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吸尘器>

三洋吸尘器布袋怎么用(三洋吸尘器打开灰尘盒子)

三洋吸尘器布袋怎么用(三洋吸尘器打开灰尘盒子)

更新时间:2021-12-12 09:49:13

(说历史的女人——第1586期)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一个最为著名也最为惨烈的战役,即上甘岭战役。这次战役持续时间长达40余天(1952年10月14日开始,11月25日方才结束),双方投入兵力也非常大,中国志愿军投入兵力为4.3万,美韩等方面投入的兵力为6万多人。在该次惨烈无比的战役中,中国志愿军阻击了美韩等联合军的900余次进攻,最终该次战役以中国志愿军守住阵地结束。

大战役的惨烈,都是由无数个个体无私、英勇的牺牲构成。尤其是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志愿军中涌现出了很多个可歌可泣的个例,其中最为突出的个例之一便是黄继光。有关黄继光,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不陌生,而我们知道黄继光的原因,最初的时候大概都是因为课本上的那篇文章《黄继光》。

就笔者个人而言,也许是悟性较差,或者认知能力比较迟钝,在小时候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并未体会到黄继光舍身炸碉堡的那种精神,当时只是感到惊叹——他太厉害了!——然而究竟为何,内心懵懂,并不明晰。

但是如今在了解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之后,再回顾黄继光炸碉堡之事迹,内心便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幼年的懵懂,而是从中看到了更多的内涵。想来诸多读者,大概都会有这么一个认识过程。言归正传,继续说黄继光,说一些语文课本上没有讲到的内容。

黄继光于1931年1月8日,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发财垭村。从小家境贫寒,因父亲早亡,家庭生存压力陡增,黄继光就到地主家做工,以赚取微薄的生存之资。虽然后来的一些史学家“善意”地一再为地主粉饰,说地主有的很勤劳或很善良,但这些事情都是相对而言,大多数为地主做工的老百姓日子都很艰难,因为地主的善良仅仅是保持在某一个层面,而苦工所得的酬劳毕竟是极其微不足道的。因此可以说,黄继光是经历了一个非常不幸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直到1949年,这个情况终于得到彻底改变。

中江县被解放后,地主阶级消失,村里随之出现的是农会。终于摆脱地主压迫的黄继光先后参加了村里的农会和民兵组织,积极向组织靠拢。就在国内解放事业蒸蒸日上、接近尾声的时候,朝鲜半岛战事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后中国志愿军出兵朝鲜,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在解放战争没有彻底结束、又要出兵朝鲜这样的情况下,急需补充兵员,全国各地号召有志青年积极报名,结果在1951年3月,中江县的征兵信息传到黄继光的耳朵里时,他率先报名。

但是在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虽然黄继光是村里第一个报名的,但是在体检环节,他却被拒绝了。原因是他的个头有点矮,不达标。黄继光一腔报国热血,受到了阻碍。但他并未就此放弃,而是更加努力去争取,结果负责征兵的营长被黄继光感动,遂签字破格录取。

成为一名志愿军后,黄继光很高兴,告别母亲和家人,和众多战友一起奔赴前线,在1951年7月,黄继光被安排进第15军第135团2营6连,成为一名通讯兵。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黄继光严格执行军令,不惧危险,积极完成工作。1952年7月,黄继光因为战绩而荣立了一次三等功。但是在这一年,不久将发生了一场恶战,便是上甘岭战役,这场战役对于黄继光而言,是立功之战,也是生命结束之战。

有关在这场战役中黄继光舍身炸碉堡的具体表现,我们的语文课本进行了非常生动的描写,此一节就不再赘述。我们主要来看看黄继光上战场之前的一个细节,以及黄继光壮烈牺牲后遗体收殓过程遇见难题:衣肉粘连,双臂高举。

上甘岭战役中,因为要抢占敌人的零号阵地,作为通信兵的黄继光在三批负责爆破的战友不断牺牲和失败的情况下,主动请缨去执行任务。作为黄继光,心里也很清楚,这一去很可能是凶多吉少,或者说黄继光是抱着就算牺牲也要完成任务的信念出发的,所以在出发前,他把身上最重要的三件物品留了下来(后来此三件物品皆成革命文物),这三件东西分别是:

第一件物品是一封家书,他的母亲邓芳芝从四川老家给他写的信,信中写道:“继光,你在朝鲜最前线立功了没有?立的是大功还是小功……”

第二件物品是一份入党申请书。对,此时的黄继光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员,他还只是一名团员,他是在1952年7月加入的中国共青团,不过当时该机构还不叫这个名,而叫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黄继光父亲早亡,家庭贫寒,因此没上过学,不识字,也不会写,所以就是这份简单的入党申请书,还是请战友——连里的文化教员小刘帮忙写的。这份入党申请书特别简单,是这样写的:

“连长、指导员,相信我,我要保卫祖国消灭更多的敌人,我申请要在战斗中加入中国共产党。申请人黄继光。”

