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的源泉。人体的含水量至少占体重的一半以上,水是人体每天都需要补充的重要营养元素,正常人每天要补充两千多毫升的水。
人的生命活动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水。
我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记得小时候的村庄里,大多有一眼或几眼吃水的“井”,供村民生活用水。
水位比较高的井,是直接用绳子拴着水筲往上提水。水位较低的井上多安装着一摇把辘轳,打水时把水筲慢慢放下去,装满水后再摇上来。这晃绳甩筲打水有一定的技巧,才开始难度挺大。不过,长在农村的人多能掌握好尺度,顺利地打上水来。
每天清晨,人们总是起得很早,纷纷到井边挑水,来来回回,一片繁忙景象。打水声、铁桶与井壁的碰撞声以及人们相互问候的话语,总是传得很远,伴随着炊烟久久地飘荡在村子的上空。
老井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走过了童年时光。
多少年后,只要一提到乡村,脑海里总会出现“井”的影子。
井台上,那“吱吱咯咯”的木轱辘声,石壁上滑溜溜的深绿色青苔,砖石水泥缝隙中生出不知名的花花草草,还有那井底漆黑的水面上飘浮着陈年的落叶……
怀念那古老的甜水井。怀念的不仅仅是它那醇厚甘甜的味道,更怀念那段逝去的乡土岁月,怀念那生生不息的繁荣景象和充满泥土气息的质朴情怀。
老井是浓浓的乡愁,是乡人的精神寄托!
老家挨着国有煤矿,人家把深井水用铸铁管道引到村子里的水池里,供村民生活用水。水池子上面有两个方孔,就像浅水井一样,村里的人可以直接用担杖钩着水筲打水,很方便。
只是各家的水筲不那么干净,还有不少尘土和落叶飘在池子里,污染了池水,若生喝还是不怎么卫生。
即使这样,村民还是很满足的,毕竟不用再满山遍野地挑水喝了。
转眼到了七、八十年代,在地下水富裕的地方,村民开始打压水井取水,在院子里就可以压水用,方便了不少。但压水井也不是每家都能打出水的,有的打了多次都未能打出水;有的家庭虽然打出了水,但水质不好,不能饮用。
尽管如此,压水井对农民的生活还是发挥了巨大作用。这种水井简单实用,只要抬手压动手柄,清澈的水就会汩汩地流淌出来。地下水冬暖夏凉,将刚刚摘下的西红柿、黄瓜等时令瓜果放在新鲜的井水里冰镇一会儿,别提多凉多爽脆了,简直就是天然的大冰箱。抑或大热天,不用瓢接,直接用双手捧起一口凉凉的井水喝,更是凉到嗓子眼儿,别提多凉快了。
但随着厂矿企业过度开采地下水,水位急剧下降,“压水井”纷纷罢工,多数退出了历史舞台。
后来,城镇和条件稍好一些的村庄建起了水塔,用抽水机把井水或河水抽到塔顶的水箱里,进行沉淀和过滤,再利用高位压差自然输出水。打水省了不少力,水的清洁度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农村生活用水逐步走向了“自来”化。
小的时候生活在博山。那时候,山城已经有了自来水,但水管道还没有入户,吃水要到“打水管”(实际上就是自来水接水口)去挑。
大辛庄下庄只有一处“打水管”,最早在电池厂西北围墙外;文革前夕,才迁到了庄里的石家高台下。打水的人多,管子出水又慢,所以,总是排着长长的打水队伍。一排就是半天的时间,成了常态化。
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慢生活”,于是前后三五成群,“东家长、西家短”地拉了起来,若有点新鲜事,就像大喇叭一样迅速传遍全庄。
那时候,不管水筲多大,一分钱可以挑两担水,还是很便宜的。
记得自己个子矮,要把担杖钩子挽起一节,挑的水筲才能离开地面,“咣里咣当”撒一路,到家就剩下大半筲水了。
七十年代,参加工作到了企业,住上了单位分配的职工宿舍,吃水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才开始,几排平房共用一个自来水龙头,接水都要依次挨号。
后来单位逐渐把自来水管入户,独户单用,拧开水龙头就是“哗啦哗啦”的自来水声,既方便又卫生。大冷天再也不用到室外挨冻接水了,人们心满意足。
不过,自来水在输送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污染,导致水中细菌等有害物质滋生。为了抑制和杀灭水中的细菌, 自来水厂在处理水过程中会加入氯。自来水里或多或少会残留些“氯”,若烧水不沸或直接饮用对身体不好。且输送管道多是铸铁管,使用时间久了容易生锈,重金属含量大对身体也有害。
于是,自来水的质量又成了一件让人担心的事情。
