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影《钢铁侠》的观众,一定对主人公Tony Stark充满黑科技的家印象深刻,那也是人们理想中智能家居的样子了:有一个叫类似于J.A.R.V.I.S.的智能管家,能独立思考,会帮助主人处理各种事务,计算各种信息。生活在智慧家庭之中,人们不必动手,机器就能自动把事情做对。
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可以部分实现一些功能了,譬如,智能手机助手Siri,智能音箱、门锁、灯、窗帘等等。年初,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公布了一组视频,记录了他家中安装了自己研发的智能管家—Jarvis,为他和家人服务的过程。
没有过多的通信和传感线缆布局,可直接用面部识别实现开门、用语音控制调节空调和灯光。除了不能实现全息图像和可视化,其他的都可以完成,你还可以和他聊天,吩咐他做事,甚至可以看孩子。这让更多人都无比期待未来智能家居成熟后,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
扎克伯格家的智能家居系统
回看历史,从1932年开始,人们在智能家居行业的探索就从未停止。那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展出的第一款具有智能家居概念的产品:Alpha机器人,这是一个并不能自由移动的机器人,具有回答问题的能力,在当时无疑是极为聪明、智能的。也正是由于它的出现,机器人家庭助手从概念变成了现实。
1939年纽约世博会,Elektro机器人亮相,这个由美国西屋电气公司设计的家居机器人,身高约2.1米、重120公斤,具有人形外观和语音识别系统,并且能够说出大约700个单词(使用78转唱片播放器)。另外,它还会抽烟、吹气球,相比Alpha机器人无疑更为先进。虽然Elektro无法走入千家万户成为机器人管家,但无疑也是智能家居历史上重要的一员。
由机械奇才Emil Mathias in Jackson于1950年在《大众机械》上发布的“按钮庄园”概念(Push Button Manor),可以说是史上第一个真正具有自动化概念的家居空间。设计图描述了一个完全由按钮控制的家居环境,包括风力动力咖啡研磨机、自动照明化妆台、电动开关窗户等,都可以由相应的按钮控制。在当时,这个概念被人们认为是疯狂的、不现实的。
迪士尼在1957年与孟山都公司合作,创造了梦幻的“孟山都的未来之家”(The Monsanto House of the Future),整个房屋几乎都使用塑料制成,其中还包括超声波洗碗机、免提电话、智能接收器等,在10年间吸引了约42.5万游客。虽然刺鼻的塑料味无法使其成为现实,但已经颇具智能家居雏形。
福特汽车曾在1967年制作了一部对未来家居环境充满憧憬的影片,命名为《1999 AD》。在影片中,你可以看到墙上巨大的类液晶电视、自动化烤箱、具有学习能力的中央计算机、追踪用户饮食及健康状况的设备,几乎已经成功预测了目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环境。
这座诞生于1985年的Kissimmee世外桃源,看上去像是科幻电影中外星人居住的房子。著名建筑师Roy Mason提出了一些非常有趣的概念,比如房屋拥有一个“大脑”计算机,可以与人类进行交互,而中央电脑负责包括饮食烹饪、修剪花园、天气预报、日历行程等一系列事情,当然娱乐也包括在内。显然,这种了不起的畅想至今仍未实现,或许还需要数十年后待人工智能更为成熟时才会成真。
微软在1999年发布的智能家庭宣传片,基本上成功预测了目前物联网智能家庭的形态。所不同的是,PC在其中是主角,而现在人们显然依赖于智能手机为主的移动设备。影片中,女主人可以通过PC查看丈夫行车位置、扫描条形码购物、远程开门或是控制照明和温度。然而,Windows 3.11显然无法承担上述智能硬件的发展,人们已经找到了更好的解决方案,便是iOS和Android。
2007年,Living Tomorrow智能家居体验馆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建成,超过70家不同的科技家居公司共同协作,创建了一个经典欧式风格、但充满未来技术的智能家居空间。通过墙上的触摸屏,用户可以控制一切家电,并进行娱乐和购物。同时,Living Tomorrow体验馆也在不断进化,融入更新的技术和概念,在未来10年继续引领整体智能家居技术。
可惜,如此成熟、体系化的智能家居生态对于普通人来讲,还只是一个美好的想象。由于目前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智能家居的用户实际使用率并不高,产品无法互联、操作繁琐、体验性差等问题还亟待解决。
智能家居生态建设者们也急需攻破两大瓶颈:一方面是各厂家各自为营、规格不统一造成的无法多终端互联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智能家居产业背后、智能终端产品背后的家庭大数据快速、稳定、高效的处理问题。
但面对未来超过千亿的智能家居市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超宽带网络等都在迅猛发展,国家甚至已经把智能家居产业确定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从智能家居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正在迎来新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也许我们每个人都能像钢铁侠一样,拥有一个智能管家。
(新浪家居 特约作者 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