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洗衣机>

三洋全自动洗衣机如何直接放水(三洋洗衣机怎么手动排水的)

三洋全自动洗衣机如何直接放水(三洋洗衣机怎么手动排水的)

更新时间:2022-03-06 22:17:52

这个主题已被大量讨论,但一些广泛流传的说法还是有很强的的误导性,我会逐个击破,也尽量模拟电影感把这个过程清晰的演绎出来,资料和数据除了来源于我自己常用的工具和几个数据库,也来自于日本政府各部门的公开数据和报告、对日本经济研究的书目和著作,以及各类学术论文,主题有点大,资料和数据也更密集,不多说,直入主题

第一章:复苏

时间回到二战,由于战争本身和战后美国限制日本贸易,日本物资紧缺,根据通产省《通商白皮书》中对各类大宗商品的统计,战后的生产和进口甚至还不足战前的十分之一,甚至有些品类还不足百分之一

同时战败后军工生产的终止导致超过420万相关工人失业,再加上国内生产体系被破坏,物资紧缺加剧,而在1947年建立的【复兴金融公库】又开始放水信贷大兴基建(数年后解散),通胀一飞冲天,日本大部分交易都在黑市进行,根据森武麿、浅井良夫、西成田豊、春日豊等人著作《现代日本经济史》,当时分布在日本各大城市中的黑市已经超过17000个,没有监管,秩序混乱,城市进入了原始森林法则,诈骗、犯罪、黑吃黑盛行,日本经济和民生彻底拉闸

而就在水深火热中,美国递出了橄榄枝

当时正是冷战下的两极格局,中国革命胜利导致美国失去中国这个远东地区的重要堡垒,美国的目光转向日本,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加之日本在亚洲的特殊地理位置,美国转而选择对日本实施扶植政策

美国给资金给技术,同时在经济上干预日本进行改革。这从头到脚的改革,成为了日本经济恢复的基石。说三点

第一、打击财阀,也就是那几个家族,食利阶层,打破产业垄断,重塑竞争机制,为经济发展解除封印,另外摧毁背后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野心和实力。第二、农业改革,战前日本农村土地制度是【寄生地主制】,农民种的大多是地主的地,而且种的作物的一半甚至以上,都要当租金交上去,生产积极性低,改革后低价重新分配,农民种自己的地,农业生产积极性和效率得到解放,粮食危机缓解。第三、劳动关系改革,战前工人地位低且境遇差,而战后日本政府在美国的要求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对待遇、工作强度和各类保障进行规定,工人的地位提高加上劳动条件改善,进一步稳定了社会,同时解放生产力

反观日本,日本人是否接受美国呢,或者说,日本在两极格局中是否也选择了美国呢,答案显而易见,或者说也没得选,要知道曾几何时,亲近中国和苏联的日本共产党,还曾在50年代掌握了14%的议会席位,但没多久这股势力就被政治对手清除掉了,一方面是政治斗争本身,另一方面也是“人民”的选择,原因很简单,为了生存和利益,而且之后美国更是给日本送来了一份大礼——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给日本带来了大量的军工订单,为日本经济雪中送炭,甚至有了个专属名词:【朝鲜战争特需景气】,这些订单让日本的工厂重新运转起来,让工人们有活干有饭吃,让政府有稳定的外汇收入,站在美国身旁,可以获得实打实的经济利益,根据长尾龙一的《帝国宪法和国家总动员:年报:近代日本研究》提供的数据,朝鲜战争中【特需订单】带来的外汇红利超过整个国家的30%,其中狭义特需是武器装备和相关运输、维护及维修,而广义特需是军队及家属的物资供给和服务,【特需】订单一直持续到停火后的好几年

觉得晕的直接看最后一行,这几年广义特需累计52亿,再对比1946-1952年美国援助的不到20亿,这场战争的贡献一目了然,在我看来,这笔战争财才是日本战后的第一桶金

