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油烟机>

油烟机五线按键开关怎么改四线(油烟机触摸开关改按键开关怎么改)

油烟机五线按键开关怎么改四线(油烟机触摸开关改按键开关怎么改)

更新时间:2022-03-09 15:52:07

撰文 / 夏亭

编辑 / 杨洁

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近日,共享充电宝头部公司小电科技传出了裁员消息。有媒体报道称,小电科技正在面临剧烈的人事动荡,公司开启了裁员计划,波及运营、KA、产品等多个部门,预计裁员总数在2000人左右,约占公司总人数的40%,且公司未承诺赔偿。

小电科技方面则对《财经天下》周刊否认了这一传闻,称“爆料内容信息来源不明,消息不属实”。

同时,小电科技还称,“实际上我们不仅没有裁员,在业务形态上还有了新的升级。基于小电科技‘直营 代理’的整体业务策略的明确和定位,我们对公司组织架构、岗位设立以及工作流程做了系统性的梳理和优化。所有调整策略均属于小电围绕今年业务策略的正常组织以及人员结构调整,并无所谓裁员一说。另外,最近技术、产品、媒介、供应链等岗位仍在大量招聘。”

但也有小电科技的员工向《财经天下》周刊透露,自己已经收到了公司的裁员约谈。

据知情人透露,此次小电科技传出裁员消息的背后,是公司正在进行由直营向代理模式的转型。

早前,就有业内人士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各家共享充电宝头部公司已纷纷开始布局代理业务。共享充电宝公司目前多处于亏损状态,商户的分成费用过高,使得企业成了商户的“打工仔”,再加以一、二线城市市场趋于饱和,三、四线城市竞争加剧的现状,行业普遍都“赚钱难”。

但转型代理模式,就能缓解小电科技等共享充电宝公司的焦虑吗?

裁员可能不止2000人?

尽管小电科技对外否认了裁员消息,但仍有员工透露称,公司的这轮裁员正在进行中,而且“可能不止2000人”。

“这次的公司裁员是全国范围的。我在杭州总部工作,HRBP(负责业务线的人力资源)和我们谈话时商量,不提‘裁员’两个字,补偿标准是薪资给我们发到今年3月底,没有‘N 1’赔偿。”小电科技员工李浩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他已经收到了公司裁员的约谈。

他甚至还表示,即使公司“给不了赔偿也在意料之中,小电资金链不太行了,赔不了钱”。

也有员工表示,一些部门在年前已经提出裁员计划,但很多员工并不满意赔偿方案,至今还“赖在公司”。

小电科技此前发布的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5992名全职雇员,其中超过80%均为业务拓展人员。这些人也是裁员传闻中涉及的主要群体。

此外,也有前小电科技员工告诉《财经天下》周刊,有不少人在此之前就选择了主动离职。

苏瑜在2021年加入小电科技,但在当年的12月底,他就选择了离开。他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和自己同期入职的不少同事都已经离职。“很多人是冲着公司IPO来的,既然公司上市进展不顺利,也就没必要再耗着了。”

在共享充电宝公司里,小电科技当年是较早拿到B轮融资的,在它背后,拥有腾讯投资、红杉中国等明星投资机构的支持。作为最早冲击上市的共享充电宝公司,它曾被苏瑜等员工们寄予厚望。但是,小电科技的上市之路充满了坎坷,让它最终还是落到了怪兽充电的后面。

2020年6月,小电科技提出拟于创业板上市。但在次年4月,突然有消息曝出,它因净利润考核未达创业板要求,不得不改道港股。当时小电科技对此的回应是“不予置评”。2021年4月底,小电科技在港交所披露招股书,但随后其上市进程就处于停滞状态。目前,其在港交所提交的招股书已呈失效状态。

小电科技两次冲击上市失败的同时,共享充电宝行业已“生变”。

从2020年到2021年,共享充电宝开始了行业整合和洗牌,开始形成新的行业龙头。2020年,美团再次重启共享充电宝业务,依靠其强大的线上资源,构建起与商户端和消费者端连接的流量通道,迅速攻占了大量商户,到2020年底,其市场份额一度超过10%。

怪兽充电在2021年4月2日成功上市,扩充了融资渠道,扩大了规模。就在怪兽充电上市当晚,街电和搜电两家公司宣布合并成为“竹芒科技”,合并后,新公司宣称用户规模超过3.6亿、日订单峰值突破300万单。去年9月,竹芒科技向《财经天下》周刊透露称,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在线商铺点位(POI)合计已突破100万个。

怪兽充电财报显示,其在2021年9月底的时点位达到82万个。而小电科技的招股书披露,其在在2020年底公司拥有的点位为71万个。

昔日业内将共享充电宝领头公司称为的“三电一兽”,分别是街电、来电科技、小电科技和怪兽充电,但目前,小电科技渐渐失去了往日的优势地位,落在了怪兽充电和竹芒科技后面。

据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格局洞察报告》显示,在2021年上半年,行业内商户点位前三名分别为竹芒科技、怪兽充电和小电科技。报告中还称,竹芒科技在用户规模、点位分布、订单量及月均流水方面,均已跻身行业第一梯队。公司凭借代理模式不断开拓下沉市场,进一步提高了经营规模。