上世纪八十年代,直饮式饮水机开始风靡起来,居家饮水有了质的飞跃,改变了多年的单一自来水供水方式。
虽然要花两、三元钱才买一桶水,但可以喝到清洁、健康的纯净水,还是很让人知足的。
传统的饮水机便利且时尚,但也在其他方面带来了不便,换水困难、筒嘴漏水、烧水不沸、不易清洁等等,时间不长,直饮式饮水机就开始淘汰。
世纪初,城市小区里又添设了直饮水设备。直饮水清澈,口感好,价格也便宜,很好地解决了居民的饮用水问题,楼下清澈甘甜的直饮水轻轻松松地进入了家庭。
但直饮水设备就是一过滤器,它的作用就是过滤掉自来水中的杂质和各种化学物质、细菌和病毒,但它也把对人体有益的元素过滤掉了,纯水依然不是最佳的饮水。
鉴于此,桶装矿泉水、山泉水成了人们饮水的最佳选择。选择那些自然状态、含有适量有益矿物质成分的桶装水,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供水服务也很便利。只要选择好品牌,给供水商户打个电话或在网站上留个言,桶装水就会送水上门,方便多了。
但在家里提放水却很麻烦。因为现在水桶是采用自然压差放水,为了取放水方便,还得搬水桶放至水桶架子上。老年人并不能轻松抬起,过程中还容易造成腰部扭伤和手部脱力。而且水桶循环使用,开启的次数多了,口边磨损造成高低不平,放水嘴和水桶连接处会漏水。
沉重而又笨拙的水桶成为了用水的新负担。
近日,在商场里发现了一新款茶吧饮水机。它设计下置式隐藏水桶,换水无需搬抬,水桶放置下层。饮水机上设自动上水、烧水和保温等功能,只要轻松的一摁数码按钮,上水——烧水——保温全部如愿完成,省力又省心。
赶紧下单购买,即日就轻松安装完毕。好好享受一下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平民百姓过上了过去“皇帝”连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
夏日的夜晚,懒散地坐在茶几前,用清新的潭溪山矿泉水,泡一壶上好的明前西湖龙井。看着鲜嫩的茶叶在清澈的泉水里一点点被唤醒,雅兴极度舒展。呷上一口,嗅着清香,缓缓闭上双眼,那淡淡的茗香沁入心脾。
闲煮时光,静品流年。让思绪插上翅膀,细细回味人类饮水的酸甜苦辣,别有一番滋味。
古人喝水大多是直接俯身于溪流、泉源之中,或直接用手捧起来喝,完全融入自然。
后来,为了能保存、携带饮用水,古人尝试利用一些不漏水的动物头骨、植物的大叶子、蚌壳等自然物作为简易容器。
进入石器时代后,人们学会使用简易的工具,便出现了石杯、石碗等用于饮水器具。
自从人类发现了火,把水煮沸,吃熟食,喝开水,把食物和水中的微生物通过加热煮沸而杀死,这是人类对付水污染的最原始也十分有效并且至今仍在使用的手段。
夏商时期,人们开始重视饮水质量,推崇“泉水”为第一饮用水。但能饮用泉水的人极为有限,所以平民们一般是选择“井水”。
凿井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发明,比直接饮用江、河、湖水进步了许多,更有利于健康。已发现的浙江馀姚河姆渡古文化遗址水井是中国最早的水井,其年代距今约五千七百多年。
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向清廷上奏"凿石引泉",在大连旅顺水师营龙引泉建设了中国第一套供水设施,开创了中国近代城市供水事业的先河。
1881年,上海市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水厂——杨树浦水厂。当时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说,能用上自来水还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奢侈事儿”。
新中国成立后,自来水逐步走进了千家万户。
随着科技的进步,方便、快捷的饮水成了人们的最大需求,于是桶装水、瓶装水应市出现。
1826年萨瓦公爵出售了世界上第一瓶矿泉水“依云爱维养天然矿泉水”。
1932年,我国建立了第一家矿泉水厂——青岛崂山矿泉水厂。1980年以前,它是我国唯一的矿泉水厂。
1989年,龙环公司(怡宝前身)在国内率先推出第一瓶纯净水,当时市价每瓶2块钱。
1991年,珠海加林山矿泉水公司在国内率先推出第一桶五加仑桶装水。当时桶装水卖价极高,一桶水最高卖到120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饮水的方式在不断地改进,喝水的质量在不断地提高。
喝着清馨健康的生命之水,满满的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