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洗衣机>

美国30年代洗衣机(美国最古老的洗衣机)

美国30年代洗衣机(美国最古老的洗衣机)

更新时间:2021-12-16 19:36:20

在人类历史上曾不止一次发生过经济危机。按说人们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经历一次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应当早已习惯,然而发生在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却被人们冠以“大萧条”这一特定称谓。由此可见这场危机破坏力之大、波及范围之广。这场危机让全世界明白了在和平的状态下也可以迎来一场社会浩劫:几年之内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产值下降了44%,失业率在30~50%的高位徘徊,损失了超过2500亿美元。要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不过1700亿美元。

这场经济危机发源于1929年美国纽约华尔街爆发的股灾,然而事实上这场灾难的种子早已埋下。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经济欣欣向荣:工作机会多且待遇优厚,除了本薪外又有休假。人人都在享受经济发达带来的繁荣,同时中产阶级也开始买得起私家车,可以自由驾车旅行,而不必再受制于火车了。经济的发展使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开始流行。天性乐观的美国人开始如流水一般花钱:买车、买房、度假。沉浸在幸福之中的美国人相信20世纪的美国将会“永久繁荣”。

与此同时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也在佛罗里达州慢慢蔓延。在此之前佛罗里达州的房价几乎是全美最低的,然而渐渐有人开始传言:几年前投入800美元就能在几年后赚15万美元。人们纷纷在暴利的诱惑下投入地产行业。经过一轮疯狂炒作之后连银行也纷纷开始投资地产行业。当时佛罗里达州第二大城市迈阿密只有75000人口,然而这其中从事房地产业的就高达25000人。当时喊得最响亮的口号就是“今天不买房,明天就买不到了!”这样的炒作导致佛罗里达州棕榈岛的地价在三年内直接翻了5倍。

1926年9月18日一场台风卷走了迈阿密数千栋房子。这场灾难之后的迈阿密出现了1.5万难民,也就是说这个城市被摧毁了。这对房地产业来说是一个很充分的利空——佛罗里达房地产骤然跌价。1928年迈阿密银行的日结算资金量仅为1.4万美元,而这个数字在1925年曾以百万为单位。到了1929年房地产供需已严重失衡——价格达到人们难以企及的顶峰之后泡沫就再也支撑不住了,一时间无数的银行家、企业家由巨富变成了乞丐。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为一场经济危机埋下了最初的伏笔。

房价高涨的那段时间内美国的股市也呈现疯涨状态:从1927年初到1927年底整个美国股市里只有两支股票保持平稳,其他的所有股票都一直在疯涨。在当时的美国股市里人们甚至不需要挑选股票,因为哪怕闭着眼睛买都能赚钱,只不过是赚得多和赚得少的区别而已。1928年3月美国最大的几家投机公司联合起来大笔买进通用汽车公司和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股票更加坚定了股市的信心:当时美国社会80%的投资资金都流进了股市。股票在美国人心中成为了如银行存款一样稳定的投资渠道。

没人意识到股票实际上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即使股价再高,可如果没有买主,那么早晚会有崩溃的一天。任何资产的价值都不可能无限上升下去。这意味着当资产价格停留在高水平时最终的资产持有者将无法获得收益。任何资产的价值都不可能始终背离其本身的价值:一时的炒作会令其价值在短时间内呈几何级数膨胀,但在经历一定时间的演变后最终其价值将回归平稳状态,然而这并不是说那些炒房炒股的人最终的结果会是不赚不赔。

如果我们设身处地想象是我们自己在炒股、炒房,那么我们很有可能并不是在股市、房市的低点买入的股票和房子。然而资产最终回归的价值却是向低点趋近的,这意味着我们手里的资产最后所值的钱相比我们当初的买入价缩水了,而缩水的这部分价值就成为实打实的损失。当这样的损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时就会造成国家整体经济的动荡。1929年华尔街股灾发生前就有经理专家曾提出这样的警告:“当一个社会中连擦鞋匠都在投资股票时这个股市就离崩溃不远了”。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诞生了洗衣机、浴缸、咖啡机、收音机、烘干机等一系列发明。一系列发明的诞生和国家经济的欣欣向荣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购买私家车、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投资炒房。美国人贷款消费、超前消费的生活模式就是在这时逐渐养成的:贷款逐渐成为了当时整个美国社会消费的主流趋势。由于美国人的收入被大量用来还贷款了,所以美国人的消费能力开始逐渐下降。大萧条爆发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国人的消费能力增长已跟不上生产力的增长了。