(《2021年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格局洞察报告》,图/头豹研究院)

当初轰轰烈烈的共享充电宝大战,已经进入“剩者为王”的阶段。但是,各家充电宝企业争夺市场蛋糕的行动仍未结束,头部阵营的洗牌仍在继续,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当初雄心壮志重启该业务的美团已经撤退。在2021年7月,有消息传出,美团共享充电宝业务负责人已离职创业,旗下33个自营城市点位被代理商接盘。

来电科技的扩张速度也已经明显放缓。据天风证券统计,2020年,怪兽充电以34.4%的行业占有率排名第一,而来电科技的市场占有率已下降到了9.6%。《2021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白皮书》则称,从营收来看,来电科技在当初的“三电一兽”中排在末位。

“强强联合”的竹芒科技也并非高枕无忧。“原搜电团队已经把原街电团队‘干掉’了,内部情形蛮惨烈的。”一位竹芒科技的离职员工向《财经天下》周刊透露。

小电科技在2021年提交的招股书中也显示,公司在2019年的净利润为1.37亿元,但到了2020年,反而变成了亏损1.04亿元。现在,它更是落到了陷入裁员传闻风波的境地。

“用不起”的共享充电宝,其实不赚钱

共享充电宝的“涨价”问题近年来屡屡遭到吐槽,有用户表示“用不起了”。去年曾有媒体报道,在节假日,部分景区的共享充电宝甚至租金达到了10元/小时。但是,共享充电宝公司们现在的日子,仍然都不太好过。

一边涨价、一边亏损,是它们难以摆脱的“魔咒”。

根据小电科技的招股书,2018年-2020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0.36亿元、1.37亿元及-1.04亿元。

财报显示,怪兽充电在2021年第三季度营业净亏损达到7940万元,环比下降了561%;并预计公司在2021年第四季度的营收为8.0亿元-8.3亿元,与2020年第四季度的9.26亿元相比,下滑了超过10%。

怪兽充电在美股上市近一年时间内,公司股价持续走低,截至3月2日报收1.18美元,和上市时10美元的开盘价相比缩水了近9成。

方正证券报告曾认为,共享充电宝企业普遍采用直营模式,主要投放对象为一、二线城市;接下来,相关企业将不断扩展业务,下沉市场的需求增长将会是推动行业增长的重要动力。据统计,在各家直营和代理两种推广方式投放布点中,大多还是以直营为主,像怪兽充电的直营占比约有75%,小电科技约为93%,竹芒科技约为60%。

但共享充电宝公司们之前依赖的直营模式,却存在着一个极大的隐患。对于这些以用户共享充电租金为主要收入的公司而言,拥有合作商家的点位优势,成为其在竞争中致胜的关键因素;而铺设点位时,它们必须对商户支付入场费和高额分成。而各公司为了在竞争中跑马圈地,也不断主动提高给商户的入场费及佣金。

付给入驻商家的入场费和分成费长期居高不下,大大侵蚀了共享充电宝公司的盈利。

根据怪兽充电的招股书,在直营模式下,包括入场费和佣金在内的费用支出大约占其充电设备收入的50%-70%。在2020年,公司全年营收为28.09亿元,其中销售和市场支出就达到了21.21亿元,占到了总营收的75.5%。

小电科技招股书则显示,在2020年,公司分成费用为7.10亿元,同比增长23.7%,约占分销及营销开支的48.3%;进场费为3.02亿元,同比增长114.2%,占分销及营销开支的20.5%;两项合计占比达68.8%。

也就是说,用户租用一台共享充电宝支出的的租金中,“大头”都被商户拿走了。

“单个商户只需为共享充电宝公司提供场所和极低的耗电量,就可月入数百元。这几乎可以用‘躺赚’来形容。”小电科技的一位地推人员向《财经天下》周刊透露,“发展到后来,商户分成至少可达到80%-90%,更有甚者,有商户在充电宝投放的最初几个月要求拿到100%的分成。”

此外,地推成本也是一项重要开支。“三电一兽”中,每家公司的地推人数至少都在千人量级。据了解,怪兽充电总计超过5000名的员工中,地推人员就有4000人,占比超过八成。

面对如此失衡的营收结构,各充电宝公司开始重视起对代理模式的布局,销售设备、在各地招收代理商,以减轻公司的资金压力,实现“降本增效”。

“实施代理模式有三个好处:一是公司可以降低现金流压力,同时收取代理费;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公司可减少运营成本,降低风险;三是有利于它们因地制宜,更好地服务本地资源,参与到更多的应用场景中去。”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他预测,“在成本收益不能打平的情况下,代理模式将是共享充电宝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业界普遍认为,竹芒科技是在扩展代理模式方面做得最好的。竹芒科技也表示,公司能快速突破百万点位大关,离不开代理模式的快速发展。截至去年9月,在三线以下城市中,竹芒科技点位占比达29%,在各大品牌中居于首位。

在合并前,搜电就一直专注于发展代理模式,已有超2万合伙人广泛分布在下沉市场。这也让竹芒科技在与其他中途转型代理模式品牌的竞争中取得了优势地位。

“小电科技‘掉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直营转代理的动作滞后了。”多位业内人士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

靠代理模式能突围吗?

