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电器商城,琳琅满目的小家电往往占据半壁江山。据统计,我国小家电市场规模约为3500亿元,且每年以30%的幅度高速增长,小家电已成为近几年来逐渐走向衰落的家电市场新的利润点。几百块钱的小家电如豆浆机、烤箱等确实为市民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和便捷,可过了三包期,小家电一旦故障,维修问题却让市民进退两难:丢了可惜,维修很麻烦,维修价格又没谱。小家电维修纠纷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有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小家电或成为“一次性消费”,整个家电维修业正在落寞。
麻烦一
正规家电维修公司婉拒小家电
前不久,市民李女士两年前花近千元购买的冷气扇突然不转了,因为过了“三包”期,厂家不再提供维修服务,李女士想就近找维修点修一修。让李女士感到意外的是,她连续询问了三四家家电维修点,但没有一家维修公司愿意派人上门维修。
在家电维修市场,除了品牌家电厂家维修外,普通的维修店大多只接受空调、电视机等“大件”维修。家电维修都是采取上门维修的方式,“小家电上门维修成本比维修费高。如果客户一定要修,那他们得自己将小家电送到我们店里,再由师傅判断是否愿意维修。”一家家电维修店主说。
业内人士透露,家电维修利润在于配件上的高利润,如果不换配件,只是收取人工费用,挣不到什么钱。很多小家电都是一些线路短路、烧坏等小故障;但如果涉及到产品的一些关键零部件需要更换,有的小家电更新换代快,零件已经停产没有供给,维修店一般建议不要维修或直接拒绝维修。有的小型维修点的技术并不过关,“可能这一次给你修好了,没过几天坏了又得修。”
麻烦二
维修费用比例悬殊不如弃用
即使找到了愿意承接生意的师傅,小家电的维修价格又成为一道坎。
市民刘小姐最近刚换了新烤箱,“旧的烤箱坏了,师傅检查后说要更换电路板等零件,工时费、零部件费用就得300多元,我这台烤箱也就几百块钱,这维修费用的比例实在太悬殊。”因为维修费用比例悬殊而弃用的小家电还有豆浆机、面包机、榨汁机等。“修旧还不如买新”是许多消费者的无奈选择。
目前,大多数小家电的价格都在千元以下,以500元以下的小家电居多,保修期大多在一年左右。“小家电看似体积小价格便宜,但其维修成本并没有因此降低,和大家电的维修费用差不多。”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顾问郭赤兵介绍,商家不会为了小家电而专门设置一个维修点,“一设维修点,就涉及到人工、租金等费用,后勤保障成本很高。但师傅上门修个开水壶和修个电冰箱,其工时费是一样的,按照每小时20元的工时费计算,如果上门维修耗时3小时,光工时费就已经和大家电旗鼓相当,消费者难以接受。”
有家电维修业内人士透露,很多家电企业维修委托当地的经销商,经销商为获得利润抬高维修价格或乱开价,厂家也没办法监管。小家电一般大批量成规模生产,配件则要根据订单进行额外加工,单换配件价格会比较高。
趋势
小家电消费或成“一次性消费”
不少市民透露,家中的故障小家电“堆积如山”,最后估计会卖给废品回收站或直接扔掉。“小家电似乎渐渐成为一次性消费。”有市民一语中的。据了解,很多发达国家确实不存在小家电维修难题,基本上都是一次性消费,坏了就直接更换新的。
面对小家电维修难,中国的小家电会不会也成“一次性消费”?郭赤兵认为,虽然没有确实的数据支撑,但按照目前行业发展看,绝大多数的小家电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相对于冰箱、空调等大家电,在“三包”期后的小家电返修率并不高,其中可能和消费者“修不如买”的概念有关。随着现在硬件成本不断降低而人工成本不断上升,价值比较低的小家电确实已经出现“一次性消费”的趋势,消费者也慢慢接受了这一概念。
“不仅仅小家电成一次性消费,大家电也有如此趋势。近几年来,家电普及率提高,但家电的维修服务比例反而在下降。”郭赤兵说,“现在市场上又有以旧换新等服务,家电一旦出现问题,很多消费者更愿意换一台新的,旧的家电还可以卖点钱。”郭赤兵同时谈道:“传统的家电维修行业正在落寞,这个行业寻求变革,并转向综合服务,传统维修服务已经成为次要收入。比如维修空调的工人靠安装空调赚钱,维修行业开展‘延保’等增值服务获取利润。”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小家电或成一次性消费,但国内家电维修市场不规范也是事实。一些小家电生产企业实力弱、规模小,没法建立维修网络,因而往往采取特约店形式,这样对售后的维修体系控制就较弱。想要规范和完善小家电维修市场,需要国家出台相关强制性标准,企业应该建立完善优质服务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