根据竹内宏的《日本现代经济发展史》,战争期间日本闷声发大财,日本外汇储备从1950的2.9亿增加到1952年的11.8亿美元,机械、运输、造船、钢铁、化学等和战争相关的行业恢复元气,企业也趁机引进美国的先进技术,经过几年的积累,日本的出口工业蓬勃发展,但日本人心里还有B数的,战争打的越激烈,日本经济就越兴奋,反之则疲软,所以有趣的一幕在当时的日本不断上演,新闻一报道战争升级,日本股指就起飞,新闻一说战争可能偃旗息鼓,股指就跳水,也就有了1953年3月的【斯大林暴跌】,不过这时日本已经利用战争红利从经济泥潭中爬了出来

除此之外,日本能放手全力发展经济,还由于受美国的军事保护,从吉田茂(二战后第一任首相)伊始,日本就贯彻【富国轻兵】路线,根据信夫清三郎的《日本外交史》,由于对美关系和相关军事政策,40年代的日本军费占GDP超 90%,而到了70年代军费开支有时候甚至连GDP的1%都不到,这为日本省下了一大笔成本

至此,日本背靠美国,经历改革和发战争财,经济重归正轨,整个国家也是不问其他,全力发展经济就完事了,性感美爹,在线拧绳,谁都别bb,一张蓝图绘到底

第二章,起朱楼

在这段时间里,出口型工业地基被夯实,而地基的牢固也得益于沿用了战时金融体制,比如日本央行以【窗口指导】的形式制定每年的信贷配额,也就是央行规定每年给什么行业什么公司多少信贷,这里要提到那部特别火的纪录片:《日元王子Princes of the Yen》,它以日本央行为主线讲述了日本的演变,揭示了央行长期的【窗口指导】和大藏省的纠葛,甚至推测央行为了改革,获得独立和权力,主动制造泡沫并刺破形成危机,引导日本社会变革,纪录片就对这种计划经济色彩的【窗口指导】颇有微词

但我持保留态度,我们知道像冶金、能源、机械、钢铁、化工、建筑等行业前期高投入且周期性强,对于资本来说费力不讨好,尤其是进入下行周期时,资金往往转而进入新的高增长行业,甚至脱实入虚,而正是政府对于资本和信贷的控制,在经济急需爬出泥潭的特殊时期,引导社会资源到刀刃上,夯实地基,给未来日本的技术转型提供基础,而对于【自主金融体制】和【自由金融体制】的讨论,我在这留个伏笔

日本此后延续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为了立足国际市场,日本甚至牺牲普通民众的利益来保护大型出口企业,另一方面确立科技立国的路线,重视科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积极引进技术,根据日本经济企划厅的《经济白皮书》

可以直观地看到,日本在60年代引进技术数量爆炸式增长,其中甲类技术是合同期限或付款期限超过一年的项目,乙类则是不满一年的项目,甲类技术引进量更是从60年代开始,以每五年翻一倍的速度火箭式增长,日本引进和消化技术的同时,也演变出各种改进和创新,凭借前十年根基行业的复苏和技术进步,日本制造的竞争力逐步增加

出口型工业加上技术进步,60年代的日本的经济彻底进入了快车道,根据日本统计局数据,可以看出从60年代起,出口加速上升

至此,日本开始起朱楼,根据日本名义GDP增速,从1960年到1970年,日本增速一直在10%-20%之间,日本这种增长就像个怪物,所以这段时间也被史称【日本速度】

正确的路线和连年积累推动日本制造产业连续升级,70年代往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调整;为克服【资源小国】的天然屏障, 坚定走技术立国的道路,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出口商品占比越来越多,经济持续保持高增长,虽然这段时期经历了石油危机,但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日本以侧重出口的经济模式依旧坚挺

再到80年代,20年前给科研教育事业播撒的种子生根发芽,一批高素质人才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半导体、商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加入经贸战场,根据日本财务省的数据,日本出口继续过关斩将,在70和80年代更是再次加速,陡然上升,就这样,日本制造断断续续卖了20多年

长期的贸易顺差使日本积累了大量财富,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心态都发生了变化,生活从拮据到富裕再到奢侈,发现自己慢慢站到了世界的顶端,大家过上了夜夜笙歌的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到了1988 年,日本外汇储备超过了 900 亿美元,居全球第一,1990年,日本国内资产总值约为20万亿美元,想象一下,一个岛国占全球的1/5,楼市和股市屡创新高,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和统计局的数据

