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仕工业4.0基地生产线。企业供图 |
英特尔收购一家芯片公司,牵动着万里之外的佛山顺德。
“都在关注RISC-V,非常好!”6月11日早上,多家媒体报道英特尔准备以超20亿美元收购全球RISC-V开源芯片的领军企业SiFive,格兰仕集团副董事长梁惠强看到后很兴奋,立刻转发给旗下广东跃昉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跃昉科技”)运营团队。
对格兰仕集团来说,在RISC-V开源芯片领域一路加码是其战略转型的重要一环。要从一家传统的家电企业成为一家科技型企业,就要在上游的“卡脖子”技术上实现突破。智能家居时代的芯片技术,就像过去传统微波炉的磁控管技术一样,谁率先突破就有望成为新的王者。
在芯片产业之外,格兰仕同步在边缘计算等多个前沿创新领域发力。而对于其家电本行,格兰仕在产品、制造等层面的创新也不断提速,其投入10年研制的世界首台航天微波炉也在今年“上天”。近期,格兰仕还高效率完成了对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惠而浦(中国)”)的控股,为科技转型寻求资本市场支撑。
作为年营收超200亿元的产业龙头,格兰仕正从一家传统的家电企业“破圈”,跃向一个多元布局的科技集团。
●南方日报记者 熊程
打响芯片战
6月,印度班加罗尔。一栋大厦里,几十名跃昉科技的工程师正在紧张地敲着代码,他们的工作与佛山顺德、深圳、西安等地的同事们同步进行。
尽管刚成立两年多,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跃昉科技的全球研发框架已经初步搭建起来。作为以格兰仕集团为主,联合恒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恒基中国”)、赛昉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赛昉科技”)打造的一家新兴芯片企业,跃昉科技是格兰仕集团向科技集团转型的关键一子。
时间回到两年前。在2019年的“超越制造——格兰仕928大会”上,格兰仕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梁昭贤正式提出了“科技格兰仕”的发展战略,加快向数字科技型企业转型。在其提出的芯片、边缘计算等前沿攻关方向上,芯片产业的声势最为浩大,也最早开花结果。
选择芯片作为最重要的主攻方向,梁昭贤可以说是“有经验”的。
20世纪90年代末格兰仕成为产量上的“世界微波炉大王”后,选择了攻坚磁控管这一微波炉核心部件。2001年,格兰仕自主品牌磁控管正式投放市场,在该领域首次打破国外垄断,也让格兰仕在效益上收获颇丰。
进入智能家电时代,磁控管对微波炉的功能来说仍然重要,但日益复杂的用户场景不是磁控管能解决的,况且格兰仕也不愿一直只有“世界微波炉大王”这一个头衔。在智能家电领域,芯片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
让梁昭贤下定决心的,是由其子梁惠强牵线的一次会面。2019年,梁惠强从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毕业本科还不久,已经在格兰仕集团担当副董事长的重任。
当时,顺德籍香港企业家李家杰、前Google首席技术官江朝晖正在合作开展芯片项目,而缺乏一家有实力的制造业合作伙伴。梁惠强获知这一消息后,很快说服梁昭贤一起到香港,与李家杰和江朝晖碰面。两周后,相谈甚欢的几人在顺德再次碰面。梁昭贤对核心技术的执着、与李家杰和江朝晖的产业报国情怀结合在了一起。
跃昉科技正式成立后,造芯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其中最有声望的新成员,是中芯国际原执行副总裁、知名芯片专家汤天申。去年下半年,汤天申接替梁惠强担任跃昉科技CEO。随着他的到来,跃昉科技的全球研发网络也加快成型。
