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改革开放,首先让处于改革前沿的地区百姓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城市居民高档消费品由老四大件(手表、收音机、自行车和缝纫机)转向了新四大件(电视、立体声收录机、洗衣机和电冰箱)进程中。上图男士穿的羽绒服是1985年的时髦款,身后是一辆罗马尼亚生产的阿罗320皮卡。
1984年北京的年轻人除了开始穿西装,羽绒服是另一个在冬季流行的服装,替代了以前流行的军大衣。羽绒服很轻便,不过在1985年,羽绒服可不便宜, 一件成年人款的50多块,那时候很多人还舍不得买。
北京郊区一个老太太家,她家富裕程度高于当时北京平均水平了,我什么看出来的? 因为那台电视是一台彩色电视机,像是14寸的,1985年的价格是1000多,相当于一个工人一年半的工资,日本原装或日本技术生产的彩色电视机是高级的象征。
80年代前期的北京,什么是好东西?彩电要日立的,收录机就要三洋的立体声。后来发现,三洋在日本只是一个二线品牌,日本还有一个更高级的夏普,80年代中期时,全国人民认为夏普双卡四喇叭的GF777是最高级的收录机。全自动洗衣机在1985年还是奢侈货,大部分北京家庭买的还是单缸非自动洗衣机或双缸半自动洗衣机,一台日本进口的松下全自动洗衣机要700多块。
照片的拍照地点像是北京西单百货商店,柜台上摆着的都是12寸黑白电视机。那时一台的价格是300多元,1985年大部分北京的家庭都有电视了,但是彩电处于普及的初级阶段,空调进入北京普通百姓家庭是90年代了。
1985年,虽然粮票、副食本和粮本还在使用,但北京的商品物资商品供应明显改善,求人买东西的情况少了很多。京郊的农民在农贸市场卖自己的农产品,而在上世纪70年代的改革开放前,这算是投机倒耙,挖社会主义墙角,是要进派出所的(1976年一个京郊农民来我们居民楼来卖老玉米,被热心阿姨报告给了公安局,老农被直接抓走了)。那时,学校放假时老编喜欢和小伙伴骑着自行车去逛西单、逛王府井,北京热闹的商场就那几个……
现在,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网络喷子们当然不会懂那时的情况。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而没有进步的是喷子们的脑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