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大家都见过,但下面这只应该是你这辈子见过最“可爱”的了。
虽然很大只,看起来却有点“小可爱”↓
这只身长1米的“南方大蟑螂”,出自今日头条与西瓜视频上的一位创作者——「@模型师老原儿」之手。
是的,老原儿经常会制作一些非常“奇特”的模型,比如“放大小龙虾的模型”、“蚊子为什么叮你模型”,以及“宠物要不要剃毛的模型”等等,然后利用这些有趣的模型,将晦涩难懂的生活知识科普给大家。
只要看过一次他的视频,你就会发现:这个男人真的太太太太太太有趣了。
通过「模型」讲科普话说,做这么大个蟑螂到底有啥用?
用老原儿的话来说就是:模型是一门可以翻译科学原理的语言,能够弥补很多表达上的缺陷。
比如,在给大家讲解“如何消灭家里蟑螂”这件事儿上,老原儿就用这只超大的蟑螂让我们了解了蟑螂的进化史,并告诉了人们消灭蟑螂的正确办法。
在地球上存活了几亿年的蟑螂,如今就好比一台“六驱、全地形、全装甲的超级跑车”,其身体结构成流线型,风阻系数低,跑起来行云流水;
腿部发达的肌肉,可以输出源源不断的动力;
足部末端的抓钩,具备超强的抓地能力;
腿上的刚毛,随时感知周围环境的震动;
所以蟑螂最快1秒能跑1.5米,相当于自身50倍身长,如果换算成车速,大概时速为800km/h。
还有更牛的就是,蟑螂的身体可以随时压缩成原来的三分之一,找个缝就能钻进去,想用脱鞋拍如果没点技术估计打不到。
而且,因为常年在缝隙中穿行,为了减少与岩壁的摩擦力,蟑螂的外壳也进化得极为光滑,相当拥有一身蜡质盔甲;
不仅坚硬防水,还能防杀虫剂,如果喷不对,就会被外壳全部抵消掉。
那么,如何消灭这种强敌,老原儿也教了大家一招,那就是:利用蟑螂“贪吃”和“群居”的特点,给他们“投毒”。
先是将蟑螂胶饵,挤在一些“小强们”经常出没的缝隙中,吸引它们过来“饱餐一顿”;
虽然蟑螂胶饵这个玩意有毒,但吃完以后也不会立即发作,待饱餐后的小强回窝休息时,毒性才会慢慢散播开来;
然后等小强毒发身亡后,就会变成其他同伴的大餐;
而其他蟑螂在食用了中毒的同伴后,也会相继去世,从而实现整窝的清理。
当然,保持家里的干净整洁,不乱丢垃圾,也是驱赶蟑螂的一种办法。
因为小强们属于“择食而居”的动物,只要让它们感觉你家里“不好吃”又“没地儿藏”时,自然也就不愿意来了。
在他的手里,万物皆可爱如果你经常看老原儿的视频,你就会发现,他真的有一种把所有东西都变“可爱”的能力。
就拿我们日常看起来比较讨厌的蝗虫、蚊子、苍蝇、大便来说,为了给大家科普最实用生活知识,老原儿把这些日常中长得不太美妙、甚至看完会感觉到恶心的“东西”,全部制作成了精美的模型。
当然,除了上面这些长得比较难看的东西,老原儿也会制作牙齿模型、眼球模型、挤痘痘模型、头发生长模型等,将复杂的生物知识简化成模型,让人一看就懂。
所以,就算是再难看、再复杂的东西,到了老原儿手里,也能变得简简单单惹人爱。
老原儿一直觉得,对于科普创作者而言,最难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如何“有趣”且“有用”地将这些知识传播出去。
正是因为如此有趣的模型科普,让老原儿仅仅用了4、5个月时间,就在头条西瓜上收获了360多万粉丝的喜爱与支持。
成功路上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把科普用模型的方式表达出来,需要经历很多阶段。
就算对于曾是央视科教频道资深模型师、且拥有10多年电视科普节目经验的老原儿来说,也同样是件不容易的事。
一方面是科普知识的选择与获取。
“科普知识还是要从生活中来,找那些大家熟悉、实际又存在很多误区的知识点。”
为了将知识正确无误的传递给大家,在拍摄科普视频前,可是要做足功课。
前期准备时,不仅要查阅知网和学术期刊、阅读对应的专业书籍,还要联系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收集被学术界所认可的资料,以确保科普内容的权威性。
之后再将所有内容形成文字稿,一遍遍校对资料的来源与出处,并不断修改完善。
另一方面就是模型制作。
首先,模型跟实物得像。
不过“像”只是第一步,如果想让这个东西看起来更有意思,就要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为其设计一些“机关”或“手动特效”,让整个模型看起来更加生动且富有“灵魂”。
比如,在“头发生长模型”中,老原儿就把头发生长中最重要的核心“毛母细胞”拟人化,制作成了一个喜欢吃饭的小人↓
并给这个小人设计了精巧的“张嘴吃饭”动效,来展示细胞所汲取营养的过程,将所要讲述的知识点通过模型展示出来↓
同样,模型制作材料的选择,也极为重要(且千奇百怪)。在老原儿眼中,包扎用的石膏、脚上穿的拖鞋、洗衣机的下水管,都有可能成为模型的原材料。
所以,用模型做科普,就像是一个由理性到感性,然后再回归理性的过程。
当然,整个过程下来,其中涉及到的知识量、模型制作工艺,也不是一般人轻易就能学会的。
对这个世界永葆好奇心老原儿真名宁原,原先是央视科教频道的一名资深模型师,拥有10多年电视科普节目经验。
2019年初,他决定自己出来创业,因为受今年疫情影响,他与同样从事科普工作的妻子一起,开始在今日头条与西瓜视频上制作模型科普视频。
老原儿所做的东西,之所以被人们接受与喜爱,除了他十几年来对模型科普事业的坚持外,还因为他拥有一颗对任何事物都能葆有好奇与热爱的童心。
记得有一次被烫伤后,老原儿的好奇心便开始“作祟”,激起了他对自己伤口的观察:不仅在网络上搜集烫伤后的解决方法、了解烫伤产生水泡的机理,还开始研究在恢复过程中潜在的医学原理,以及怎么样处理才能不留下疤痕。
然后根据这一次的经历,制作成了“手指头烫伤不留疤模型”,顺带为大家又科普了一次。
当然,从视频中各类卡通风格的模型与老原儿身上的“工装背带裤”、“奇怪的眼镜”、“浓厚的眉毛”中,你也能体会到他那颗未泯的童心。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老原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小时候自己喜欢淋雨踩水坑,从小的教育方式让我明白,要想明白一个道理必须要去尝试才能真正明白。所谓浪漫的人,其实从小都是相对生活的比较纯真。”
而在他妻子的眼中,如今33岁的老原儿内心依旧是个大男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