顺德是格兰仕和跃昉科技的总部所在,也是应用技术开发团队的主要驻地。深圳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之一,为跃昉科技聚集了芯片各环节的综合性人才,负责产品定义、架构设计等工作。西安作为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重镇,跃昉科技在当地建立了芯片设计团队。班加罗尔作为世界软件产业高地,落地了跃昉科技的操作系统开发团队。
目前,第一代跃昉芯片“BF-细滘”已经大规模应用在格兰仕家电上。第二代跃昉芯片“NB-狮山”虽然还在流片阶段,但是原型机等周边配套设备都已开发完成。更先进的互联网安全芯片“中国信芯”,也正在开发设计中。
再造智造线
一颗颗芯片,被安装在一个个零配件上,再成为产品的一部分,走进千家万户。
尖端科技的突破,需要相匹配的智能制造能力,才能真正改变产品的形态,提升用户的生活。格兰仕电器配件制造部部长刘敏已经在格兰仕工作了17年,见证了格兰仕智造技术的突破过程。
刘敏刚进公司不久,格兰仕成立了电器配件制造部。该部门主要生产的电机、变压器等产品,本身的技术并不复杂,但是要实现自动化生产的难度不小。在2011年之前,他们以引进国外设备为主,没有建立自己的自动化能力和人才队伍。但是他们慢慢发现,每次设备出问题后的维护费用都非常高昂。于是他们逐渐学会了对设备的拆装、维保。更进一步,他们从拆机中学会了模仿复制,培养了一批自主的技工团队。如今他们已经进入第四个阶段,针对没人尝试过的“无人区”进行首创开发。
从去年上半年开始,格兰仕集团在内部启动建设智能制造先行示范区,就在电器配件制造部。微波炉高压变压器的自动化生产线,是其最新的成果。高压变压器是微波炉里的“造血机”,电流进入微波炉后必须经过其变成高压,才可以用于加热。其自动化生产是行业内从未进行过的,有的自动化服务商在生产线上研究了一个星期,还是摇摇头走了。在格兰仕全自主研发下,高压变压器自动化生产线已经进化到第三代,第四代计划在7月前投产,在相比手工线人员减少近一半的情况下效率接近翻番。
智能制造的最典型体现,是完全没有人的“黑灯工厂”。目前,许多自动化生产线都是人与设备协同,达到少人化的效果,但还是有许多岗位需要人。例如在2020年初,格兰仕用50天时间,将总部一处旧厂房,改造成了可年产1100万台微波炉的工业4.0基地,大部分工作均由机器人完成,但还不能做到完全无人。
格兰仕集团的第一个“黑灯工厂”,将出现在微动开关生产线。其第5代微动开关智能线已经实现了“一个人一条线”,未来通过自动化系统、无人搬运车等,这一个人的岗位也要交给机器。目前,其智能黑灯示范线已经完成初步开发,具备了雏形。
在去年的“928大会”上,顺德区政府与格兰仕举行了“工业4.0智能家电制造示范基地”投资合作签约仪式。该项目首期总投资将达30亿元,建设年产能3600万台产品、预计达产销售额超100百亿元的工业4.0制造工厂,打造成全国工业4.0智能家电制造示范基地。
在格兰仕快速推进智能制造的同时,员工并没有因此而流失,而是更加稳定了。“十年前要进格兰仕生产线上班是很难的,现在招人普遍很难,所以我们通过智能制造提升了工人待遇。”刘敏说,智能制造节省了人力,更意味着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而且要求公司用更大的精力去培养人。
进军资本场
提出“科技格兰仕”战略不到两年,格兰仕已经不仅仅是格兰仕,梁昭贤、梁惠强也不仅仅是格兰仕的负责人。
去年8月,格兰仕要约收购惠而浦(中国)的消息首次披露,顿时引发热议。长期以来,惠而浦是格兰仕的重要客户,如今其旗下的惠而浦(中国)则要纳入格兰仕麾下。更为重要的是,格兰仕过去多年都对资本市场“不感冒”,尽管梁昭贤多次表示不排斥资本市场,但实际上在资本市场上的进展不多。一家200亿级的制造业企业却没有上市,这并不多见。
通过上市企业平台帮助各个重大项目产业融资,被一些观察人士认为是格兰仕入主惠而浦(中国)的原因之一。例如一个芯片项目的投资,通常都会达数十亿元以上。跃昉科技规划在顺德总投资100亿元打造一个开源芯片产业生态圈,这些都是庞大的资金需求。
日渐频繁的资本运作,将为格兰仕带来直接的商业回报。“格兰仕投资的科技公司,从芯片到处理器到边缘计算已经全方位在推动商业化。”梁昭贤表示,格兰仕不只是看好未来,而且对未来充满信心,愿意为未来持续投资。
