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对这辆白色小飞度还有没有印象,它曾经出现在我们的视频节目当中。
改装件比车还要贵的飞度GK5,乍一眼还真看不出来(点击链接查看过往案例)
空间大、装得多,尾门打开又方便拍摄跟车动态,所以这辆GK5基本都在担任我们《改装车》工作车的角色。
既然任劳任怨,当然不能亏待。改哥机缘巧合给它收了一套二手绞牙避震。今天这个算是番外篇,给大家分享收二手改装件的经验。
为啥要换?这辆车原本已经装了一套CUSCO STREET R系列绞牙避震了,这次换避震,一是为了升级。
二是原来这套绞牙避震已经彻底“软”了。避震筒内部的阻尼油和机油、变速箱油、刹车油一样,随着使用里程的增多,慢慢会衰减。这四支CUSCO避震已经提供不了有效的阻尼来稳定车身了,虽然阻尼可调,但怎么调都没用。
当然,绞牙避震一般都是可以进行保养的,只要打开这个盖子,把阻尼油换上新的,检查一下油封、活塞、阀门、筒芯等部件有没有更换的必要,再组装好就OK了。
而我选择把这套避震抛弃的原因还有另一个:它的右后避震筒身已经受损,被砸出大大小小好多凹坑。
受损原因也是非常离奇,这辆车曾经改过一套国产的后轮碟刹,大家应该可以看到以前的照片,后轮内部黄色的卡钳。
不知是产品质量问题还是店家施工问题,右后卡钳在路上行驶的时候竟然脱落了。整个卡钳像是被丢进了滚筒洗衣机一样,在轮毂内部乱撞一气,然后蹦蹦跳跳消失在了后视镜里。
刹车线、手刹线全部被扯断,刹车油全漏。改哥只能靠着逐级降档把车慢慢停在路边,受到什么样的惊吓就不多形容了。从那以后就觉得“原厂鼓刹真香”。
轮毂内部也被脱落的卡钳砸花了,不过正品TE37还是有保障,没有任何变形、破损。
不过说回这套避震,在被砸出坑之后,又用了1万多公里,直到拆下来也没有任何故障,共计3万多公里用下来,也没有丝毫漏油的痕迹,还是很皮实的。
毕竟这套避震不到万元,又已经负伤,所以就决定不再保养,直接换掉了。而即将装车的就是这套,当当当当~~……BC RACING!
开个玩笑,当然不是BC,而是里面这个——Ohlins DFV。入手价8000多块,全新的在2万元上下。
验货过程二手零件验货其实没有太多门道,毕竟不像二手车那么多部位要看。只要看看有没有明显的变形、破损、漏油,然后零件缺不缺就可以了。
改哥收的这一套……其实就有一些问题。
Ohlins DFV的前避震属于单筒倒插式避震,Ohlins官网没有示意图,我们用TEIN官网的示意图表示一下。
倒插避震因为筒芯外部有一节包裹,抗弯矩性能会比正插避震好一些,另外就是簧下质量可以做到更轻。
在店家仔细清洗之后发现筒身有一节烧黑的痕迹,很可能就是筒身有轻微变形。活塞带着油封在内部反复摩擦变形的筒身,导致烧黑。因为我当时没全程在现场,所以没拍到图,但是拿这套拆下来的CUSCO仔细观察一下,也会发现有类似痕迹,这就是异常摩擦造成的。
这套Ohlins DFV虽然还没有漏油的迹象,但基本上是迟早的事。以后可能还要去更换筒身,估计要花个一两千块。
另外就是后避震筒其中一根的阻尼调节螺丝丢了,阻尼调节旋钮只能在上面空转,而无法调节阻尼。
其实这就是一根通用的机米螺丝,几块钱能买一大把,只要买到合适的尺寸就都能用。负责安装的店家帮我订到了,所以也无所谓了。
另外,Ohlins DFV 飞度用的弹簧前面是主副弹簧设置,主弹簧被上一任车主换成了SWIFT,据说是因为和筒身的匹配度会更好。
安装过程这套避震的安装过程也不能称得上是“无损安装”。因为这辆车之前换了金属塔顶,导致与避震筒相连的部位比原厂更厚。
所以避震器顶部螺纹就不够长了,直接装上会导致顶部固定不紧,有脱落的风险。于是又用板牙拉出一段更长的螺纹,才能正常安装。
至于其他的,安装细节,就没什么好看的了,和其他避震器安装没啥区别,咱们直接说疗效。
装车效果首先来看看高度,这个状态,后面已经调至最低,想要再低就只能切弹簧了。所以用这套避震走姿态风格,做个“绞牙战士”是不太可能了。
落在地上和升起之后,后避震高度其实没啥差别。
阻尼设定方面依然是前软后硬,刹车时能有更多的载荷转移到车头,而车尾有更好的跟随性。
Ohlins DFV其实是很偏街道的一个系列,广州马路上大大小小的坑,竟然能如履平地,Q弹之余,在弯中支撑性又足够。就连坐在后备箱拍车的摄像同事都说好!
蛋是!当我正在体验新的避震带来的丝滑感受时,发动机舱却传来阵阵异响。打开机盖发现机脚胶已经塌了……
看来磨片式LSD、竞技离合器、绞牙避震,对发动机脚是不小的折磨呀,才3万多公里就塌了。于是,订了一对新的。
对于很多不玩改装的人,或者初入改装的新手来说,总觉得改完之后一劳永逸。其实买回来装上只是个开始,而之后的折腾才是真正乐趣所在。
这次收Ohlins避震的经历是一次试水,大家是否还想看类似的内容呢?留言告诉改哥吧~
车主/ 改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