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各种聚餐、饭局不约而至,然而一盘菜,无数双筷勺夹来舀去,造成了大量病原体传播污染。今天就跟大家讲讲关于公筷、公勺的事儿。
不用公筷,警惕这7种疾病!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外出聚餐,无症状感染者可以通过说话喷出的飞沫或者呼出的气体,将体内的病毒沉积在筷子等物品表面,再经过你的手,污染你的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而导致感染。因此,疫情期间特别需要做好自我防护,尽
量分餐,就餐时不触摸口鼻眼睛,同时养成餐前餐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痢疾杆菌特别容易躲在食物、饮料、果蔬中。一旦“中招”,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想大便却拉不出)和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毒血症症状,表现为浑身无力、不思饮食,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
★甲肝、戊肝。甲肝和戊肝由两种不同的病毒引起,但都通过粪口传播,如果在不经意间,和这两种肝炎患者共用杯子、勺子、碗筷,或者这两种肝炎患者使用过的餐具没有充分消毒,就有可能通过餐具传播。
★霍乱。霍乱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对全球的永久性威胁,是因摄入的食物或水受到霍乱弧菌污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腹泄性传染病。能在数小时内使人剧烈腹泻脱水,人体由于
电解质丢失、缺钾缺钠,造成肌肉痉挛、酸中毒等,可发生休克及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
★伤寒。它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病情严重患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出现神志改变。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
发症,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弓|起的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传播途径多为鼻、咽分泌物或粪便,也可以通过餐具、玩具、毛巾和被污染的手等间接接触感染,预防手足口病要特别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专碗专筷专用,
防止相互传染。
★胃病甚至胃癌。感染幽门螺杆菌者可能会出现口臭、腹胀、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幽门螺杆菌可以存在胃粘膜、口腔、牙菌斑中,在聚餐时会发生幽门门螺杆菌的传播,而筷子就很可能成为它的传播媒介。
公筷公勺正确使用指南
【外出就餐时】:
1.有条件,最好自己带勺子、筷子;
2.尽量要求在每个菜盘、汤盆、锅等容器配备公筷公勺;
3.使用公勺公筷后应放回原处,不将公勺公筷插入自己的菜或饭中;
4.取菜宜适量,不将多余的菜返回菜盘;
5.夹取盛器中靠近自己的菜,不随意翻菜;
6.餐后打包剩余食物,应使用公勺公筷。
【在家吃饭时】:
1.每个家庭成员有固定的餐具,最好用不同的颜色或者标志予以区分;
2.家庭餐桌上,如果做不到分餐,最好多准备一份公勺、公筷,不要相互夹菜;
3.杜绝大人直接用嘴帮孩子试奶瓶、食物,严格禁止嘴对嘴喂宝宝、帮助宝宝咀嚼食物和与孩子公用餐具等做法。
这些死角不关注,使用公筷也白搭
筷子的保质期不超过半年。使用筷子前,观察下是否已经掉漆、霉斑或是变色,如果已经发霉或是受到污染,应该停止使用,及时更换。
杯碟碗勺筷子不要放于阴湿的环境中,洗好后要晾干,置于干燥、通风的地方。筷子、勺子放在镂空的筷子筒里,每
周用沸水煮半个小时进行消毒有条件的家庭推荐购置消毒柜,以达到杀菌的目的,防止交叉感染。
文章来源于人民网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