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庭维修>新风系统>

日本新风系统使用什么设备(日本简易新风系统)

日本新风系统使用什么设备(日本简易新风系统)

更新时间:2022-02-01 14:56:26
从日本综艺节目《全能住宅改造家》中能看到哪些空调、采暖、新风、热水、净水相关的产品和技术?

最近在网上看了不少日本一档老牌综艺节目,全能住宅改造家,都是视频UP主剪辑过的,几分钟一集,所以很快就看了几十集的内容。这个节目,国内也有翻版,上海台的梦想改造家。 节目看点除了让人折服的霓虹国空间利用神术和浓浓的人情味之外,我职业病又犯了,特意留意一下,我们采暖、空调、新风相关的技术和产品,由此也可以管中窥豹,看看日本到底用什么样的采暖、空调、新风、净水系统。 我们国内的行业对欧洲、美国的市场情况更熟悉一些,对日本的市场怎么样,似乎一直信息也很少。 所以我就饶有兴趣地做了点观察,并且写下来,供大家参考。

当然要特别说明的是,确实是管中窥豹,全能住宅改造家,这档节目中涉及的案例,多为老住宅的全面翻新,有一多半是面积偏小的房子,虽然不能说低端,因为改造的预算动不动也大几十万人民币,上百万的人民币也不少见,改造完的效果看上去也不是低端住宅,但起码只能反映面积比较小的改造住宅的情况。

那我们就按照出现的频率,看看有哪些和我们行业相关的东西吧,有些做法虽然我们不能直接借鉴,但思路上是可以借鉴的

首先,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所有的改造都极端重视建筑保温,墙、地板、屋顶加保温,换节能的窗户,是标配,所有的案例都做了建筑保温上的改善。窗不用多说了,墙、地板和屋顶的保温有几种做法

  1. 日式老旧房屋多为木制框架,老房子的基础就是柱子下面直接落在石头、水泥或者砖制的基础上。 改造时,这些案例基本上都是重新做了混凝土的筏板基础,在混凝土筏板基础之下,很多做了挤塑板的隔热层。
  2. 在楼板木框架和墙体木框架、以及屋顶之间也会加强保温,有填XPS挤塑板,也有填玻璃纤维保温棉板(但有个很细节的做法,外面会套层袋子,我猜是为了防止玻璃纤维脱落),也有喷涂发泡聚氨酯的、也有填充用废纸粉碎后添加助剂做成的蓬松粉末状保温材料的。

这一点恰恰是我们国内比较忽视的,其实对于暖通空调系统而言,改善建筑的保温,是一切系统优化的基础,离开了建筑围护结构保温的改善,单靠暖通空调系统来节能,有点势单力薄,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意思。 当然这些老旧日本房屋的建筑结构气密性和保温性能都很差,改造的迫切性也要比我们国内的老旧房屋更强一些。

其次,就是日本人对泡澡和浴缸的强烈需求,几乎每个案例里都出现了对浴室和热水的改造。

  1. 热水器大量都是日式的室外机型,只看到了很少的几个室内机型。 最奇葩的是,大部分的改造中热水器都带有二次加热浴缸水的功能,也就是“追焚”功能。
  2. 这大概和他们的使用习惯相关,淋浴洗干净后,再去泡浴缸,一家人轮流用,重复利用这一浴缸的水,所以这个追焚功能就成为了标配了。
  3. 不过我一直没想明白的是,同一台热水器,利用追焚功能加热浴缸里的水,如何避免浴缸里的水和洗碗洗菜时用的热水交叉污染的问题?就算浴缸里的水再干净,那也是洗澡水,如果残留在热水器里,洗菜做饭的时候,总归还是会感觉上怪怪的。 对这类产品结构和追焚功能熟悉的知乎大神,可以给大家普及一下。 (很快有朋友补充了信息,带有追焚功能的热水器中有两套换热和燃烧构造,追焚部分是独立的,功率小一点,只负责加热浴缸水。 这就是知乎的魅力,有问题就会有答案)

