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洗碗机>

三水全自动洗碗机厂家报价(三水大型商用全自动洗碗机)

三水全自动洗碗机厂家报价(三水大型商用全自动洗碗机)

更新时间:2022-04-05 17:53:23

■广州海关关员对出口鲜荔枝进行检疫监管。(资料图)

广州海关锚定“三项工程” 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庞寨荔枝”首次走出了国门、粤港澳大湾区市民餐桌上的食材也更加丰富安全了;“湾区一港通”“组合港”等大湾区物流一体化改革项目实施,企业物流流程复杂的难点解决了,时间节约了;便民服务、国门安全知识送上门,企业群众家门口就能“涨知识”、办业务……

民之所愿,心之所向!近年来,广州海关深入开展“国门安全工程”“便民利企工程”“暖心聚力工程”,制定涵盖68项内容的“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截至2021年12月底已逐一销号,海关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海关为人民”的初心使命,让企业和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键词:物流提速

加速物流一体化改革 保障进出口物流链供应链

2022年1月11日,232个装有空调机、洗碗机、微波炉等小家电集装箱采用“湾区一港通”模式,从佛山顺德北滘码头办理通关手续后,通过驳船运至广州南沙港,随后该批货物按期搭载国际货轮离境并发往中东、欧洲的22个国家和地区。相较于传统的水水联运、国际中转等通关模式,货物通关周期至少减少3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箱难求”、国际海运运费上涨、物流时间延长等问题困扰着不少外贸企业。受珠江水网航道水深、桥梁限高等因素限制,大型国际货轮无法直接驶入珠江水道沿江码头开展装卸作业,货物“走出去”“走进来”需在沿海港口周转,以往进出口企业需在沿海港口办理相关手续,由于港口货运量极大,流程相对繁复。

为畅通大湾区国际海运物流衔接,提升企业海运物流时效,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广州海关加速推进“湾区一港通”“组合港”等大湾区物流一体化改革项目,优化监管模式,紧密衔接港口调拨等多个物流环节,促进南沙港等枢纽海港与珠江沿江内河码头形成“两港如一港”的一体化操作,推动进出口货物在各码头间直接通过水路调拨,24小时流转不停歇。

“美的集团下属各进出口单位作为政策红利的首批体验用户,通过‘湾区一港通’‘组合港’出口,优势尽显。”美的报关有限公司张先生介绍。“这些湾区物流一体化项目解决了驳船接驳大船计划变动大、转关后续操作要求高、国际中转航程较长、成本更高等困难,实现货物申报放行后随驳船直达离境口岸,直接安排上大船,整体物流时长由原来5-7天缩短至2天左右。”

随着“湾区一港通”项目在佛山顺德勒流、北滘、容奇、三水港,广州海珠滘心,肇庆三榕,云浮新港,中山港、小榄港,黄埔新港等10个内河码头成功运行,通过该项目进出口的货物达2.86万标箱。在广州海关的推动下,广东省内多个海关对接“湾区一港通”项目,南沙港的海港枢纽运力优势将覆盖到大湾区多个内河码头,极大增强大湾区港口群的整体国际竞争力,促进大湾区进出口货物高效便捷流动。

关键词:“菜篮子”

田间到口岸全程护航 守护“菜篮子”安全

“庞寨村的黑叶荔枝有5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海关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们不但进入了海关总署对外推荐的注册果园名单,还成为云浮地区唯一具备荔枝出口智利资质的企业。”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宝珠镇汝强荔枝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汝强介绍说。

2021年以来,广州海关助力岭南特色水果持续畅销海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庞寨荔枝”首次走出国门,荔枝形成“中国特色”品牌远销世界各国,销量同比增长126%,品牌效应逐渐彰显;蜜柚、火龙果、鲜枣、甘蔗等多种类水果也实现广州关区首次出口,为乡村振兴注入海关力量。截至2021年12月底,共监管出口水果2975.6吨,货值872.1万美元,同比增长43.5%和44.8%。

聚焦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命健康安全问题,广州海关坚持从源头抓质量,“田间到口岸”全程护航,守护百姓“菜篮子”“米袋子”“肉盘子”安全,积极推广“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标准,开展“一对一”辅导,“门对门”“手把手”对有出口意向的水果果园和加工厂进行生产加工过程、管理规范、病虫监控防治和农药管理使用培训,抓好质量安全。

针对出口水果保鲜期短、保质要求高等情况,广州海关对注册果园和包装厂实施远程监管提升监管效能,并在出口通关环节开辟“绿色通道”,提供“7×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出口水果优先申报、优先查验、优先采样、快速出证,确保“零等待”快速通关。

广州海关强化与地方政府部门的联系配合,联合开展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创建,推荐认定示范基地35家,通过示范带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提升农产品整体质量安全水平。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副产品检测监管平台”,推进完善大湾区水果检验检疫体系,并带动产品内销,实现优质优价及企业本土“品牌化”销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释放岭南水果品牌效应。

关键词:便民利企

“三进”服务用力解难用情服务

近年来,广州海关以“走进社会公众、贴近企业需求、普及海关政策”为出发点,持续打造以“海关进企业”“海关进社区”“海关进校园”为内容的“三进”服务品牌,零距离便民利企,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海关为人民”的理念。2021年累计开展“三进”服务700多项次,“线下 线上”覆盖关区进出口企业、居民社区、学校达约6万个。

用力解难,“进企业”让营商环境更优质。建立两级海关“进企业”机制,全方位收集企业、行业、协会的高频新发咨询诉求,进行“一对一”“点对点”政策解读和精准服务,2021年以来逐项清零1016家企业提出的972类项问题。同时出台2021年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27条措施,精选43个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从提效率、减单证、优流程、降成本、智慧监管、提高企业获得感等六个方面入手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用情服务,“进社区”让海关与群众更贴心。海关深入街道社区听民意找差距,围绕促进地方外贸发展等与社区街道联动,回应群众提出的窗口服务等问题。结合“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世界知识产权日”等重要节点,利用第129届、130届广交会、第56届中国(广州)美博会等展会平台,现场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将海关法律法规和国门安全知识直接送到社区居民家门口。

用心讲授,“进校园”让国门安全知识更普及。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受众,组织业务专家精心备课,打造符合各年龄段需求的升级版“样板课”,生动讲授国门安全法律法规和国门一线检疫防疫小知识等。海关志愿者们在广州市天河区第一小学进行国门安全教育校本课程讲授,“有节课”系列宣传深受师生好评。

■专题策划:新快报记者 陈红艳

■专题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娟 通讯员 关悦

■专题图片:受访者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