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款比较前位的烟机,要对其进行机内改造,多数烟机的出风罩都在机身外,而这个却在机子内部,我要利用它来首创一种“革命性”的排烟结构系统。
这便是烟机出风口,加个特制的塑料罩是为了安装传统螺纹烟管,而我早就看不惯这种烟管了,既粗类又占地方,还一圈圈的好象是在故意为积油而制,而且想清理一下都难,油兮兮的,让人看都不想看,更不想摸,我这次要杜绝传统的排烟模式,废除那积油的螺纹排烟管,连原配的止回阀也不要,自制一个自己认可的排烟系统。
拆掉塑料罩,可见里头二归一的双“蜗壳”,而蜗壳到机外还有一格空间,这空间是为左右两个积油杯而存在的,要做文章的正是这个空间,选这种烟机也正是看上它有这格空间(不敢保证所有新式烟机都有这格空间)。
开始对烟机动刀,首先在左侧下部割开一个矩形孔,这便是排烟孔。
用暴力拆除那个积油架
重新于烟机上方合适的位置上另开个电源插座孔(原来在机底部的),内部的电源线足够长,完全可以在烟机任何地方重新开电源插座孔。
到外面搞了几片最薄的不锈钢片片
将长钢片安在烟机底部出风口处,钢片自然地弯成个弧形,将出风方向由原来的向下变为向左,直接用玻璃胶粘固这弧形钢片,并封死所有与新排烟通道有关的孔与缝。
如此便得一完全封闭的排烟通道,这才是真正名副其实的侧排式烟机。
找个大合页直接用玻璃粘连一块钢片做止回阀的活动扇叶。没有任何硬性的理由强制性规定止回阀一定要做成圆形,任何气体可不管你什么形,只要是窿都照走不误,凡能达到单向通气效果的,任何形或窿都无所谓。
取出旧灶
在烟囱与台面之间挖个四方孔
也没有任何明文规定说烟囱上的排烟孔一定是圆的
前部粘块小玻璃,若流油就让它直接流直烟囱里
用2毫米厚的玻璃按精准尺寸切割一小块做新排烟通道的外壁...
安装好新烟机和玻璃通道,没有原装粗类螺纹排烟管“非法”占据,灶柜空间得以充分利用,收纳更多;排烟系统跟橱柜上下都没半毛子关系,要维护仅是在台面上做文章,这让人感觉还蛮爽的;另外,如果用螺纹烟管可能要换,而这个永远也不用换,省事多多,一劳永逸,心安理得。
玻璃通道直接用玻璃粘即可,上部用一小块9毫米茶玻璃盖上,内部做两块小而精致的三角玻璃与止回阀扇叶接触,缩短扇叶回收距离,这样扇叶在自然重力下关闭得更迅速更紧密。这可算是世界上最短距离的机外排烟通道了(才十几公分),我一向认为:自家里,凡是带“污”字的东东一律应以最短距离最快速度第一时间迅速排出屋外,根本没必要人为故意延长排污距离,距离越长越容易藏污纳垢,也越难打理维护。其实大凡烟机与烟囱的距离本来就不远,有什么理由要延长排烟距离呢?
这种烟机两个风叶轮随时可拆出来做彻底清洗维护,换是传统欧式烟机一般人你想拆简直比登天还难。另外那9毫米活动茶玻璃随时可取出来维护清理通道,这通道里边看得见且摸得着,任何污渍都无处遁迹,这才是真正科学合理人性化的排油烟方式。
放上新灶,完成所有,开火煮饭,新旧烟机上下齐抽,油烟去无踪。也许你认为下部这种是集成灶,但在我的理念当中从来就没有所谓的“集成灶”这个概念的,本身烟机和灶就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两码事,灶就是灶,烟机就是烟机,所用的能源不同,使用性能也不同;做得好烟机的牌子厂不一定做得好灶,做得好灶的不一定烟机也跟着就好,有何理由把灶 烟机强行捆绑着卖呢?还美其名曰“集成灶”,特别是现在又出现了“分体式集成灶”的那就更不靠谱了,既要“集成”,那又为何“分体”?所以比较靠谱的做法还是机灶分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