空调:

  1. 基本百分之百为分体机,没看到风管机或者任何疑似多联机的产品,大概是因为户型都比较小,而且日本的地理气候也决定了,可能空调的在相当一部分区域并不是非常强烈的需求。
  2. 这个印象与我从其他渠道了解的信息基本吻合。 其实多联机只有在中国,被广泛地应用于住宅中,其他国家,欧美日由于市场、气候、技术习惯等等原因,都没有像中国这么广泛地应用于住宅。
  3. 我并非否定多联机,也许多联机在中国住宅里的广泛应用,也有其合理的内在逻辑,只是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思考下,结合每个国家不同的气候、地理、使用环境,看看住宅里,什么样的空调更适合当地住宅应用,而非简单照搬,才是更复合逻辑的做法。

采暖:

  1. 大部分案例里,没有出现我们国内传统意义和形式上采暖系统,我估计这些靠空调了。
  2. 日式的暖桌出现了很多次:桌子底下放个电加热,腿放里面,盖个被子。
  3. 极个别的案例里,出现了浴室局部的地暖,甚至有个案例里直接用洗澡的热水在地下盘管里转一下,就算地暖了,我都怀疑节目组把原理图画错了。 这个从技术上显然不合理。
  4.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几个案例里出现了利用夜间低谷电作蓄热的蓄热式电地暖,直接把发热电缆铺在基础里,在基础和上层木结构楼板中间的空隙里也有个别案例会放石头、旧砖瓦等作为蓄热材料。 这个适合当地建筑形式以及电力政策密切相关的。
  5. 看了那么多集,只有一例出现了卫浴毛巾杆散热器和金属钢制艺术型散热器,而且那款艺术型散热器很高很大,我在法国的一家酒店大堂还见过同款,可以兼做屏风做建筑空间分隔用。 当时字幕里说,这玩意可以制冷,当时我就呵呵一笑,我猜是国内up主翻译问题,或者是节目组不够专业。
  6. 还有个别案例出现了屋面的融冰化雪系统,这个也算我的本行之一,很亲切,也特意留意了一下。 那个案例里,男主人年龄大了,当地雪又大,上屋面铲雪很危险,所以做了一套屋面的融冰化雪系统。

新风:

  1. 大部分的案例里没有出现新风系统,或者也可能是没有体现新风系统。但是从节目整体上看,建筑师对利用建筑格局和窗进行自然通风的重视程度来看(甚至好几个案例里出现了能电动开启的天窗,专门解决通风问题),日本人对国内传统意义上的新风系统,实际上普及度也不算很高。
  2. 但是比较有看点的是,个别案例中,出现了结合被动式太阳房、蓄热、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多种系统的组合式系统,虽然在国内不一定用得上,但是挺好玩的。 大致的做法是如下:在一层木制楼板和混凝土基础之间的空隙里放置大量的砖石等蓄热材料,在屋顶下的闷顶里也放了蓄热材料,用管道连接这两个空间,冬天就利用机械循环,用屋顶的热空气加热地板空间里的蓄热材料,夏天直接排除屋顶下的闷热空气。
  3. 也有个别案例出现了利用管道自然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的案例

净水:从头到尾,只看到一个案例装了净水,大概是自来水的品质比较高。

总体上感觉,日本人对室内温度相关的采暖、空调,要求似乎比我们国内市场还要低一些,但是建筑围护结构保温等被动式的对舒适度改善的措施,做得比我们好。我们国内大多走主动式的空调、采暖系统的技术路线,很少有消费者愿意去做改善围护结构保温的工作这一类的被动式的技术路线。

最后声明,观察结果仅代表这些节目中出现的案例,也许不能反映日本住宅采暖、空调、热水、净水、新风等系统的全貌。大家有空的话,也可以在B站看看这类节目. 我有机会再去找找北美和欧洲这类建筑改造类的节目,挖挖里面有没有一些我们行业相关的细节。

好了,这就是一点小小的观察,管中窥豹,我是随时会犯职业病的鸟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