汤天申、江朝晖等跃昉科技的主要负责人,也出现在惠而浦(中国)新一届董事会中,意味着未来惠而浦(中国)与跃昉科技将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过去多年我在高科技制造企业工作的经验,希望可以为惠而浦(中国)的升级换代提供帮助,未来这些传统企业遇到的问题会跟高科技企业越来越像。”汤天申说。
不只是惠而浦(中国)。格兰仕在资本市场上的大动作,从国内延伸到了国外。去年就有消息传出,格兰仕集团成为日本老牌家电企业象印魔法瓶的最大股东,但格兰仕一直没有对媒体正式披露。在今年3月28日的格兰仕年会上,梁昭贤宣布收购惠而浦获得批准的消息后,紧接着就宣布格兰仕成为日本象印单一最大股东的消息。
一个是美国的百年企业,另一家是日本的百年企业。“43年的格兰仕右手牵日本的百年企业、左手握美国的百年企业,通过格兰仕人的汗水和智慧,我们会跳得更高,跑得更快、更稳。”在梁昭贤看来,这两项资本运作对格兰仕极具战略意义。
“我们都经历了各种风浪,乘风破浪,不断重新出发,不断书写新的篇章。”5月21日,在惠而浦(中国)被格兰仕要约收购完成后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梁昭贤以惠而浦(中国)董事长的新身份亮相时说。
观察眼
有科技才有“500年企业”
“做500强重要,做500年更重要!”打开格兰仕集团官网的“关于格兰仕”页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一行大字,背景图是一片繁茂的青山绿树,似乎寓意着格兰仕的青春勃勃。
格兰仕初创于1978年。尽管年营收已超200亿元,对于格兰仕来说,要竞争的不仅是外在的体量,更是内在的发展质量,而发展质量就集中体现在“500年”这个指标上。
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发展历程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化进程如大浪淘沙,一批一批的企业进入、一批一批的企业被淘汰。40多年历史的格兰仕,可以称得上是一家“老企业”。但如果以500年的长度来衡量,如今才40多年的格兰仕恰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善于转型,是格兰仕曾经的“保鲜”秘诀。40多年里,格兰仕从顺德容桂的一个羽绒制品厂起步,转身成为世界微波炉市场龙头,再到综合性的白色家电企业,和如今的“国际化综合性健康家电和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提供商”,历经多次转型而总能是主营业务上占据国内乃至全球行业领先地位。
瞄准500年的格兰仕要继续维持朝气,就要继续转型。2019年,格兰仕提出了“科技格兰仕”的发展战略,宣布向芯片、无线电力、边缘计算等领域发起冲击,每个领域仅从名字看就“很科技”。
看起来,这跟过去微波炉等白色家电的跨度太大,但实际上是从白色家电行业向上游的自然延伸。在智能家居时代,芯片、边缘计算等技术将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就像过去在传统微波炉时代,格兰仕突破国外的磁控管技术垄断一样,在新的时期格兰仕同样也要攻克新的核心技术。
科技不只是体现在“高大上”的领域,也体现在一块块钢材、一颗颗螺丝这样“粗笨”的制造业一线。作为以制造立身的产业龙头,向高端的核心技术攻坚,必要更加苦练内功。去年初,在疫情的压力之下,格兰仕仅用了50天就在顺德总部建成了工业4.0基地。后来,格兰仕又宣布要在顺德总投资100亿元,打造工业4.0及总部基地。今年,格兰仕的首条“黑灯示范线”即将投产。
未来的时代,科技将会更加深度地进入和改变人类生活。有科技,才有“500年企业”,这应是产业界的共识,不是一家企业的特例。作为“中国家电之都”顺德代表性企业的格兰仕,只是先行了一步。
数读
246亿元
2020年,格兰仕集团营收达246亿元。
第一
自2011年起发布的中国品牌力指数SM(C-BPI®)排名中,格兰仕连年保持微波炉行业品牌力第一名。
