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疫情出现新情况以来,北京市各公共图书馆均更加严格地执行入馆预约制并取消了线下读者活动,而每日到馆的读者也注意到图书馆内的许多防疫服务细节。
首图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8月11日一早,首都图书馆B座入口,人们按照地面上贴的排队间隔一米线安静地排队入馆。从首图微信订阅号里调出自己的预约凭证,测温、验证预约凭证、扫健康宝之后,进得门来抬首就可以看到电梯口矗立着自动杀菌净手机。把手伸到出水口,净手机就会喷出雾状免洗消毒液,两手一搓,干干净净。这样的自动杀菌净手机在每个阅览室门口都可以看到。
图书消毒柜也是每个阅览室的必备品。二层中文文献阅览室门口,两位阿姨正分别把自己将要借走的杂志放入消毒柜。柜子分为上下两室,可同时为六本书消毒。把书随便翻开一页,挂在消毒支架上,阖上柜门,点选上室或下室消毒,机器就自动运转起来。“真方便,还快。”30秒后,一位阿姨满意地带着自己借的杂志离开了阅览室。
阅览室内的4人桌都只摆放了两把椅子,且错位摆放,尽量避免接触
许多来首图的读者都喜欢在阅览室内上自习。10日起,由于B座6层至9层实施空调改造工程不再对外开放,低楼层阅览室的读者自然变得多一些。不过所有可以坐四人的阅览桌跟前都只放了两把椅子,且两把椅子错开,让对面而坐的读者尽量避免接触。个别小阅览桌还保持一人一桌的设置,让读者用起来更加放心。
眼下正值暑假,图书馆是不少孩子徜徉书海的首选。首都图书馆目前维持每天预约到馆读者人数上限为3100人,其中有300个名额是专属于少儿图书馆的。在少儿馆的亲子阅览室内,田女士拿着绘本《商店游戏》正给两个孩子讲故事。虽然绘本很薄,但讲下来也需要大约20分钟,可无论家长还是孩子,全程都自觉地没有摘下口罩。阅览室的管理员也不时过来检查,发现有孩子口罩滑落都会提醒他们戴好。
时近中午,曾经蜂拥来给读者送餐的快递骑手却难见踪影。原来自疫情开始前,首图就已调整管理规定,禁止读者在图书馆内用餐(原本允许在走廊的空闲桌子上用餐),疫情以来这项管理就更加严格。有用餐需求的读者可以前往图书馆院内的阅读空间“春明簃”购买简餐,或者在院内空场吃饭。
如今,出于疫情防控考虑,以首图为代表的不少公共图书馆都对工作人员进行了核酸检测。首图直接面对读者的台口工作人员甚至每周要检测两次。
自助图书消毒柜遍布每个阅览室,30秒完成消毒
图书馆的线下活动虽然已停止,但线上读者服务还在继续。首图8月14日将邀请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理学博士黎耕带来线上讲座《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从古文献中解读蟹状星云的天文秘密》;8月21日邀请城市规划师高雅、著名作家郝景芳与读者一起用现代视角解读城市,一起漫谈过去、现在、未来的城市。
东城区第一图书馆每周三通过读者微信群开展“心悦书香”视障线上阅读活动;8月21日和28日,还将分别开展线上直播活动《回首百年话翰林:翰林文化之当代价值》《从齐白石艺术之美解读中国书画常识》。东城区第二图书馆在8月14日七夕节当天,通过角图直播活动邀请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周京南讲解清朝皇家体育赛事。
朝阳区图书馆则为读者提供了更便捷的线上服务,读者通过图书馆微信公号平台菜单就可以直接链接到丰富线上资源,如免费收听喜马拉雅有声图书馆的VIP资源、免费收听小海鸥在线听书,也可以浏览电子期刊等。
部分图书馆服务调整提醒:
首图,以及东城、西城、朝阳等区级图书馆维持每天预约到馆人数不变。所有公共图书馆对60周岁(含)以上读者,允许其持有效身份证或老年证直接登记入馆。
通州区图书馆自8月10日起每日入馆读者上限调整为486人。同时暂停通州区域内24小时智能微型图书馆的相关服务。
密云区图书馆自8月5日起每日预约到馆人数上限为320人。微信小程序入馆可预约240人,只能进馆借还书,不能进入自习室。自习预约上限为72人。晚间的延时开放阅览室每天可预约13人。
丰台图书馆(大红门馆)自8月5日起,每日接待读者300人(上下午各150人)。每天中午13时至14时闭馆消杀。
西城区少儿馆自8月10日起,每天中午12时30分至13时30分闭馆消杀。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洋
编辑 金力维
流程编辑 吴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