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宋鲁郑】
中美角逐,欧洲立即成了双方争取的焦点。
拜登就职后,美国一再向欧洲示好。先是取消了北溪二号能源项目对德国一方企业的制裁,接着首次出访就选择欧洲。在访欧期间,不仅暂停了持续长达十七年的空客波音之间的贸易战,还搁置了针对欧洲的葡萄酒关税。应该说美国的糖衣炮弹非常精准,直指欧盟最重要的两个国家:德国和法国。
中美欧三方是全球最重要的三大地缘(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也都积极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现在中美双方均主动对欧盟伸出橄榄枝,可谓空前一景。此前民主党执政的奥巴马时期,后来共和党特朗普执政四年,都没有出现这样的历史一幕。
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奥巴马执政8年,中国还不够强大,美国自认仅凭一已之力就能遏制中国。所以对和欧盟之间的利益之争也是寸步不让。在奥巴马执政期间,针对欧洲企业的长臂管辖案频频发生,天价制裁案一个接一个。比如2008年德国西门子被罚款16亿美元,2012年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被罚款30亿美元,2014年瑞士信贷被罚款28.8亿美元,同年法国巴黎银行被罚款89.7亿美元,2016年德意志银行被美国开出140亿美元罚单(后支付72亿美元),大众汽车更因为测试作弊被罚147亿美元。
这还只是经济,外交上还发生过监听欧盟各国领导人的丑闻,棱镜门事件就是在奥巴马时期败露的。
等到特朗普入主白宫,中国已经强大无比,成为美国举国上下一致认可的头号威胁,但特朗普挥舞美国优先和单边主义大旗,反自由贸易和全球化,对外一视同仁,贸易战大棒挥向所有贸易伙伴:欧盟、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墨西哥以及中国。另外特朗普也根本不再乎什么价值观、盟友体系,甚至连气候变化这样的议题都认为是针对美国的阴谋。于是乎,欧盟和美国不但无法合作,反而不得不寻求中国的支持和合作,双方联手以捍卫自由贸易、全球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
所以尽管中美战略博弈已成为主导全球秩序的最重要因素,但欧洲却不能在中美双方之间找到多少空间:美国不睬它,中欧也基本上是同等程度相互需要。
但老迈的建制派拜登一出现,一下就改变了中美欧三方格局。拜登的打法和特朗普截然相反:他高高举向中国的是价值观牌和盟友牌,而欧洲在这两方面都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出现中美双方纷纷拉拢欧洲的罕见一幕。
访欧期间,拜登对北约秘书长表示:“保卫欧洲是神圣的责任” 视频截图
然而,从历史的角度,对于欧洲而言,这一机会窗口极为短暂,最长四年,短则甚至一到两年。就看欧洲的政治精英们能否突破各种制约因素,牢牢把抓住这难能可贵的短暂窗口期。
从欧洲一方说,2022年5月的法国大选是第一大考验。目前根据民调,共和前进党的马克龙将和极右国民联盟主席勒庞女士进入第二轮,双方将获得53%和47%的得票率。这个民调说明,极右政党已经完全被法国民众内心所接受,它的输赢比率和普通政党已经一样。也就是说,不会再出现左右传统政党联手反对极右的现象,双方是真正的实力对决。
然而更严重的是,由于极右的形象不好,它的支持者未必面对民调说真话。就如同2016年美国大选,许多选民面对民调表示反对特朗普,但在投票时支持了他。所以双方实际差距是否有6%,真的是很难说。而且极右选民往往粘度高,投票积极性强,这和传统选民动辙不去投票很不同。考虑到这两种因素,极右在2022年还是有很大的机会。
然而问题来了,假如反欧盟、反欧元、反移民——也就是反西方传统价值观的极右在法国上台,其对西方、对全球的震撼和破坏效果恐怕要超过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
英国虽然出人意料脱欧,但它毕竟不是欧盟核心国家,也不是欧元区国家,所以对欧盟的伤害虽然很大,但并不致命。特朗普当选也同样,对这个世界伤害很大,但并未造成不可逆转的改变。但法国不同,极右上台直接威胁到欧盟的存废,很有可能引发第二波脱欧潮,这将导致自苏联解体、中国崛起之后全球最大的地缘政治事件。彼时中美欧三角是否存在,或者是否仍是现在的概念都是未知数。但有一点很确定,只要极右在法国上台,中美博弈这个利好因素对于欧洲恐怕就没有多少意义了。
当然法国刚刚举行的第一轮大区选举,极右和前进共和党表现都不佳,但由于投票率只有前所未有的三成,很难以此评判各政党的支持率。
如果法国幸运闯过极右这一关,还有另一大考验:2022年11月份的美国中期选举。从常规上讲,执政党往往会败选,从而失去对国会的控制。拜登在内政和外交上将受到很大制约,而且选举结果也表明,美国民众并不认同他的执政理念,拜登将很难再对外部让步。
