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洗衣机>

松下滚筒洗衣机图纸(松下全自动洗衣机结构图)

松下滚筒洗衣机图纸(松下全自动洗衣机结构图)

更新时间:2022-02-20 02:40:33

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

01

最近,英国的国防大臣访问了日本,顺带着聊了英美澳联合组成的“AUKUS”,日本还能说啥呢,“对此表示欢迎”呗,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聊这几年炒得比较火热的下一代战机。

这次,又一个合作伙伴敲定,虽然AUKUS没有带日本玩,但英国和日本要共同开发合作下一代战机发动机,针对谁,不言而喻嘛,英国是航空发动机大国,日本是传统制造业大国,这么看来,还真能看出点共赢的意思来。

前几年,盛行一句话,“中国能造飞机大炮,却造不出圆珠笔头”,语气很阴阳,不过,“能造圆珠笔头”的日本造飞机这事儿,也挺有意思。

1945年,日本战败,日本被美国占领,航空是直接被捏死了,飞机拆了,公司解散,但是后来恰逢50年代的朝鲜战争,美国需要一个基地,日本顺理成章就成了这个基地,然后日本的飞机产业链,就从为美军修飞机开始复苏了。

朝鲜战争后,日本开始拿到美国战机的组装订单,日本开始逐渐成为美国军机的组装厂,当然日本自己也是这些“飞机工厂”的大客户,每年不少买,价格当然也不便宜。

而在民航方面,1962年,三菱、川崎、富士等制造业财阀合力研发出来的YS-11起飞,这架日本战后第一代民航机,用的就是英国劳斯莱斯的发动机,不仅日本自己用,在亚洲卖得也很好。

当然,这架YS-11也真的不咋地,从出生到停产,一共交付了182架,共发生了36次事故,其中23次致命事故,全机坠毁26架,全毁率14%,非常吓人了,中国台湾的华航,就买过2架,其中一架在1970年坠毁了。

但,作为日本最大金主,美国也是很慌的。

战后,日本除京都以外的工业城市基本上都成为了废墟,50年代开始发力,仅用了20年,70年代的日本制造业已经在世界前列了,日本汽车都快占领美国了,如果日本造出大飞机,那波音压力得多大。

后来,美国向日本施压,只能买美国的飞机,日本不能自己生产大型飞机,但作为交换,日本可以生产飞机零部件,日本于是进入到波音的产业链里了。

02

但是,造“日本芯”飞机的“日本梦”可一直没停。

进入新世纪,日本就想让那些制造业财团继续搞飞机,由三菱牵头,开始计划是小飞机,但是考察一圈回来,目标就越来越大了,豪言5年5亿美元搞定,飞机项目开始游说当年YS-11的用户们下单,但连设计图都还没搞定的MRJ,连日本海陆空的自卫队都嫌弃,宁愿买国外的二手机。

2008年,终于迎来了全日空的订单,场面才没那么尴尬,后来三菱还专门启用了三菱飞机来操盘MRJ项目。

工业牛X,制造业牛X,再加上长期浸淫在波音的产业链里面,日本的飞机项目被各种看好,连美国的金主们都觉得,这事儿能成,美国天西航空后来更是下了100架的大单。

虽然后来试飞一再延迟,MRJ终于在2015年在名古屋飞上了天,打了鸡血的三菱更是豪言:2018年要实现订单1000架,2020年实现盈利,未来20年产量达到2500架,瞄准的差不多是亚洲70%的市场。

但是,上了天之后MRJ的问题更大,各种设计缺陷开始暴露,交付时间也开始跳票,MRJ开始丧失订单,三菱是咋应付的呢?改名,把MRJ改成了Space Jet,仿佛是一个新项目,以此来刷新民众对它的印象。

