯,那人,真能把人挤成照片啊!我记得一站地后,我是被人从车里给“弹”出来的!

当年的新街口这条街,北边从积水潭开始算,到南边的平安里,您要是一路走下来,会发现这条街上最多的店是卖唱片、打口儿碟、原盘、盗版DVD、海报、音响和乐器的,而不是现如今的服装、小吃一条街。要说音响店,最核心的当然要算是新街口豁口的“超级波”了,即使到了今天,他家依然堪称京城音响店的航母级企业,更别说当年了,作为小白的我,进了人家那店铺立马感觉自惭形秽,再加上店员高高在上、爱答不理的,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灰溜溜地来,然而灰溜溜地走,实际仔细听的机会并不多,偶尔碰见金主要买,至多是蹭听一下。在超级波对面儿的新华书店边上,是红极一时的高大上唱片店“大众艺术”,虽然这家店的名字起得很亲民,但实际上里面的唱片都是132、148、156一张的中图正价货,还都套着防盗盒子,啧啧,至今依然忘不了兜里揣着不到一百块钱,看着这些杂志上都看烂了的发烧碟时流哈喇子的窘态,现在想起来倒也是个乐儿。以超级波为核心,周围聚集了“汇民”“名品”“知线屋”“凯云”“迪斯高”等一大批京城鼎鼎有名的音响店,在平安里路口,那会儿还有两个比较大的电子市场,里面的各路二手音响也是令人流连忘返。

如今的新街口这条街,用“物是人非”来形容是再贴切不过的了。一众音响店铺倒闭的倒闭、搬家的搬家,而唱片店更是大多关张大吉,再也难以形成“扎堆儿”的景象了。除了超级波这样的航母级企业,小微级别的个体音响店曾经也寻求过另起炉灶,从新街口搬离的商家,曾一度聚集于金源燕莎购物中心,但好景不长,因为商场管理方的涨价等众多不合理要求,纷纷撤离,后来又曾聚集于北四环的居然之家旗舰店,再后来是中粮广场……但这些商家无论换到哪里,最终的结果几乎都惊人的相似,都是商场以涨价等理由迫使音响店关张或迁址,这其中的酸楚,恐怕只有商家心里有数啊!于是,经历多年无数轮的洗牌,当年红红火火的新街口已然不复存在,众多实体音响店铺因为各种原因被打散或者消亡,现如今留存下来的,或者如超级波这样有自己的地皮,还保有相当实力,但也举步维艰(但据说新街口店也面临行政拆迁,为不可抗力)或者如前文所述的这个商家,依然坚守地下室;或者散居于京城各处的写字楼等处。反而是近年来新崛起的几个商家,由线材、配件等起家,面对的是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一波烧友,后来延伸到做大器材,虽然在写字楼内经营,但客户群相对稳定,服务好,反而生意倒也蒸蒸日上。

说回本次试听,这次试听的主角是德国飞星的一款落地箱,而推动的放大器是一套瑞典bladelius(发烧友戏称“不辣的牛肉丝”是也),笔者其实对bladelius这个品牌颇有好感,曾经也写过他家的“战神”合并机,但这次跟商家聊天才得知,这个品牌已然倒闭,不禁戚戚然,商家也感叹,现如今HiFi产品销量不佳,像bladelius这样走“性价比”路线的迟早是倒闭,为啥?成本吃不住啊!要不然就好声,卖特别贵,还能正常运转,要不然就走低价路线,靠销量维持,走中间路线肯定是不行。我想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相当多音响品牌的生存状态吧。