1929年6月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等几所知名大学联合发表了一篇后来变得臭名昭著的声明:“数百万投资者的评价对纽约证券交易所这个令人赞叹的市场产生了作用。他们的一致判断说明当前的股价并没被高估。股价将达到并维持在一个永久高位”。8月经纪人贷款已达到170亿美元,然而华尔街似乎仍没看到尽头。没尽头的是风险:正因为风险是未知的,所以才是最可怕的。

1929年9月3日道琼斯工业指数达到了386点的历史最高值,比1921年最低点的整整六倍还多。然而9月4日这一数据却跌到了376点,到了9月5日又进一步跌到369点。股票市场有涨有跌本是正常现象,所以人们在一开始只以为是正常的市场波动,没人意识到这其实是断崖式暴跌的征兆。大多数人仍选择继续持有手中的股票以等待市场好转,然而到了1929年10月份以后美国联邦工业指数、钢铁指数开始全线下滑。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迎来了有史以来最惨淡的“黑色星期四”。

这一天创出了1290万股天量交易的记录:从上午11点后纽约证券市场就出现了恐慌性的抛盘,以致于行情跌到连计价器都跟不上速度。短短半天之内道琼斯指数狂跌了33点。当天晚上整个国家一夜无眠,因为无数家庭多年来的积蓄在顷刻间化为乌有。第二天美国开始了全国性的挤兑:人们纷纷来到银行门口兑换现金。另一方面股市则继续一泻千里、抛售成风。一时间全国上下有五千多家银行在挤兑狂潮冲击下被迫倒闭,而这些银行的倒闭又进而导致了更多的企业破产。

1929年10月29日华尔街的股价指数已从最高点的386点跌至298点(跌幅达22%)。当天收市时纽约股市创造了1641万股的天量历史纪录。光是打印当天交易记录的纸带就长达2.4万公里(你没看错2.4后面确实有个万字,单位也不是米而是公里),直到闭市后4个小时才把这些交易记录打完。这一天后来就被人们形容为“纽约交易所112年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然而这一天其实仅仅只是一个开端,因为旷日持久的经济危机已愈演愈烈:1929-1933年美国累计破产工业企业14万家、银行1万家。

在此期间处于完全失业状态的美国人高达1300万,即使还在工作的人中很多也只是临时性的兼职。美国人大多都没存款,需要靠贷款维持生计,所以每个月发了工资之后几乎第一件事就是还贷款。在2006年~2009年的次贷危机和如今的新冠疫情中很多人失业,这样一来也就是失去了偿还贷款的能力,而生活自然也就陷于困顿之中。事实上这样的现象也曾发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期间。一些原来生活还算过得去的中产阶级人士几乎是在一夜间变得一无所有。

当时的《纽约时报》曾这样形容道:午夜敲开你家门向你讨要三明治的可怜人可能是报纸的专栏记者,也有可能是几个月前慷慨给你批下贷款的银行经理。从事银行证券等金融工作的人本来是被人羡慕的白领阶层,然而他们却是在这场经济危机中受到巨大冲击的一个群体。这一时期很多昔日的白领为了维持面子仍每天穿得衣冠楚楚去“上班”,可实际上他们不过是去挨家挨户推销一些小商品,甚至有些人直接走过几个街区把衣服一脱就化身乞丐沿街乞讨了。

连昔日相对风光的白领阶层尚且如此,那么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穷人就更艰难了。那时美国的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很多家庭已无法维持全家人的一日三餐。这一时期很多家庭开始轮班吃饭:家里一半人一三五吃饭,一般人二四六吃饭,只有周日才能全家一起吃一点东西。美国人餐桌上的肉类越来越少,与此同时汤类和面食越来越多。后来一家肉厂把猪肩肉加上淀粉做成了午餐肉。这种用淀粉合成的肉比真正的肉卖得便宜,所以成为了那个年代风靡全美的食物。

其实能吃得起这种肉的家庭已算是当时生活水平相对不错的家庭了。那时很多人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成了问题。一些在大萧条期间破产的人选择用跳楼等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大萧条期间美国的宾馆服务员们甚至会问客人这样一个问题:“您是需要一个房间睡觉呢?还是需要一个房间自杀?”大萧条期间光是芝加哥一个城市就拖欠教师工资高达2000万美元。1930年到1931年间纽约的出租车司机平均日收入从7美元跌到了2-3美元。1932年纽约的纽约由30多万儿童因贫困而失学。

在依然还能上学的儿童中有20%左右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美国的学校和我国不同:美国的学校大多是由私人创立、自负盈亏。1933年全美共有1500所高等院校永久破产或临时关门。1931年夏末的一天犹他州盐湖城的银行都已没钱了,城里的金库和保险柜也都空了。当地人因为现金匮乏不得不用工作来交换生活必需品:理发师通过为人提供理发服务换取洋葱和土豆。后来这种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从最初的换取食物逐渐扩展到其他物品。