第三样物品是一个小小的红布袋和一条不起眼的小手绢。这一组东西是国家慰问团给每位志愿军战士的赠送之物。黄继光就把家书和入党申请书、小手绢一起装在这个小红布袋里面,交到连指导员冯义庆的手里,然后说如果自己牺牲了就请指导员写信告诉自己的母亲,说他没有辜负母亲和祖国的期望。

结果黄继光作为爆破六班的班长,带着两名队友吴三洋和肖登良出发了,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竟然是黄继光与大家永别的日子——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暗堡中敌人的枪眼。

黄继光牺牲的时间是1952年10月19日夜晚。在战斗结束后,黄继光的遗体被指导员冯义庆从暗堡枪眼之位置抱下来,六连连长万福来打开手电筒非常仔细地检查黄继光的身体,身体受伤7处,头部也中了好几弹,最令人惨不忍睹的是他的胸口,那是他用来堵住敌人枪眼的地方——如今成了一个拳头大的洞。

面对黄继光的遗体,战友们任由泪如雨下,肆意流淌。

但上甘岭战役是14日开始,次月25日才结束,19日前后正是战事惨烈的时期,所以黄继光的遗体当时一直无法从前线送到后方。数日后的一个晚上,黄继光的遗体才被战友冒着敌人的炮火送到后方——师部收容所。师部收容所安排了4名卫生员为黄继光的遗体进行收殓,但是因为黄继光壮烈牺牲后遗体衣肉粘连双臂高举,收殓难度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当时具体负责黄继光遗体收敛工作的4名卫生员分别是王清珍、何成君、张向珍、官义芝。

也正是因为这4名白衣天使在1998年底一起出现在纪念上甘岭46周年的现场,才使得人们更为详细地了解到了当年具体的收敛细节。

根据她们的讲述,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令人动容的瞬间。

黄继光的遗体被送到收容所时,出现在她们眼前的英雄是这样的:

其一:黄继光的遗体犹如冰冻的雕塑,两只手还高举着,保持着胸堵枪眼之姿;

其二:左肩挎着军用挎包,右肩挎着用布袋套着的手电和水壶,水壶和手电上有弹孔;

其三:黄继光的遗体最醒目也最不忍心目睹的地方,就是他的胸部,胸腔整个被子弹打烂;

其四:黄继光的衣服被鲜血浸透,与泥土混合,一起和黄继光的血肉粘连,并且因为时间长、天气寒冷(当时朝鲜之冬天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黄继光身上的血肉粘连的地方都干硬了。

因此,黄继光的遗体收敛困难程度极高。我们的四位卫生员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开始了收敛工作,主要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先清洗黄继光的脸部血迹,把脸轻轻擦拭干净;

第二步是清理黄继光身上血肉粘连的衣服,为了确保不伤害到黄继光的遗体,卫生员们先用温水把他身上僵硬的衣服分片熨软,熨软一片就用剪刀剪下来,再用温水熨软另一片,就这样,一片一片,才把黄继光身上的血衣脱掉。

第三步是穿军装。这是难度最大的一步,原因是黄继光在牺牲前手臂是高举的,加上天寒地冻的,那双高举的手臂非常僵硬。如果放不下来,就没法穿军装。为此,卫生员们着急坏了,后来男战友看到后,便想了一个法子,他们找来四五个空汽油桶,在里面倒上水,用铁丝吊起来一起加热。卫生员们就在每个桶里放上毛巾,不断用热毛巾焐黄继光的手臂。结果一连用了三天三夜时间,黄继光的双臂因被焐软才放下来。卫生员们这才给黄继光穿上一身新军装。

(黄继光遗体收敛期间,还有一个插曲,那就是照遗像。当黄继光的遗体被送到师部收容所时,一个战地记者闻讯后赶来给黄继光拍遗体照,在四位卫生员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拍了一张照片,实则也是黄继光唯一的一张照片,但是却没能保存下来,因为那名战地记者不久也牺牲在了朝鲜战争。后来看到黄继光的照片,都是画家们画的)

之后,黄继光收敛好的遗体被安放进国内运来的棺木中。再过一年,1953年3月,黄继光的遗体被运送回国,安葬于沈阳市志愿军烈士陵园。至此,我们这位在朝鲜战场洒下热血、壮烈牺牲的英雄,才算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到了家!

有关黄继光的事情,尚未结束。

其一是黄继光为国捐躯,最开始被评为“二级战斗英雄”。该事情被黄继光的连长万福来得知后,写了一封材料(万福来在黄继光牺牲后,也因身负重伤被送至国内治疗),半年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根据万福来的反馈,以及黄继光的战斗情况,重新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同时还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员。

其二是朝鲜也授予黄继光“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英雄”称号。

其三是黄继光所在的连,为了继承黄继光精神,以“黄继光连”命名。

其四是黄继光老家,为了纪念黄继光的精神,于1952年改名继光乡,今为继光镇。

(勿忘历史,缅怀先烈,是一种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

(文/说历史的女人·绿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