在我们闲聊过程中,难免会吐槽一下当下的HiFi市场如何不济,生意如何难做,这其中,不仅仅是他,与许多实体店业者沟通时都会触及一个敏感的问题——实体音响店与网络的关系。该商家笑谈,在他这儿试听的顾客,十个有八个最后都成交了,但不是跟他,而是去了X宝,而该X宝的商家则是某沿海城市的著名渠道商。再或者,根本就是有顾客拿着X宝价过来跟他谈价格,全然不考虑实体店的运营成本。他总结接触的顾客大约可分为几类:最牛的是有本事直接去国外厂家拿到渠道价,一拿几个,自己留一个玩,其余的卖了还有赚,这样的顾客,顺带脚儿就成了经销商了,呵呵;还有一类是习惯海淘的,有本事从国外eBay什么的渠道买二手,价格当然也比国内便宜了;还有就是刚才说的X宝路线,这种顾客现在比例还很高;最后才是考虑到经销商也应该有合理利润,有来有往、踏踏实实在店里消费的。您想想,就这路子,店家生意能好得了?

话说现如今,要是纯卖HiFi,还真是不好挣钱,据这位经销商说,真要挣钱,还是得家庭影院、定制安装,按整套的来,这其中就不仅仅是音响的事儿了,还得算上设计、施工、服务啥的,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当然了,总价也会很高。但据我所知,在北京的音响经销商圈儿里,您这要是花得起大价钱,往别墅里定制安装私家影院,找对了主儿,人还真给你用的是实打实的品牌货,这倒也不冤。但是,这其中,拿来路不明的所谓“定制化”产品来蒙事儿的,也绝对不是没有,这个就得消费者擦亮眼睛、做做功课了,别几十上百万的东西交了钱、入了墙,反正也看不见,就听个响儿、看个影儿,回头被蒙死了都不知道!

问题

聊了这一溜十三招,估计您也有点晕,我帮您捋捋。

就目前的实体音响店经营业态来说,有这么些个问题:

1.无良房东频繁涨价导致音响店不得不频繁搬迁,很难形成集聚效应,同时也给各实体店主带来了大量不必要的损失。

2.纯HiFi产品(两声道)的消费,其实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积累的消费行为,需要有时间的积累和把玩、进阶的经验,真正能玩到很高端产品的人,少之又少。

3.音响产品的体验是一个很主观的事情,需要,或者说是必须要有实际聆听才可进行抉择,这就凸显了实体经销商存在的意义。然而众多消费者根本不考虑实体店的运行维系成本,而直接拿电商售价来要求实体店,造成了实体店利润的不合理,难以正常运转。

4.个别店家高高在上、看人下菜碟儿的服务和博物馆式的陈列方式会令顾客感觉到距离感。

5.实体店与网络的有价差是正常的,然而某些非行非水的灰色地带产品究竟是如何出现的?这事往深了挖,根儿上还在厂家和总代理,您要是不乱放货,整体控制好价格体系,还有这些乱事儿?

6.个别商家的不诚信经营,也给这个行业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总结得不好,挂一漏万,欢迎补充!

解决?

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笔者要是今天在这儿蛋逼几句就把这事给解决了,那我还是去发改委好了。

目前北京的实体音响店存在的种种问题,相信也是国内众多音响实体店商家所面临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真的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完的。

我一直想强调的是一个“生态圈”的概念,手机圈都讲究这个,咱音响圈儿干嘛不能讲呢?啥是个生态圈呢?这其中就包括了从厂家到总代理、到各级经销商、再到消费者,当然,这其中少不了媒体。在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做到自己的“本分”而不逾矩,做好自己该做和能做的事儿。打个比方,厂家和总代理除了应该认真做好产品外,更应该控制好渠道,做好价格体系,这叫本分;经销商呢,诚信经营,提供专业化服务,赚取合理利润,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媒体在这其中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衔接作用,连接厂家和消费者,应该传递的是准确及时的信息、公正而良心的评价;最末端的消费者呢,咱得明白一个理儿,谁都得吃饭不是?人家音响店也要养人、也要租房子、也要压货,还得给你讲解、给你安装调试、给你售后保障,而这些网络商家能给你多少?所以说,该人家多赚点,这个太正常了,您也别觉着亏!

最后再唠叨一句,还是祝愿咱这个音响圈能够走上一个健康、平衡的发展道路,大家各取所需、各得所爱、其乐融融,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乌托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