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陈浩宁
木地板拼接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整体的颜色效果;
取自同一棵树的木地板,由于所处树木的位置不同其纹理和颜色都会有差异,这是由于树木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的。
例如,树木的边材和心材的颜色不一样;一棵树向阳的一侧和背阳的一侧颜色不一样;同一位置由于锯切时角度的差异(平向锯材板和径向锯材板),颜色和纹理不一样,做涂料后差异更大;节疤区域和其他区域颜色不一样。
所有这些颜色的不一致,都是属于树木本身的天然属性,因此在铺装时随机地铺装才能展现出树木的这种天然特性,而刻意地去挑选颜色,把浅颜色或深颜色的木地板铺装在某个区域会丧失木地板的这种天然特性。
所以,在铺装木地板的时候不要刻意去调颜色,深浅混铺,各种纹理混铺,效果才自然
2)相邻木地板块之间的缝隙;
一棵树的成长是通过其自身吸收的水和二氧化碳经过太阳光的光合作用而生长。树木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当树木被砍伐后,这种水分依然大量地存在于原木中,只有通过炉窑烘干,达到准备铺装地的地区平衡含水率,才能铺装。
木材本身具有湿胀干缩的特点,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木材会解吸,即向空气中释放水分,最终达到与室内空气湿度的一个动态平衡,与解吸相伴随的是木材本身尺寸的变小。所以,当木地板本身的含水率过高时,在木地板铺装完成后,由于需要向外解吸大量水分,从而导致其自身的尺寸大幅收缩,导致木地板块之间的缝隙会过大;如果室内空气过于干燥也会出现瓦变。
所以,室内的湿度需要高度注意,供暖季加湿的工作必不可少。
3)相邻木地板块之间有点拱起
与相邻木地板之间没有缝隙,甚至于有些拱起的情况。这是由于木地板的含水率小于地区平衡含水率或室内空气过于潮湿,木地板安装完成后从室内空气中大量吸湿,最终与室内空气达成动态平衡。与吸湿相伴随的是木地板本身尺寸的变大,导致相邻的木地板块之间无缝甚至有些拱起。如果墙边的膨胀缝预留不够宽,整块地板甚至都会拱起;
所以,夏季的室内除湿,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保持室内湿度符合40%-60%的状态是最佳的。
4)整个木地板的缝隙不均匀,有些区域缝隙过大,而有些区域几乎无缝;
此种现象的产生通常是由于木地板安装时所导致:
A)对于悬浮式安装木地板,由于基层地面平整度没有满足木地板铺装要求,会导致木地板锁扣或企口连接处的松紧度不一致,甚至于企口或锁扣局部损坏,从而,当木地板随着室内温湿度变化时其自身尺寸也会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会产生的应力。当室内空气干燥时,木地板自身向室内空气中解吸水分,木地板收缩,由于上述锁扣或企口处存在的问题,其所承受的应力是不均匀的,从而造成整个木地板的缝隙不均匀,有些区域缝隙过大,有些区域几乎无缝,这是因为其他区域的缝隙集中体现在了承受应力弱的区域了。
B)对于底粘胶安装木地板,由于基层地面平整度不达标,在低凹区域,木地板块并没有被用胶黏剂粘接在基层地面上,或者由于采用点粘胶或胶黏剂在基层地面上刮涂不均匀,从而造成在一些区域胶黏剂的用量不符合技术要求,那么在木地板安装完成后,这些区域所能承受的应力能力就若,随着木地板收缩,其他区域的缝隙会集中体现在此类区域,而其它区域几乎无缝。再有就是,如果基层地面存在很大的裂缝而没有采取措施处理,那么木地板安装完成后,此处相邻的木地板块之间也会出现大的缝隙。
C))对于龙骨法安装木地板,由于木地板钉分布不均匀或打钉角度差异大时,也会造成承受应力弱的区域,从而造成整个木地板的缝隙不均匀,有些区域缝隙过大,而有些区域无缝;
D)木地板由于自身结构的原因,平向锯材的收缩膨胀率是径向锯材的1.5-2.0倍,所以径向锯材板与径向锯材板,径向锯材板与平向锯材板,平向锯材板与平向锯材板之间的缝隙是会有差异的。如果平向锯材板的固定不好,其他木地板块之间的缝隙集中体现此处,则缝隙会更大。
5)相邻的木地板块之间高低差过大;
导致此类问题主要包括:
A)木地板产品的自身问题,木地板的尺寸公差过大;
B)基层地面处理问题,基层地面平整度不符合木地板铺装要求或基层地面存在凸起或凹坑的区域,导致锁扣损坏等。
C)因为周围环境的原因导致木地板本身出现变形,例如瓦变。对于木地板,室内最佳空气相对湿度RH40-60%,最佳温度18-22°C。
6)关于室内气候及地暖系统对木地板安装拼接的影响
安装木地板及使用时最佳温湿度条件
空气温度:18-22°C
空气相对湿度:40-60%
安装木地板时,不能开启地暖系统;木地板安装完成后在24-48小时后开启地暖系统,地暖的升温应该是匀速缓慢升温,且木地板表面温度通常不超过27°C。
7)木地板贮存时对木地板的影响
根据地区平衡含水率,需要设置木地板贮存时的空气温湿度。
木地板码放时应放置在木质托盘上,码放均匀,以保证木地板受力均匀。
预防目的变的变形,保证使用中享受完美的视觉和踩踏体验,一定要注意室内空气湿度
本篇所有内容均由陈浩宁辛苦原创,请尊重创作者的辛苦付出,如需转发请注明出处,谢谢。
关注一下,和老陈保持联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