日本的工业,商业和住宅用地均从1983年开始飞涨,截止至1991年,主要城市工业和住宅用地价格指数翻了两倍多,商业用地上涨超过5倍,而东京圈土地价格指数,包含商业和住宅,在几年内翻了3倍,地产价格傲视全球

有一句话你们应该听过无数次了,当时如果将东京卖掉,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这种话真是听烦了,反正就是哪个经济体火热,它就要买下美国了,前几年也有这么说我们的,以至于这个梗经常被玩的听不出是自己人还是内鬼,反正都是老千层饼了

日本股市也从1983开始起飞,从1万多点涨到峰值接近4万点,整个市场翻了三倍

1989年底,日本股票总市值约4万亿美元,接近全球总市值的一半 ,当时的国际资本市场一半体量都在日本,而就在1989年底近四万点的高空,经济学家纷纷站出来说日本必胜,传统经济理论已经对日本不适用了,日本正在创造新的经济规律。

人类文明将被重写,所有提示风险的报道会被扣上不爱国的标签,全民看多,各路财经大仙儿开始忽悠4万点只是牛市的开始,日本要冲击6万点,大家已经无法冷静下来了,All in做多,手中的房产、股票每天都增值几万甚至几十万,个个都是带富翁,大家疯狂的购物、投资、纸醉金迷,开始买美国的不动产,一度导致洛杉矶市区47%的房产在日本人名下,对外国人在夏威夷公寓和酒店的投资统计,90%以上来自日本,买加拿大的森林,买澳洲铁矿,买奢侈品,甚至还爆出了奢侈品牌辱日的八卦,害,还真是哪有钱哪就有这种事儿

还有个广为流传的说法,说是为了五分钟的车程,有个企业中层管理砸了100万打计程车,虽然那会日本人均带富豪,但这就离谱,我去扒了扒。这个说法来自于1988年的《周刊文春》8月刊,懂的人都知道《周刊文春》的性质,所以这件事儿的水分就不好说了,还是当八卦听吧,别上升到事实论据

日本海外并购规模持续升级,除了1989年索尼买下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同年三菱以8.46亿美元买下洛克菲勒集团51%的股权,取得了【洛克菲勒中心】的控制权。这个洛克菲勒中心可是美国政府认定的【国家历史地标】,当时各路美国媒体大肆渲染【日本威胁论】,说日本用资本武器发动了另一次珍珠港事件,一般这种涉及保护主义的并购基本都拉闸,但这笔交易真就在争论中落地了

此后,三菱又分批买了剩下的49%,这笔deal之所以能成,一句话总结:一边是真缺钱,一边是真有钱。但这事儿没完。埋个伏笔,当时的日资企业在全球进行了21笔500亿日元以上的并购,其中18笔并购的是美国公司

总结一下,日本通过外向型出口工业和连续技术升级,在国际贸易市场披荆斩棘,积蓄了巨量财富,国内各个市场繁荣兴旺,连创新高,日本彻底由俭入奢并开始在全球撒币

第三章:宴宾客

日本能在美国这么折腾一方面是日本积累的财富,另一方面那会美国的经济也确实不行,美国从1979年滞胀凸显。通货膨胀你们都知道什么意思,而滞胀就是【停滞性通货膨胀】,降维说就是物价猛涨,但是GDP却不怎么涨,看这两张图

伴随着一路向上的CPI,GDP增速却是一路向下,美国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提升利率强行压制通胀,通胀是被压制了,但利率上升导致汇率上升,从而打击了美国的出口,原来香港金融保卫战那期讲过,美国的出口遭受打击,贸易逆差增加,一直“赔钱”的美国最后财政赤字高企,而上面讲过,这时候日本出口攻城略地,因此日美贸易摩擦浮现,我捋了捋,基本在纺织、家电、钢铁、半导体、汽车,大都是因为日本卖的太猛了,尤其是汽车行业,真是天道好轮回,当年美国扶植埋下的种子,现在生根发芽回来大肆抢占美国市场,以丰田和本田为代表的日本品牌的崛起,和美国汽车业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要知道八十年代初美国汽车业有超过6万工人失业。