填饱肚子成为了这一时期人们最基本的诉求。当时担任美国总统的胡佛认为政府不应当干预市场运作,所以他拒绝对在经济危机中陷入困境的底层民众伸出援手。在1933年罗斯福上台实行新政之前美国基本不存在政府举办的社会救济,不过当时有些餐馆会把顾客没吃完的剩饭剩菜捐赠给穷人。即使这样也无法满足人们果腹的需求,于是一些人开始主动在垃圾箱中翻找可以吃的东西。1932年一位调查芝加哥贫民窟生活的人描绘了这样一幕:一辆卡车卸下垃圾后大约35个男女老幼蜂拥而上冲向垃圾堆。

有的人用棍子扒垃圾堆,有的人则直接用手挖,甚至有人为争抢这些被丢弃的垃圾而大打出手。大萧条期间美国政府曾反复保证不会让任何人饿死,然而在1933年的纽约州至少有29人被明确登记是饿死的,而在全国各地的报告中出现了110个这样的死亡案例。这还仅仅只是被明确登记为直接死于饥饿的人,而间接死于由饥饿诱发的疾病、意外的人则根本无法统计。从1928年到1932年费城的公共卫生机构诊断的营养不良病例增长了60%。这一时期美国儿童中患坏血病等病症的病例明显增长。

可想而知那些生计无着的底层民众会对什么也没做的胡佛政府有多失望。当时就连曾在一战中为美国打过仗流过血的退伍老兵们的退休金待遇也得不到保证。1932年退伍老兵们为争取自己的权益发动了一次游行示威。胡佛政府动用军队驱散了抗议的老兵们。在这一过程中甚至酿成了流血事件。当胡佛派出军队镇压老兵们的抗议示威活动时还不是总统的罗斯福却让自己的妻子出面慰问这些老兵。民众们在见识到胡佛和罗斯福的举动之后很自然就把自己手中的选票投给了罗斯福。

罗斯福所在的民主党在1932年的大选中一举拿下了宾夕法尼亚以南和以西的各州。罗斯福上台后一改之前共和党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罗斯福出台了一系列干预经济、挽救危机的措施:整顿金融、以工代赈,还对失业者、老年人、病人和无依无靠者提供社会保险形式的救助......罗斯福通过这一系列新政举措使美国经济得以逐渐走出阴影,然而大萧条带来的诸多后遗症依然还是客观存在的。直到美国参加二战后随着生产力的释放才使美国经济得以彻底走出大萧条的阴影。

大萧条尽管发源于美国华尔街的股灾,然而很快就波及到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从1929年到1933年英国破产的工商企业达32000多户、失业人数接近300万。大萧条开始后的一年内英国的国际贸易从700亿美元下降到了550亿美元,到了1933年英国的国际贸易总额只剩下240亿美元左右了。1931年英国的远洋航运收入约为1.05亿英镑,然而仅仅一年后就少了2500万英镑。大萧条期间英国的钢铁生产下降了46%、生铁产量下降了52.9%、船舶制造业的生产下降了91%......

在1931年以前英镑和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美元一样是直接与黄金挂钩的。那时国际金融界形成了分别由美、英、法三国主导的美元集团、英镑集团、黄金集团三足鼎立的格局。1931年9月21日英国不得不在黄金储备枯竭这一现实背景下宣布停止实施金本位法规中的相关规定。从此英格兰银行不再按固定价格出售黄金,同时还规定严禁向外出口黄金。英镑从此成为浮动货币:它的价值从此由市场决定,而不再是固定于黄金价值之上的不变值。

当1929年美、英两国陷入经济萧条之中时法国的财政预算基本平衡,与此同时法兰西银行的黄金储备也颇为雄厚。1928年法郎的大幅贬值使法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大增强。1929年、1930年法国绝大多数经济部门持续发展:煤、铁、铝的产量都创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最高纪录。1929年5月法国政府的财政收入约为290亿法郎,到了1930年5月已增加到550亿法郎。这一切使法国当局自信满满地以为法国不会像美、英等国一样陷入经济萧条状态。

直到1930年11月法国乌斯特里克银行宣告破产揭开了法国经济危机的序幕:接下来大批银行与企业纷纷破产倒闭,一时间生产下降、物价暴涨、失业人数激增、资本输出锐减、对外贸易萎缩......1931年法国的经济危机已波及到整个工业部门,从而导致法国工业倒退回了1911年的水平。危机也沉重打击了长期处于慢性危机中的法国农业:农产品大量过剩导致价格暴跌。法国经济上的危机导致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普遍下降,进而引发了民众对政府不信任的政治危机:这一时期法国内阁因此频繁更迭。