虽然后来又引入了丰田以及政府基金等更多的财力加入,但也无济于事。

2019年,Space Jet M100型号官宣终止,2020年,Space Jet M90的项目也终止了,加上早就被砍掉的M70,MRJ的全系列,都唱了凉凉。

再加上因为要和波音“错位发展”而被放弃的百座以上的大飞机,为期20年的日本造机史,正式画上了休止符。

而战机的研发,日本也在自研和合作之间反复横跳,最终民航飞机凉凉,战机也决定合作,日本的飞机梦,成为日本制造史上的最大缺角。

03

日本飞机的失败,也只是一个缩影,其实,被神化了的日本制造,早就走下了神坛。

这几年,老牌的日本制造企业的主旋律,造假、卖身、关停。

有一个典型事件,就是全球第二的安全气囊厂商日本高田的“气囊门”。

2000年,高田的安全气囊隐患就已经爆出来,但是因为当时没啥人关注,加上高田出面解释,也就不了了之了,2008年又因为安全气囊,本田召回了4000辆车,但也没什么事儿。

直到2009年5月,在美国的一起交通事故里面,一个女孩被安全气囊里面弹出来的金属片划破了颈动脉,后来发现,这事儿在美国常常发生,美国开始查到底是咋回事,然后在2014年,事件的责任划分,就落到了高田头上,让它召回。

高田觉得自己是背锅的,不肯召回,但是“美命是命”,高田怂了,承认涉及缺陷,缴纳了罚款,问题气囊也被召回。

后来查明,为了节省成本,高田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推进剂,而这个推进剂就是整个设计缺陷最关键的环节。

从发现问题到高田认罪认罚,中间过去了17年,而这17年间,高田的问题气囊,仍然在售,高田是破产了,但是问题气囊的车,至今还没排查完。

后来越来越多的造假案案发,包括但不限于三菱、铃木、东丽这样的日本制造业“百年老店”,而在今年,又有小林化工、曙光、三菱电机等企业因为造假,鞠躬致歉。

而没造假的,这几年也不好过。

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日本品牌,都在面对自己的艰难时刻,夏普早就卖给鸿海了,东芝、日立、尼康都在陆续关停旗下的工厂,生产线一缩再缩。

就连曾经称霸市场的日系车,一方面也因缺芯而不断削减产能,而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方面又不得不向与中国企业合作转向。

04

所以,到底是谁把日本制造拉下神坛的呢?

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家企业,而是系统性的。

举个例子,数据造假的神户制钢,在案发后把用了神钢钢材的企业吓出不少冷汗,只是在案发前的2016年,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还在回忆自己在神钢工作的经历,他输错了钢管的尺寸,造出了一批过短的钢管,不仅没被辞退,还没人追究。

安倍用这事儿告诉年轻人,不要怕犯错......

神户制钢造假10年,日产、三菱、曙光的造假史可以上溯20年,小林化工是里面的“绝绝子”,造假长达40年。

日货爬上神坛,靠的是质量和营销。

以前,日货质量确实好,为啥,路径依赖,日本战后的20年经济奇迹,为日本奠定了非常深厚的工业基础,70年代的日货为啥好,因为欧美的东西差,自己都不愿意买,于是日货逆差,日本人自己都怕,出口都进行自我限制。

80年代为啥好,因为70年代的基础好,以此类推。

而且,日本的商业玄学也非常出名,常用“匠人精神”来形容日本产品,稻盛和夫、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等人的管理学畅销全球,多少要给日货身上镀一层金。

但是看匠心用在哪儿,用在质量上,那就是竞争力,用在造假上,那就是口碑整体崩盘,脸面着地,工匠变“躬匠”。

进入新世纪,东亚的中韩制造业崛起,日本的竞争压力就很大了,有焦虑感但又力不从心,大工业竞争不过中国比如对标中国ARJ甚至C919的MRJ,而软工业竞争不过韩国,比如流水线上偶像,日本是鼻祖,但韩国输出的最多。

在“失落的20年”后,日本的这种KPI焦虑就更严重了,不整点花活儿,很难赢,所以造假的手段也就用上了。

而且,在现在这个快消时代,一味神化质量,可能也并不是明智之举。

比如在非智能机时代,“诺基亚砸核桃”的段子让诺基亚有不少拥趸,但是智能机时代,砸核桃已经成为了笑话,现在的消费者更喜欢在发新机的时候丢手机。

功能性远比其耐用性更重要,跟不上,那就拜拜咯。

而且,美国的小弟也不好当,想做什么,能不能做,到现在还是得看脸色。

被日本“下足功夫”的老牌制造业,还得慢慢找新路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