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最怕的事情就是走弯路,耽误病情不说,弄不好还会帮倒忙。要说起心血管领域最大的谎言,非“疏通血管”莫属。有多少人都被“疏通血管”忽悠过?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大忽悠的面具。
为什么说疏通血管是心血管领域最大的谎言?
首先你需要知道,是什么堵塞了血管?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心梗、脑塞是因为血管堵了,而血管堵了是因为血液中的垃圾、毒素多了,使用某些药物清理血管垃圾和毒素就可以使血管恢复通畅,这样心血管病就好了。这些话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是血管里真的有所谓的垃圾和毒素吗?
没有!!!其实血管里没有所谓的垃圾和毒素,有的只是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如果血液中真的漂浮垃圾,估计生命早就结束了。而我们身体每天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可以通过小便、汗液排出体外,这就意味着平时多喝水、运动出汗等方式就可以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既然血管内没有所谓垃圾及毒素,那为什么还会出现血管阻塞呢?其实罪魁祸首是血液中脂类过多,这里并不是说脂类把血管堵住了,而是脂类代谢障碍产生一系列的后果所致[1]。脂类提供机体所需的能量、必要脂肪酸,也是人体细胞组织的组成成分。然而,血液中过多的脂类却不是一件好事情,它会在血管内沉积,形成粥样斑块,就像肉馅饺子一样,当脂类沉积越来越多,饺子皮会越来越薄,一旦破裂就会引起血栓,突发心脑血管急症。
堵塞的血管,能靠输液、吃保健品疏通吗?
有人之所以认为输液可以疏通血管,一方面是认为血液粘稠导致心梗、脑梗,输液可以稀释血液、改善血液黏度、疏通血管,另一方面认为输液的药物能够把血管的“垃圾”溶解,像是生活中的管道疏通剂一样,但无论是哪一种,都仅是人们的美好想象罢了。
预防性输液一般使用活血、扩血管的药物,然而这些药物都是治疗性药物,并没有预防作用,而且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后很快就会被代谢排出体外,难以发挥预防作用。与此同时,血管里的脂质斑块并不是贴在血管上,而是包裹在血管壁里面,药物不能像管道疏通剂一样腐蚀、溶解掉这些斑块,输液疏通血管也就无从说起了。
保健品疏通血管也是一样,它们根本不可能把脂类从身体里清出去。一味轻信那些保健品,放弃了正规的调脂治疗,只会加重血脂紊乱,增加心梗、脑梗的危险。
所以,与其大费周章的输液、吃保健品疏通血管,不如了解一下保护心血管的“真相”。
心血管健康,这点才是关键!——不添堵
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2]。想要心血管健康,不给血管添堵才是关键。心血管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心态平衡。
不添堵攻略1:为血管挑食
①不吃太咸的。我们知道高盐饮食会使血压升高,血压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相互促进。控制钠盐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钠盐摄入量低于6g/d。
②低糖饮食。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倍[3]。
③少吃油腻的。少食动物内脏,少食动物油,并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及粗纤维,多吃水果和蔬菜,促进胆固醇的排泄。
④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呈正相关,合理膳食可有效控制体重[4]。
不添堵攻略2:戒烟限酒
吸烟是心肌梗死第二大危险因素[5]。无论是主动吸烟或被动吸入二手烟都会增加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饮酒同样显著增加血压水平、脑卒中发生风险,发生风险与饮酒量多少相关。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严格戒烟限酒,酒精摄入量男性每日不应超过25g,女性不应超过15g[4]。不建议不饮酒者通过少量饮酒预防心血管疾病。
不添堵攻略3:没事儿走两步
研究表明:静坐时间每天超过10小时后,每增加1小时,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增加8%[6]。运动可使血管舒张,血压下降,促进脂质代谢,控制肥胖,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风险。国内外指南推荐:每周至少5天,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包括羽毛球、网球、快步走、慢跑、游泳、爬山等)。
不添堵攻略4:心态上藐视疾病
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和慢性应激可促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其中抑郁、焦虑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更为密切。抑郁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增加40%,死亡危险增加60%[7]。长期精神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促使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因此要注意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环节。
所以,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给血管添堵的关键,这四点做好了比“疏通血管”有效得多。
参考文献:
[1]赵容乐.脂类代谢与人体健康[J].生物学通报,2002,37(5):19-21.
[2]李忠民,于风山,田清友,et al.人主要动脉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的关系[J].中国综合临床.1999(02):115-116.
[3]Sarwar N , Gao P , Seshasai S R , et al. Diabetes mellitus, fasting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and risk of vascular disease: a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102 prospective studies[J]. Lancet, 2010, 375(9733):2215.
[4]姚玉才,李国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级预防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02):147-149.
[5]Scheen AJ,Kulbertus H. Interheart: nine risk factors predict nine out of ten myocardial infarctions.[J].Rev Med Liege,2004 ,59(11) :676-679.
[6] Pandey A , Salahuddin U , Garg S , et al. Continuous Dose-Response Association Between Sedentary Time and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Meta-analysis.[J]. Jama Cardiology, 2016.
[7]姜红岩,李瑞杰.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8, 36(3):7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