其实现在的拜登就由于特朗普庞大的支持者、国会并不明显的优势——参议院只有48席,再加上两名无党派议员的支持和副总统一票,才勉强胜过共和党的50席,以及本党内以桑德斯、沃伦为代表的“进步派”的制约,他实际上施政已经受到很大限制。比如他至今不敢再加入特朗普退出的TPP,尽管这是奥巴马针对中国打造的非常重要的地缘经济工具。因为不仅共和党反对,桑德斯等人也反对,他们都认为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损害了美国中产阶级和蓝领的利益。
就算欧洲接连闯过这两关,而且拜登的身体也能撑到2024年美国大选,已经82岁高龄的拜登是不可能寻求连任了。这时面临代际危机的民主党将出现无人可选的窘境,已经特朗普化的共和党卷土重来是大概率事件。到那时,欧洲的机会窗口就铁定关闭了。
最后,还有一个因素也能影响到欧洲现在的窗口期,即拜登上台后,中美也有一个止损、回弹的窗口期。因为拜登政府有三个特点:一是内政优先;二是认为取胜的最好办法是要在竞争中表现的比中国更好;三是主张多边主义,在气候变化、应对疫情、防止核扩散等问题上寻求全球合作,包括和中国的合作。这就为改变特朗普时代中美关系断涯式的恶化创造了条件,现在就看双方的智慧和能力了,一旦双方关系企稳并不断改善,欧洲的作用就明显下降,它对中美也就不能任意要价。
所以对于欧洲而言,如何牢牢抓住这个宝贵而且极有可能稍纵即逝的机会赢得更多利好才是最高战略。只是从目前看,自我感觉良好的欧洲仍然缺乏危机意识,这突出的体现在对中国的制裁上。
三十多年来,中欧虽然磕磕碰碰,但双方一向只是动口不动手,合作的领域却不断扩大。但2021年3月,欧盟出人意料的以中国内政为由宣布制裁。虽然相对于美国,欧盟的力度并不大,但象征意义不小。
这应该是欧盟对中国以及对整个大势的误判,以为拜登上台,中国对欧盟有更大的战略需求,会忍耐接受。但中国在第一时间就进行了反制裁,而且力度远超欧盟。这下欧盟受不了了,决定暂停议会审批中欧投资协定,让这个中国给予欧盟的最大红利暂时无法兑现。
1月20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欧洲很清楚自己站在哪一方,我们站在民主这一方,与我们的美国朋友一起” 视频截图
这件事发生之后,西方媒体普遍认为是中国应对失误,不应该小不忍而乱大谋。但从中国的迅速反击来看,则早就做好准备和沙盘推演。对此,我是这样解读的:
第一,从欧盟以冻结审批中欧投资协定作为要挟手段来看,中国才是这一协定的更大受益方,否则就应该成为中国要挟欧盟的牌了。
第二,中国这样迅速和大力度的回击,表明中国认为欧洲的机会窗口很短,面对欧洲的挑衅,中国不需要忍耐。更何况以今天中国的国力,民众也不接受中国的退让。
第三,中国对中欧投资协定的作用有自己的判断,恐怕不仅仅是平衡拜登治下的美国,也有对欧洲局势的考量。比如法国大选极右上台,这个协定恐怕也就没什么意义了。如果四年之后特朗普卷土重来,这个协定对中国来说也失去战略作用了。所以中国对欧盟的回击并引发欧盟的冻结举动,恐怕是中国意料之中。也就是说中国并不是很在意这个协定被冻结——只要这个协定两年或者四年之内不被废除。
因为中欧协定达成一致,不管它什么时候能够批准,对于中国而言,其拉拢欧洲的战略效果就一直存在。至于什么时候执行,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对于欧洲来说,它的真正作用则在于实施。
所以表面上看,欧盟冻结审批是在向中国施压,其实是失策,因为更需要实施这个协定的是欧盟而不是中国。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投资协定同样对欧盟具有战略意义,它可以向美国显示自己的独立性,更是向美国发出明确的信号:只有更大的回报才能拉拢欧盟。
今天中欧这一轮交手,让我想起当年新生的苏联为了退出一战和战胜西方的围剿,而不惜代价和德国签订和平条约。列宁遇刺也和此有关,但事后证明了列宁的战略远见:不久之后德国发生革命,战败,政府垮台,这个条约自然废除。
当然中国不是苏联,欧盟也不是德国,中欧协定也不是苏德和平条约。但相似的是,通过签订中欧投资协定中国已经达到战略目的,现在欧盟必须尽快实施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否则这个历史背景一旦消失,欧盟将一无所获。所以我才说欧盟制裁中国以及冻结投资协定是失策,中国反击是必然。
虽然实施协定对欧盟更重要,但如果欧盟能够尽快批准,中国也乐意兑现承诺。毕竟双方各取所需,算的上双赢。条约的实施毕竟比只是签订的作用更突出,在中美战略竞争的情况下,在可能的条件下,中国和欧洲的关系自然是越紧密越好。
所以尽管由于中美战略博弈和拜登上台,给欧盟创造了巨大的时间窗口,但欧盟是否能够把握住却还很难讲。因此,这也是理解中欧关系包括中欧投资协定和相互制裁的一个角度。
从长远看,中美战略博弈会一直是欧洲的机遇,但中美都积极拉拢欧洲却只有拜登时期这一窗口。欧洲如果抓不住窗口期,也未必能抓的住中美战略博弈这个机遇。就如同,中国改革开放面临的历史机遇其他国家也都一样,但只有中国成功了。中国甚至能把面对未知病毒的“危”转化成跨越发展、超越发展的“机”,而这种能力正是今天的欧美所不具备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