再加上美国逐渐恶化的贸易逆差,人们的情绪转移到了日本品牌上,政客们为了迎合民意,开始对“邪恶”的日本发难,让美国品牌破产并且让工人兄弟失业的凶手找到了,随后一股反日浪潮席卷而来,以汽车工人为主力的反日游行轰轰烈烈展开,最后演变成打砸日本车,这也算是名场面了,所以当键盘侠们用【你国】和【贵国】阴阳怪气的时候,不如去了解一下,在历史的长河中,谁都不比谁更高尚

由于民意的加持和不断恶化的国内经济,美国开始对日本动手,1983年对日摩托车征收45%的重税;1985年促使日本增加进口美国农产品,1987年对日本电视和电脑征收重税,最重要的是,1984年美国开始推动日本金融自由化,说三点重要的,1、放松存款利率管制。2、废除对金融企业业务领域的限制。3、逐渐放宽外汇管制。

这仨是重要考点,也是之后的伏笔,但这些远不能扭转美国经济,为了切实可行的自救,美国终于放出大招,把日本、英国、法国和西德叫来开了个会,美国让其他国家干两件事儿,一是你们都抛售美元,让美元贬值,增加美国出口商品竞争力。二是市场自由化,增加对美国商品进口。你们这几年没少从我这赚钱,现在我太难了,再不让我赚点儿那只能翻脸了,经过多轮斡旋和威逼利诱,最后达成协议,就叫《广场协议》,以后见到XX会议、XX事件不用觉得多专业多高大上,很多经济学里牛逼轰轰的事件,很可能就是讨价还价或分赃不均的撕逼而已,还有人说广场协议是美国针对日本的阴谋,就更扯淡了

《广场协议》后,各国开始抛美元,自家货币相对升值,日元开始升值,在1985-1988这三年里,日元汇率翻了一番

这张图是日本外汇汇率月度均值曲线,越向下日元越升值啊,日元快速升值让国际资本迅速涌入,那国际资本怎么就轻松的涌入了呢,推行【金融市场自由化】的日本对境外资本态度暧昧,国际资本大量涌入,也不出预料的进入了两大蓄水池——股市和楼市,楼市和股市的繁荣又吸引了更多的资金加入,形成一个循环,从香港金融保卫战到这期,都可以看出金融自由化在危机中扮演的角色

说实话,我也对【金融自由化】有偏见,倒不是我奉行哪种经济主义,而是纯粹的利己主义,金融自由化,尤其是对外资金融机构的限制解除,那不是让我们这种直接拉闸吗,赚钱已经很难了,又来一堆抢食的而且段位还不低,国字头还好,但剩下的怎么办,我承认这是屁股决定思想,但这就是大实话,于公于私,我都觉得金融自由化更像主流西方经济理论包裹下的糖衣炮弹,说是自由主义陷阱一点不过分,这不是我立场的问题,主要是血的案例太多了,要是有机会以后跟你们说说阿根廷,再加上很多外网鼓吹金融自由化的,很多是【满嘴都是主义,心里却是利益】的【舌灿莲花】,我现在也懒得对线了

说回日本,《广场协议》后,日本继续高举金融自由化的大旗,拥抱境外资金,同时为防止《广场协议》造成的日元升值打击日本经济竞争力,奉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继续做大社会信贷规模,根据野口悠纪雄的《泡沫经济学》,银行甚至求着机构和个人贷款,你要1个亿,我给你放1.2个亿,就是为了完成今年的信贷配额,但这时钱已经很难进入实体经济了,信贷流动性,加上日本国内的热钱,再加上国际上的热钱,全部一头扎进楼市和股市,日本央行在1985 年至 1987 年,为了持续刺激经济,连续5次下调基准利率,从5%降至2.5%,本来就资金过热的市场上又出现了巨量流动性

此后1987年4月,日本政府推行【税制改革】,就是对居民和法人减征约5兆日元的税收,1987年5月,再次减税1万亿并追加5万亿的公共事业投资,这一系列操作让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的资金更加充裕,流动性爆炸,根据日本统计局的数据,广义货币供应量年增长率动辄超过10%,过剩的流动性导致泡沫越吹越大

回看本章,处于巅峰的日本,遭遇日美摩擦和《广场协议》,同时在美国的压力下推进金融自由化,大宴宾客,迎接外资,由于担心《广场协议》日元升值对经济竞争力的打击,日本推行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助长泡沫