今年2月,小电科技曾对媒体透露,今年将主打“直营 代理”的整体业务策略。

小电科技方面向《财经天下》周刊描述称,公司目前采取的是直营转代理、个人代理和代理合资三种模式相融合的方式。其中,直营模式更利于高价值点位覆盖,代理模式具有低线城市因地制宜、借力打力、快速扩张的优势,“直营 代理”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市场渗透率和覆盖率。

据了解,在2021年上半年之前,小电科技一直是直营模式为主,从2021年7月起,公司才开始重点开展代理模式。

“现在才开始将代理正式提上日程,而转代理也绝不是简单地‘从0到1’的事情,需要的是细水长流。在竹芒科技的压倒性优势下,小电科技想要后起追赶是很困难的。”苏瑜感慨说。

同时,代理模式本身也存在着问题。

王鹏表示,公司采用代理模式,首先面对的问题是服务品质无法保证,一些代理商也可能缺乏相应的运营能力、技术能力和日常商务能力;其次,公司一旦亏损,盈利风险也会被转嫁给代理商,容易形成口碑“反噬”。

早在2017年,小电科技尚未重点发力代理模式之前,就曾经曝出过相应问题。据媒体报道,位于西安的小电充电宝代理商曾公开控诉称,自己被直营团队“抢了地盘”,小电科技原本告诉他们,公司在西安市场只发展代理商计划,没想到他们签订了代理商协议后不到一个月,小电科技的直营团队就开始进入西安市场。当时,小电科技相关负责人给出的回应是“市场变化太快,需要作出相应调整”。

不仅如此,当时媒体还报道称,代理商表示,小电科技的设备不能按时发货,500多台充电设备分好几个批次才先后送到,而合同里约定的是“15个工作日内发首批货,后续15个工作日内陆续全部发完”。

其他共享充电宝公司也不是没有被代理商们投诉过。街电就被吐槽过其“新增商家奖金”等措施在一个月内就屡屡发生变化;云充吧也被投诉过其对代理商的管理支持缺位,订单出问题后代理向总部反映得不到处理等等。

在社交媒体上,一位用户发帖表示,自己之前做过美团共享充电宝代理商,“被割了韭菜”。她说,自己花了3.84万元加盟,“说好的背靠美团、有曝光率,实际根本没有任何好处,用了大半年时间才勉强回本了一万多元”,并奉劝其他人,“虽然投入不算太大,但对充电宝代理的这个投资项目不能抱有太大幻想,渠道吹嘘的一个都兑现不了,加入前最好先冷静看看过来人的收益再做评断”。

(图/视觉中国)

寻找新的盈利点

据艾瑞咨询报告显示,在2020年,共享充电宝公司仍是租赁业务占了整体交易规模的约97.2%。

迫于盈利模式的单一,近年来各大共享充电宝品牌也纷纷开启了对新业务的花式探索。

怪兽充电在此前的融资计划书中,曾提及公司要做礼品机、智能零售柜、电子烟、IP玩具柜等。上市之前,公司内部孵化的新锐白酒品牌“开欢”在线上、线下同步发售,“跨界”力度之大一度引发了业界质疑。

当时,亮剑咨询公司董事长牛恩坤曾发问:“充电宝资源能否与白酒年轻用户有效对接?充电宝是弱连接的用户,而白酒需要强连接的用户,怎么跨越?”

目前,在开欢的天猫旗舰店内,排在销量首位的一款售价248元的白酒,月销量也仅为35件。

(怪兽充电旗下开欢旗舰店,图/电商平台截图)

搜电与街电合并100天后的“会师大会”上,竹芒科技宣布,公司已研发推出了口罩机、AED体外除颤仪一体机等契合新场景需求的智能硬件产品。竹芒科技董事长梁凯称,未来公司产品线的研发还将涵盖零售终端、生活服务、互动传媒、个人防护、应急救护等领域。

小电科技也曾生产并小范围投放过一款名为“iCool小爽”的自动售烟机设备,但随后这一业务就不了了之。此后它还推出过“尊享会员服务”,向用户售卖特别版充电宝,同时附赠价值199元的年卡会员,用户可在线下门店不限次免费换满电充电宝、全国小电门店异地就近免费存取。

在招股书中,小电科技也披露了其在本地生活方面的尝试,如孵化短视频本地生活运营服务,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带来的流量,为点位合作伙伴及其他商家提供营销解决方案。

王鹏认为,未来移动充电宝的盈利探索方向,也基本是和本地消费升级、本地数字经济相结合,使之成为流量入口。“涨价之外,也需要各大公司通过技术赋能,在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提供更多的服务。”

至于究竟什么业务有望成为共享充电宝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目前恐怕还没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是,在这些公司们探索的过程中,行业的动荡仍将继续,或许还将出现新的出局者。共享充电宝行业的下半场,终局如何,仍难预料。

(应受访者要求,李浩、苏瑜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