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韩璐 编辑/ 李惠琳
6月中旬,资金链紧张的华夏幸福,出售了深圳、东莞等旧改项目,接盘方是一家深圳房企鹏瑞地产。
鹏瑞地产规模不大,却是顶级豪宅“深圳湾1号”的开发商,老板是迈瑞医疗创始人之一徐航。
2020年,58岁的徐航以1200亿元身家居胡润中国百富榜第24名。迈瑞另一创始人、董事长李西廷以1150亿元,排在第27名。
因为疫情,呼吸机、监护仪、输注泵、移动DR等产品需求大增。去年,这家国内最大的医疗器械企业营收210.62亿元,净利润66.58亿元。
更亮眼的是走势强劲的股价,从去年1月2日的179元/股一路走高至468元/股,至今市值近5700亿元,成为A股“医疗一哥”,被市场冠以“医械茅”之称。
自立门户
跨界地产的徐航,10年前起已逐步退出迈瑞的日常管理。李西廷才是迈瑞的核心人物,拥有的30.7%股权,以当前股价,市值1700亿。
1951年,李西廷出生于安徽一个农村家庭,22岁那年,他从部队退伍参加高考,考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科院武汉物理研究所工作。
1986年,中科院与美国一家上市公司合资成立了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科”),主要从事大型医疗影像设备如磁共振(MRI)、CT等产品的研产销。专业契合的李西廷,被中科院调往工作。
当时深圳还是 “小渔村”,国内大量医疗器械的配件、耗材等供应链高度依赖海外进口。李西廷深感中国医疗器械技术的匮乏, “一个医院要1万多种医疗设备,中国只能做消毒柜、病床、镊子、夹子、针管,稍微有点技术性的都没有。”
恰逢发展几年的安科出现频繁人事变动,已做到办公室主任的李西廷决定自立门户,说服安科同事徐航、成明和等人一起,成立了迈瑞医疗。
与很多新创医疗器械公司一样,迈瑞的起步是从代理商开始,第一年主要代理监护产品,赚到了第一桶金。
当时国内医疗器械清一色是国际品牌,代理模式的问题在于,对上游价格谈判能力弱,供应链控制力几乎为零,自主研发成了迈瑞的必选之路。
“我从中科院到深圳安科已经是‘下海’,当时就想试试能不能再往深海里走,通过自主创新做中国自己的医疗器械。如果做不成,大不了再去打工。”李西廷称。
李西廷和徐航熟悉领域是超声设备,该领域研发与制造耗时耗钱,为快速切入市场,形成品牌,他们选择门槛相对低的单参数血氧饱和度监护仪,将市面上的成熟产品买回研究,再进行重组生产。
当时一台进口监护仪售价13万,迈瑞以不到一半的价格推向市场,很快获得进入低线城市医院的机会。
据早期报道,迈瑞在“农村包围城市”期间,组建了近800人的销售队伍,专攻河南、四川等内陆市场。
现在看来会受非议的产品“模仿”,让早期的迈瑞建立起了产品线,在血氧饱和度监护仪后,迈瑞又开发了超声和体外诊断产品。
1999年,迈瑞基本形成了三大产品线: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含监护仪、除颤仪、麻醉机、呼吸机、心电图机等);体外诊断领域(含检测仪器和相关试剂);医学影像领域(含超声诊断系统、数字X射线成像系统等),一年营收超亿元。
拥抱资本
研制产品需要不断烧钱,创业之初的迈瑞开局并不是一帆风顺。
李西廷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回忆,当时没品牌、没技术优势,也没有资产可以抵押,在寻找资金时,吃过很多闭门羹,后来在深圳科技局协调下,才获得了595万元的无息贷款。
这笔钱很快用完,李西廷又跑到美国华尔街找“金主”,最终拿下美国华登基金200万美元的投资,之后又引进软银等明星投资机构投资。
2003年,迈瑞医疗进入真正高增长期,当年非典爆发后,国内对生命监护类、诊断以及医学影像领域的投入大幅增加,各地方医疗资源补给加速,带动了迈瑞销售增长与品类扩张。
同时,凭借高性价比的医疗器械产品,迈瑞开始试水反向出口,拓展海外市场,长期被欧美品牌垄断的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逐渐有了中国品牌的身影。
2006年,迈瑞在纽交所上市,募资约2.7亿美元,成为中国首家海外上市的医疗设备企业。
资本加持下,迈瑞开启了一系列并购。2008年,并购Datascope公司生命信息监护业务,获得其在美国中小医院的直销网络,跻身全球监护仪市场前三;2013年,并购了美国超声诊断系统技术领先的新创公司Zonare,进入高端彩超领域。
迈瑞在国内也没停止“买买买”,从输注泵、检测仪、试剂、内窥镜、生物材料到骨科耗材无一落下,由此建立了国内医疗器械领域最全的产品线。
“你看电视节目里,无论是新闻还是影视剧,只要拍到医院的医疗设备,基本上都能见到迈瑞的产品。”李西廷颇为自豪地说。
一位医药行业分析师向《21CBR》记者表示,与医疗服务或者药品相比,国内医疗器械的发展相对早期,行业集中度不高,在器械尤其高端产品线里,进口替代率较低,有大量发展空间。
行业的周期性,从迈瑞横向对比能看出端倪。2015年从纽交所退市时,迈瑞营收80亿元,市值不过210亿元,2018年登陆创业板后,市值升至5700亿元,六年里,翻了26倍。
国产替代
或许是国内市场的机遇,让迈瑞的市值一路高涨。
国内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正式加速,迈瑞成为受益者,不断提高产品市占率。根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数据,迈瑞是国内监护仪、除颤仪的第一大品牌。
疫情爆发后,2020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公布《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着力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短板。
据西南证券测算,国内医疗新基建方案将为监护仪、呼吸机市场带来约百亿增量,按份额预计将为迈瑞带来约50 亿收入。
比如在超声诊断系统方面,全球范围内,医用超声设备还是以通用电气、飞利浦、东芝等公司为主,国产设备所占份额较少,迈瑞的全球市占率大约在7-8%左右,在国产替代与海外市场上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李西廷表示,以往海外高端医院招标时,大多瞄准外资品牌,现在他们开始关注国内品牌。“迈瑞通过及时供货,进入到西欧和北美几百家高端医院,海外发展在2020年速度至少提前五年。”
2020年迈瑞海外收入为99.16亿元,同比增长41.21%,占总营收近半壁江山,未来该比重计划提升至70%。
对标全球第一大医疗器械公司美敦力,通过自主研发、收购兼并以及国际化成为国际巨头,2020年营收289亿美元,净利润48亿美元,晚了42年出生的迈瑞,成长路径相似,体量上有很大差距。
迈瑞三大产品线全球可及的市场规模约1000亿美元,公司2019 年收入约23 亿美元,市场份额约2.3%。
李西廷提到,后疫情时代, 全球市场扩容,中国医疗器械的“黄金十年”比预期成色更足,中国会诞生世界级的医疗器械公司。
现实是,国产医疗器械尚未实现全品类突破,部分高端设备仍以进口为主,在国际市场“能打”的国产设备凤毛麟角。
李西廷多次提到,迈瑞要用十年进入国际市场前20名,用更长的时间进入前10名。
他表示,迈瑞将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过去三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保持10%左右,居A股医疗器械公司研发费用首位。另外,迈瑞也在开拓新版图,比如兽用器械、微创外科和骨科耗材。
在李西廷看来,“要在全球赢得市场,做到第一,还需要两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