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不锈钢水壶被爆出会析出大量重金属锰,危害人体健康,整个事情是这样的:
江苏省质监局近日发布抽检报告,55.6%的电水壶样品以及22.2%的料理机、榨汁机、豆浆机使用高锰钢锰含量在10%左右。中山大学环境科学博士瞿俊雄说,加热会把容器里面的锰溶出来。锰摄入超过一定标准的话,对神经系统会有一定损害,比如说记忆力衰退,精神不振。
不锈钢烧水壶是目前最普遍的烧水壶,不锈钢分为“食用级别”和“非食品接触用”。食用级不锈钢,常用的有430、443、304、316等,而201、202等不建议用于接触食品的行业,因为防锈性能较低而且含锰较高。
“食用级”和“非食用级”材质在外观上没有任何区别,但是“非食品接触用”的不锈钢制品如果用作食具餐具,重金属离子在高温、酸性、碱性环境中更容易析出,造成重金属中毒。
铺天盖地的新闻,一时间,人心惶惶。大家都想知道自己用的水壶水杯是否是安全,于是,各大媒体纷纷支招,让大家认准不锈钢水壶和水杯上是否有304食品级不锈钢字样。
那是否表明,只要我们在不锈钢产品上看见304标识就表明产品是安全的?
针对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健康分析测试中心的工程师王小谦。
王小谦工程师表示,在产品或最小销售包装上应标识不锈钢类型,如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食品接触用”标签。
但是,产品上标明304食品类不锈钢代表产品原料,而国标GB 9684对原料、感官、理化指标和添加剂都有要求,原料标识只是一方面,至于企业是否使用劣质材料或者加工过程是否引入重金属也是无法确定的,应该测试材料的溶出物,也就是国标里的理化指标。
所以,消费者在选购不锈钢食具餐具时,要看产品是否有相关检测报告,最起码也要符合GB 9684国标。
消费者选购时,不能只看有没有“304”或“食品级”这种笼统的标识,在产品的包装盒上找到“执行GB 9684标准”字样才是关键。
欢迎大家订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