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洗衣机出水口里取出只袜子,收取维修费40元,这事你怎么看?苏先生家的洗衣机脱水功能坏了,维修师傅上门检出是一只袜子堵住了出水口。但是这40元维修费让他很困惑——这就算修了?而且不给发票?他打算就这40元较真一把。家电维修收费,向来非议颇多。来听听业内人士揭露家电维修常见猫腻,看中消协的家电维修陷阱提醒。
维修遭遇
取只袜子
收费40元
最近,苏先生发现家里的洗衣机脱水功能无法启动。他报修后,8月13日,厂家指定的售后维修单位派人上门。
上门的黄师傅打开机身后方的挡板检查,发现是一只袜子堵住了排水口管道。黄师傅取出袜子后,脱水功能恢复了正常。随后,黄师傅开出一张安装维修服务单,收了苏先生维修费40元,原因是“人为损坏”。
苏先生认为,当初联系洗衣机商城的售后时,对方告知该机在免费保修期内,如今又要收40元的维修费,且没有更换任何零部件,而且不开具发票,这让他很困惑。
记者联系该维修服务单位,接线员查询了苏先生的维保记录后声称,洗衣机的售后服务是整机保1年,主要部件保3年。苏先生购机刚1年有余,按保修约定,还在主件维保期内。
可是为什么还要收取维修费呢?而且还不开具发票。对方解释称,这40元其实是“上门费”;另外,几十元的小额收费,一般情况下是不开发票的,客户索要时才会开。
观点碰撞
想“较真”
又怕“太麻烦”
苏先生这一较真,还真的有所收获。该维修服务单位表示会按要求开具发票;而商城也主动联系苏先生表示“收费不合理”,愿意退款20元。
维修师傅如此收费,苏先生又如此较真,引发了许多有过家电维修经历的消费者的热议。
市民赵女士主张明明白白消费,不能含糊:“既然服务方说有那么多收费名目,每一项具体是多少,都应该写明白。”
“这些维保记录,还是应该详细一些。”杨先生说,“家电的维保记录就像病历本,修没修过,换没换过配件,花过哪些钱,都应该以票据为证。”
但是也有人认为,家电售后维保服务,太较真就太麻烦,毕竟时间成本、精力成本都耗不起。“我们哪里有空陪他们玩文字游戏?就把那维修费当作上门费好了!”网友“小雨飞飞”说,“谁让你没发现那只袜子呢!”
业内透露
维修行业
常有这些猫腻
家电产品种类繁多,售后服务标准不一,这让家电维修可钻的空子太多。有网友吐槽说:如今的家电是买得起修不起。有10余年家电维修经验的“林林家电”吴师傅,揭露了维修行业一些常见猫腻:
1.“山寨”揽活
家电的购买和使用频率,与季节有很大关系,相关的维修业务也随之涨落。在维修业务高峰时,一些品牌家电维修企业的业务量激增,家电卖场或品牌商家的售后服务忙不过来,不少“山寨”维修点就会乘虚而入,通过小广告或网络发布虚假“指定售后点”信息。这些没有卖场或品牌商家授权的维修点,除了技术不靠谱之外,还有可能乱收费。
所以消费者需要售后服务时,要找授权服务点的师傅上门,不要接受那些“山寨”维修点的服务。
2.小“病”大修
家电维修专业知识复杂,服务方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等。有时候,维修人员会把小问题说成大问题,把未换的零配件说成已经更换,目的就是多收钱。
哪怕维修人员有所告知,“好心”劝导,但是消费者并不知道更换这些配件的必要性,往往只能听从建议。
维修人员上门时,消费者最好在旁问清楚情况,要亲眼看到更换的零配件;该更换哪些零配件要问清楚,以免被“宰”。
3.价目不清
家电维修费用,因为没有统一维修标准,让消费者叫苦不迭。因为电器零件质量有优劣,价格也有高低。为了利润,一些维修人员会偷梁换柱,以次充好,比如把国产零件说是进口零件,从而加价。很多时候,配件卖什么价,就看维修人员一张嘴。
在选择维修服务单位时,要看对方有无公示收费标准、零配件价目,以及有无“上门费”等等其他费用。
消费提醒
家电维修暗藏陷阱
切忌含糊
针对内容纷繁的产品维修服务保障政策承诺,中国消费者协会和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曾联合提醒广大消费者,选购家电商品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分清“包修”和“保修”。“包修”责任由国家特别规定;“包修”明确销售者、修理者、生产者承担的部分商品的修理、更换、退货(简称为“三包”)责任和义务,由企业免费提供。“保修”责任是企业自定,是企业对自身产品和维修服务提出的责任条款的阐述。
2.对企业提出的“保修”条款,要注意产品或主要部件“保修”的品类名称、责任范围、有效期限,以及费用较昂贵的部件的“保修”条款;注意索取有效的“保修”凭证,并注意凭证上写的内容与口头承诺的“保修”责任一致。
3.选择正规的维修服务机构进行维修。应该找生产厂家或销售部门公布的品牌维修服务中心电话,由他们按产品类别和使用区域委派特约维修服务人员上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