第四章:楼塌了

这出大戏终于迎来了高潮,就在一年半之后,日本政府【似乎】意识到过热的风险,又或许是央行终于等到了它的回合,翻开盖牌,开始反向操作,简单粗暴,央行选择自杀式加息来抑制经济过热,我为什么给他起名叫自杀式呢,利率提升个0.5%市场就得骂上好久,但日本在几个月内将基准利率从2.5%提高到6%。

生怕自己死的不够快,急剧收紧的货币政策导致市场上流动性迅速下降,暂且叫它【流动性消失术】,这就像一个正在百米冲刺的运动员突然把他嘴捂住不让他呼吸,这个巨大的经济泡沫被瞬间刺破。

他们起朱楼宴宾客,终于来到了至暗时刻,日本政府的操作迷幻且前后矛盾,这也难怪【故意做大泡沫然后主动刺破引发崩盘】的论点甚嚣尘上,不过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一点:《广场协议》不是日本经济崩盘的根本原因,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美国利用《广场协议》针对日本导致崩盘】的说法广为流传,但至少你看完我的视频可以知道,真正导致崩盘是日本自己,先是逐步放弃自主经济策略,开放金融自由,慢慢进入自由主义陷阱,然后接连发布政策刺激经济,货币宽松,释放流动性,泡沫膨胀,然后再反向操作,强势加息收紧流动性,泡沫瞬间被刺破。

头孢配酒,说走就走。而日本前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也佐证了这个观点,他的《日本汇率政策失败所带来的教训》中的原话是:“造成严重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并不是日元升值本身,而是政府采取了错误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自杀式加息导致市场上的流动性突然干枯,【流动性消失术】让股市率先发难,日经从1989年12月的高点开始下跌,几十天跌了20%

市场的变天引发恐惧,大家开始恐慌性抛盘,虽然有人试图抄底,但股市回调了一点之后以更快的速度断崖式下跌,十个月的时间跌了50%

经济损失都没法用【亿】这个单位了,得用【兆】,这段时间股市蒸发270兆日元,黑暗彻底笼罩日本金融市场,扼住了每个投资者的咽喉,很多加了杠杆或者借钱炒股的人一夜之间沦为千万负翁,不堪重负之下,无数人选择跑路、自杀,随着金融资产的贬值,各类金融机构为避免损失,要求借款人追加担保或者还款,结果大家为了填窟窿又开始拆东墙补西墙,导致几个市场的恐慌性卖盘增加,加剧下跌,而且很多人当时都头寸拉满,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个日本人都被动成了空头,除了抛售,没有其他选择,资本市场进一步崩盘,各路国际资本不计代价的卖出日元资产,逃离日本。

所有人都在抛盘,日本资本市场彻底沦为绞肉机,尸横遍野

再看房地产市场,1990年3月政府发布了《控制土地相关融资的规定》,收紧房地产信贷,这个政策标志着停止对房地产市场的输血,市场风向的变动导致出现大量卖盘,卖家降价抛售,卖不出去就继续降价。新房从原来的抢购到现在的无人问津,根据日本统计局数据,可以看出,首都圈新建公寓销售金额自1991年变脸,两年跌了1/3

这还没完,日本政府又发布了新的政策——地价税,就是类似于房产税,如果说刚才那个政策是停止对房地产的输血,那之后这个政策就是直接抽血,终于,大坝的口子被撕开,楼市这个巨大的蓄水池开始全面崩溃,日本房价急转直下,根据日本统计局数据,可以看出东京圈住宅土地价格指数从1991年的高点断崖式下跌,到1999年腰斩,也就是说值1000万的房子过几年只值500万了,而且还要震荡阴跌,甚至出现了极端情况,比如你当初为了买这1000万的房子,向银行贷款700万,自己首付300万,但后来房子暴跌只值500万了,而且因为经济危机你失业了,没有能力继续还款,银行收回房子,但这房子只能抵你欠银行700万当中的500万,剩下的200万欠款,你这辈子还是得继续打工还上,梳理一遍就是,首付300万没了,房子也没了,还多了200万的债,你后半生得打工给银行还债,一夜回到奴隶制,当然了,这是极端情况,银行在实际操作中也有变通的方法,但在高位买房的人多少都面临着这样的恐惧

