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用的马桶堵塞了,你会是什么反应?着急?生气?——气急败坏?总之心情糟糕透了!而我们的护士长一句话让我得出了结论:要想在麻烦面前还有好心情,就要有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要想有这份能力,就要在之前有对事件思考的大量训练。
前些天,我跟护士长去城里学习。一开始我觉的她是个善良的人,随着观察的深入,觉得她的善良源于她对事件的思考。这种思考已经长期根植于她的内心,从而形成了她下意识的举动和反应。
学习那天,发现她一整天的看谁都不容易。比如她认为老师认真做了课件,老师们在讲课的时候一直是站着,很辛苦,觉得他们不容易。看到环卫工人用抹布擦双向车道中间的栏杆,因为是冬天,抹布很凉,水很凉,车道上也危险,所以他们也很不容易。
大冬天很冷,街里的雪清得不是很好,到处结冰,看到处处都有快递小哥的身影,他们骑着电动车很滑,很不安全。尽管送来的快餐已经凉了,护士长还是主动进到app里去好评,仍然觉得他们不容易!
晚上学完习回宾馆,我们发现马桶堵了。找来宾馆服务人员通马桶,结果她进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声抱怨“别往马桶里扔纸,肯定是你们往里面扔纸了才会堵!"
尽管她进来之前我已经做了预设,但我还是忍不住生气。这个服务员把马桶通好走后,我还是很生气,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扔纸,更何况往马桶里扔卫生纸不是很正常嘛。闺蜜反倒不生气,还劝我:“她说她的,有抱怨很正常,这种老房子管道肯定不通畅。你就当没听见好了。”
想想也是,如果我是宾馆服务员,我恐怕也会有抱怨,只不过因为素质的原因我不会当着旅客的面说出来罢了,这样我的气就消了一大半。
(想想我当时在这件事上这么生气,就是因为我的“防卫心理”,我们为什么会有防卫心理呢?
是因为当我们遭受挑战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向外部寻找原因。当我们把外部原因当真之后,别人针对我们的意见就显得更不合理了。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的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换句话说,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我”和“我的观点/行为”绑定在一起。
比如,服务员说我们往马桶里扔纸导致了马桶堵塞,而我的理解是对我们的否定,所以,我就会非常生气。从而不能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就象护士长就会想到是老房子管道不通畅的问题。)
而事实上,护士长已经将这种思维习惯性地运用所观察的任何事物上:老师、清洁工、快递小哥,甚至是宾馆服务员,运用换位的方式,对行为的理解来分析事情,从而得出客观的结论,最后获得平和的情绪。
而这种平和的情绪对于处理事情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之前大量的思考锻炼,站在对方的立场去体验他人的感受,又如何能够判断对方的想法呢?当理解了对方的想法,对于处理事情就变得简单了,自己的情绪也不会因为受到攻击而出现“防卫过当”,甚至自己生闷气。
所以要想处理好事情就要管理好情绪,而要管理好情绪,就要大量训练对事物的思考,尤其是站在对方角度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