法国经济危机相比美、英两国在时间上要晚两年爆发,然而法国经济危机的影响丝毫不亚于美、英两国,而且法国的经济危机比美、英两国延续得更久:1933年后美、英两国逐渐从危机状态中走出,然而法国直到1935年后仍深陷危机状态无法自拔。相比之下德国在这场经济危机中所受到的冲击比美、英、法等国更大: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背负了高达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不含利息),而且战后德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更方面均受到凡尔赛体系的制约。

1922年德国政府多次请求延期支付赔款。法国方面不仅对此予以拒绝,更联合比利时出兵占领了鲁尔区。德国魏玛政府号召鲁尔居民以“消极抵抗”的方式抵制法国的占领政策:当时魏玛政府动用了价值5000万美元的黄金储备用于支援鲁尔区的停工斗争,然而这也使德国经济遭受重创。马克的价值开始以一日千里的速度下滑,到了1923年4月以后政府基本放弃了对马克进行干预的任何想法。当时德国300多家造纸厂和20多家印刷厂每天24小时不停为国家银行提供所需的钞票。

通胀最严重的时候早上的面包钱到了晚上连面包渣也买不起了。到了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从美国纽约股市迅速向全球蔓延。德国在这一过程中成为了损失最严重的国家:德国本来就需要支付高额的战争赔款,从1922年的鲁尔危机事件后德国就出现了严重的通胀,到1929年德国还没得及从本国的通胀中缓过劲来就又遇上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因此就形成了一种雪上加霜的局面。这给一些对现状不满的野心家提供了绝好的上位机会。

1923年阿道夫·希特勒发动了一场未遂的啤酒馆政变。那时他在人们眼中只不过是一个昙花一现的激进政客。出狱后的希特勒利用德国民众对生活现状的不满、对凡尔赛体系的厌恶大肆鼓吹。当时德国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对内摆脱经济危机、改善生活状况;对外解除凡尔赛体系的束缚,从而提升德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希特勒在宣传鼓动时就有针对性地向德国民众许诺:“让德国每一户人家的餐桌上都有牛奶和面包”。可想而知这样的宣传口号在当时对人们会有何等的吸引力。

1928年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在选举中有只有2.6%的支持率,然而到了1930年9月纳粹党以18.3%的支持率成为议会第二大党,1932年7月斩获37.2%选票和230个席位的纳粹党成为了议会第一大党。这一年希特勒成为了德国总理,一年后兴登堡总统的去世使希特勒成为了德国至高无上的元首。希特勒上台后积极宣扬法西斯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主义。希特勒所推动的一系列扩军备战的举动使德国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

日本是一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在通过明治维新转型成为列强之一的过程中保留了相当一部分封建残余制度。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也许有人会说欧洲的英、法等国与日本的体量大小差不多,然而当时的英、法有广阔的殖民地市场可以利用。相比之下日本的殖民地则屈指可数,所以当时日本经济的发展一直受到资源匮乏、国内市场有限、封建残余束缚等因素的影响。二战前日本的工业水平同欧美国家比起来属于二流,因此被欧美列强讥讽为“贫穷帝国主义”。

早在1929年国际性的经济危机爆发前日本国内经济就已不断爆发危机:1918年日本爆发了全国性的抢米风潮。1920年东京、大阪等地的股市发生暴跌。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使本就不景气的日本经济更是雪上加霜。整个20世纪20年代日本经济实际上就处于一种慢性萧条的状态。当1929年源于美国华尔街的经济危机波及到日本后当局开始试图通过对外发动侵略战争转嫁本国的危机。其实日本历史上素来有通过对外侵略转嫁内部危机的传统。

1855年的日本自己还在异国黑船的威胁下战战兢兢,然而就在这时日本已开始表露出对邻国的野心。这一年被誉为日本明治维新前三杰之一的吉田松阴在其所著的《幽囚录》中写道:“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这段文字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对亚洲邻国的侵略来弥补因西方列强入侵而损失的利益。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日本再次想到了用对外侵略转嫁内部危机的办法。

1931年9月18日晚10点左右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河本末守中尉指挥数名部下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炸毁。事后日本关东军造谣称此事系中国军队所为,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随即以此为由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起进攻。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揭开了日本帝国主义长达十四年的侵华战争的历史序幕。1936年的二二六兵变发生后以军部为首的法西斯实力在日本日益发展壮大。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就这样在日本的侵略扩张政策下逐渐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