到了1992年,情况继续恶化,股市从1989年12月的近40000点,跌到了1992年8月的14000多点,跳水超过60%

楼市更加夸张,从1991年开始崩盘之后的几年里,先是断崖式下跌,然后持续阴跌,之前给的是东京圈住宅土地价格指数,我们现在来看东京圈商业土地价格指数。从91年到99年暴跌了70%

而且我还查到了更加极端的情况,就是某郊区的资产跌到了最高点的七分之一,想象一下吧,以前是个四居大平层,现在跌的只剩个厕所了

多个市场的崩盘造成日本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猛增,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都遭受重创,甚至开始出现现金流问题,并且在崩盘后的几年里不断有银行破产,中小金融机构的破产更是数不胜数

这场风暴最终进入了实体经济,无法获得输血的日本实体企业相继大量破产,即使是那些没有破产的公司,也都在疯狂裁员和变卖资产,以求苟活,整个日本迎来了失业潮,根据日本官方的数据,92年到00年期间,失业率翻了近三倍

而这些大批失业的普通人中,身上还有住房按揭,他们的收入来源被切断,更无力还款,这又加速了楼市崩盘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恶性循环继续。一场教科书般的魔幻现实主义浮世绘就这样展现在我们眼前,每天都有企业倒闭,每天都有大量人口失业,每天房产和股票都在下跌,所有日元资产都在崩盘,每天都有人被送进精神病院,每天都有人自杀,整个日本仿佛被地狱笼罩。日本GDP增速在之后的几年急速冷却,甚至出现负增长

在这场浩劫中,日本企业为了生存开始变卖海外资产,这就终于说回了洛克菲勒大楼,1996年7月,三菱财团旗下的洛克菲勒集团将14栋洛克菲勒大楼卖掉(共19栋),用来救急,而这14栋大楼又被转卖给了洛克菲勒第三代领导人的好友。又是一道轮回,甚至可能有这样一段对话:什么,你家房子被日本人买了,没事儿,过几年哥们给你买回来

至此,日本强硬的货币紧缩和连续对房地产的打击,引发连锁效应,资本争相逃离,各个市场相继崩盘并陷入恶性循环,在一片哀嚎中政府没有有效的救市政策,危机继续进入实体经济,导致整个日本商业社会陷入崩盘

第五章:深渊

在一片哀嚎声中,日本企业停止扩张,大量裁员,变卖资产,只为活下去,整个社会的信贷大幅萎缩,遭受失业潮的日本人也开始不再消费,流动性更加枯竭,这段时间央行也没有有效的政策刺激经济和恢复流动性,【通货紧缩】彻底显现

【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相反,可以理解为社会上的流动性太少了,经济崩盘导致失业和收入骤降,大家对未来充满绝望,都把钱存起来,既不消费也不投资,社会信贷规模也直接拉闸,物价和资产价格持续下跌,消费萎靡导致企业亏损,企业只好继续裁员、减薪甚至破产,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失业率持续上升,人心惶惶,大家更不敢消费和投资,形成恶性循环,一潭死水,陷入【低欲望闭环】,日本CPI自92年开始跳崖式下降

所有人都研究怎么省钱,利息都快是负数了且储蓄账户还加收管理费都没人愿意把钱从银行取岀来,房子0首付且利息优惠也没人买,物价连年下跌,工资和收入也在下降,好不容易赚了点钱,根本不敢消费和投资,赶紧存好准备过冬,有工作的担心明天会被裁掉,失业的则要想尽办法生存下去,吃最便宜的,穿最便宜的,像牲口一样活着,日本走向了【低欲望社会】的深渊

在这个深渊里受伤害最大的是日本普通人,他们在楼市和股市的损失很多都是一辈子的财富,所以很多人选择自杀。根据厚生劳动省的数据,日本自杀人数,尤其是男性,在95年至00年间爆炸式增加,直到前几年才回落