100亿元
由格兰仕和恒基(中国)、赛昉共同投资的跃昉科技落户顺德,首期投资100亿元在顺德建设世界级开源芯片基地,助推“顺德芯”、“中国芯”自主设计研发生产进程。
3600万台
格兰仕计划在顺德区投资100亿元建设工业4.0、格兰仕总部及新基地产业项目,其中工业4.0智能家电制造示范基地首期项目总投资30亿元,建设年产能3600万台产品的工业4.0制造工厂。
150多个
截至2020年,格兰仕在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商务机构,在美国、加拿大、智利、英国、俄罗斯、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成立了子公司。格兰仕品牌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
1.4万人
格兰仕2020年新增1.4万人才需求,包括1910名硕士人才和110名博士人才。
一线直击
“世界微波炉大王”冲向太空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份全国人民的荣耀中,有格兰仕的一分力量。
“航天员只要愿意,都可以吃热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针对执行太空任务的航天员,空间站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谱,特别是配了有微波炉的太空厨房,食品加热的手段比以往有很大的提高。据了解,黄伟芬提到的微波炉正是由格兰仕集团研发制造。
很大的提高,是有多大?过去在太空,航天员并非没有办法吃上热饭热菜。20世纪七八十年代,航天员就能够对水和食物进行加热,但是效率非常低。直到2008年,美国宇航员桑德拉·马格努斯进入国际空间站,在其航天日记里详细记录了加热有多难。以煮洋葱为例,需要4个小时才能熟。
在中国,神舟六号飞船首次搭载了食物加热器。到神舟七号时,相关资料显示,加热1个人的一餐饭大约需要半小时。
在拥有微波炉前,最新的航天食品加热技术体现在神舟十二号飞船上。据报道,飞船内的食品加热装置是一个白色方盒,已实现对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的控制,内有三层加热空间。
当航天员从飞船踏入空间站,等待他们的是全新的微波炉加热方式。5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已在海南文昌航天中心成功发射,格兰仕研制世界上第一台航天微波炉随飞船送入太空。该微波炉达到了超一级能效,7分钟内便能完成3名宇航员的一餐主食。
为什么此前不能用微波炉?为了破解一系列“登天”的难题,格兰仕专业组建了航天微波炉项目团队,从2011年立项到2021年上天,可谓“十年磨一剑”。根据要求,航天微波炉在火箭升空过程中要经受住高频的震荡,进入太空后要在空间站持续工作十年,而且必须做到在太空环境中快速加热,均匀烹饪。
如果说过去的航天加热装置是一种设备,那么航天微波炉则是一种产品。“我们希望航天员在空间站能品味到家的味道,是用做产品而非做设备的思维来做航天微波炉。”格兰仕航天微波炉开发项目负责人表示,空间站对设施用品的规格、重量都有极其严格的限制。为了减轻微波炉的体积,达到太空作业的可靠性要求,格兰仕研发人员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加强产品本身的机械强度,并创造性采用紧固件、一体成型等创新工艺。
“这个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产品,也是我职业生涯以来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一个产品,没有任何一个事业可以超越。”格兰仕集团航天微波炉项目负责人激动地表示,所有团队成员都十分兴奋、非常有荣誉感,未来或向更广的领域持续进发。“只要相信自己,我们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