这次崩盘少数人是赢家,而多数韭菜和高点接盘的普通人成为新时代的奴隶,堕入深渊,除了自杀、抑郁和其他精神疾病。日本的人口失踪率也陡然上升,有些是跑路了,还有些是选择更低调的了结自己,同时根据厚生劳动省发布的报告,以及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会》,经济低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活和生育,年青一代宅文化盛行、高级餐厅和歌舞伎町迎来关门潮,各类神社接待数大幅上升,路边流浪汉数量剧增,消费严重降级,饮食上能吃饱就行,通勤上只坐公共交通,停止一切风险投资,消费只看性价比,能买二手就不买新品,日本年轻人更加不愿意谈恋爱,不愿意组建家庭,已经成家的,丁克主义大行其道,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粗出生率】一直处于阴跌通道

又根据日本统计局的数据,日本社会15-64岁人口占比也从92年开始掉头向下

而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却一路向上,社会老龄化浮上水面

在危机后的深渊中,政府的表现依旧充满争议,为了应对危机,日本重新回到宽松的货币政策,又开始掉头降息,同时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刺激经济,但政府依旧没有直接“印钱”拯救经济,对于已经陷入通缩的经济体,单纯的降息很难刺激货币供应回升,而政府支出又是通过发行债券来募资,降维说就是我从市场上借了几十万亿,然后又把这几十万亿投放回市场,就是把池子中的水收集一大桶,然后又倒回去,池子里的水总量没增加,流动性依旧紧缺,这些轻量级的手段已经无力回天,得不到输血的金融体系继续接连破产,实体经济持续恶化,通缩长期化,日本政府的应对力度疲软且拖泥带水,导致日本在衰退的深渊中持续了好几年

直到96年住宅金融专门公司巨额不良债权的暴露,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再加上这几年拖泥带水的恶化,1997年起,日本三洋证券、北海道拓殖银行、山一证券等头部金融机构破产,这时日本政府才重拳出击,出台一系列法律拯救金融体系,开始对不良资产下猛药,制定《金融服务法》《投资者信用保护法》和最重要的《金融再生法》,对部分银行实行暂时国有化,强势处理不良资产,对超过17家银行直接注入资金,并且推进银行间的横向合并

可以理解为银行间的破产重组,同时1998年6月成立金融监督厅,直接接管大藏省的监管职能,这一系列的强硬干预,才让资本市场给出回暖的反馈,但这时,大藏省这个央行上级部门的权利根基开始动摇,之后大藏省又连续爆出多起丑闻,民众开始声讨大藏省,同时要求大藏省为经济衰退负责,直到2001年大藏省被拆解,至此,央行的权利和独立性大大增加

有一派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阴谋,说是央行从80年代就计划好了这一切,开始吹泡沫,然后刺破,然后拖延应对危机,造成通缩,祸水东引大藏省,央行完成华丽转身和独立

还有一派说是美国意识到了日本崛起的威胁,开始暗中支持日本央行和大藏省的内斗,多次中间作梗,推行金融自由化主义同时狙击日本经济

虽说央行和大藏省确实有长达数年的对线,但这些观点就有点脸谱化,而且我本身比较抵触阴谋论

我更倾向于这个过程中,从央行和大藏省的官员,到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批员和小型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再到企业主、股民和购房人,资本金字塔的每个层级都是危机的受害者,但也是推进者,雪崩中每个勇闯天涯的雪花,都不过是在时代的背景下做了利己的选择,在危机中选择最大程度保全自己,在分锅中尽量推卸责任,减少风险,是整个社会多层次不约而同的趋利避害,而不是20年前就计划好了一切,或是什么美国的操盘,而且日本在危机后拖泥带水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对于【是否要用纳税人的钱拯救金融系统】这个问题的争执,这是个千年难题

降维说就是【公平性】更重要还是【实用性】更重要,选择【公平】那就大家一起遭罪,拖着不救一起完蛋,选择【实用】就要挨骂,老实本分的普通人凭什么为金融系统的疯狂和错误买单,当然了,我是实用派,而且根据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方式来看,最终都遵循实用性【真香定律】,千年难题下还有很多细分难题,比如【动多少纳税人的钱】、【用什么方式】、【先救谁】等等,因此也会伴随着长时间的扯皮,就又涉及各种利益集团、政治势力,再加上民众舆论和市场变化,金融危机处置的背后也是一场各方博弈的大戏,无论是在危机形成还是在危机处置中,即使是央行有利用危机促进彻底改革的意图,或者有境外势力的参与,但单纯的归咎于央行的阴谋或境外势力,也不利于我们看到事情的全貌

任何一场危机都是复杂的,多层次参与并推动的,也是人性的缩影,以后我再讲其他金融危机的时候也会让你们看到这一点,而对于危机脸谱化,可能其中有一定道理也能自圆其说,在茶余饭后蛋b确实挺有意思,但我还是希望你们把视角拉的更远也更独立思考

回顾本章,日本陷入危机后通货紧缩凸显,通缩下的日本人,内心刻下了血的印记,他们坚信未来一天比一天差,不思考、不努力、不恋爱、不婚、不育、不消费。政府的不力应对导致衰退延长,问题积累,直到金融体系摇摇欲坠才重拳出击进行改革

深渊里的日本人自己说失去了十年,现在被写成失去的30年,但我们回到上帝视角辩证的看,日本确实遭受重创,从92年起经济增速平均也就每年2%,而且还出现过负增长,还面临财政恶化、通缩长期化、高失业率、低欲望社会和收入差距扩大等,但我们也要看到冰山的另一面

第一、日本00年由于IT的拉动出现了一次短暂的景气,恢复了一点元气

第二、由于90年代的崩盘,日本金融行业被打懵了,风险偏好被打的稀碎,画风转向保守,对风险高度重视,不良贷款率一路向下,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

在05年至07年比例降到连2%都不到,海外投资更是畏手畏脚,购买的美国次贷资产在发达国家中是最少的,这些都增加了日本抵御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防御力

第三,92年以来日本GDP长期保持世界第二,虽在10年被我们超过,但仍稳居世界第三。人均GDP从92年的3.1万到18年的3.9万美元,仍稳居发达国家水平

第四,根据日本统计局的数据,日本整体失业率也从03年震荡回调,慢慢恢复元气

一句话:【老底还在】,进一步说,日本仍处于世界产业链的前端,在高精尖科技的部分细分产业中占据核心地位,比如半导体、显示设备和机床等,很多日企在“失去的30年”里默默转型,舍弃了家电制造,夏普卖给鸿海、海尔收购了三洋冰箱洗衣机板块,东芝白色家电卖给美的,他们转而向上游技术突破,甚至个别耳熟能详的企业让自己在消费市场消失,转而投入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疗,新能源,机器人等领域

我们身旁这个强大的竞争者正在继续向上突破并暗中发育,而且还时不时高举【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刷一波好感,近20年的日本经济又是个巨大的命题,但这期写到这已经11000字了,反馈好的话再单开,就不展开了,只是提供一个角度辩证的看待【失去的30年】

我尽量做到事件、经济原理和内在规律都要有数据支撑,不只是单纯的观点和分析,也希望在模拟电影感的同时,讲的跟付费网课一样清晰,比起日本的经济轮回,更加引人思考的是经济崩溃下日本普通人的境遇,尤其是在崩盘中损失最大的一代人,以及那个绝望且死气沉沉的社会

我们这代人一直生活在【以后会更好】的预期里,以后的收入会更高,机会更多,物价和资产价格会涨,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一切都是向上的,【以后会更好】的期望深入骨髓

但回到上帝视角,或许我们才生活在一个【特例】里,我们生在经济发展的上升期,我们就误以为整个世界都应遵循【以后会更好】,但世界不一定是“通胀”的,还可能是“通缩”的。这个世界不只是春和景明,也有不测之渊,所以说什么岁月静好,你不过是生在了盛世。

从衣食住行到价值实现,都要倚仗稳定和向上的经济环境,而我们却很难意识到,这种我们坐享其成且习以为常的状态,是一种奢侈品,因为我们已经麻木了,而这令人羡慕的麻木感,并不是唾手可得,更不是天经地义,而是来自共和国经济发展史中的探索、奋进和血汗,是每次资本市场暗潮汹涌中的运筹帷幄,是经济和外交中的纵横捭阖和勾心斗角,是神州华胄持续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是对外贸易和中国制造的铢积寸累,是每次灾难和危机下的戮力同心,更是各行各业萤火微光的勤劳奉献,只是生正逢时的我们,换了人间也换了心境

这种麻木是奢侈品,而洞察和珍惜本身则更加奢侈,我要把那句话改改

得到的【不】都是侥幸,失去的才是人生

资本永不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