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2021年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悦来国际博览中心开幕,重庆人民(融侨)小学2017级6班邓梓诚同学发明的作品“一种双头钳子(实用新型)”成功入围“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青少年专利孵化展”,还得到重庆西江建设集团的青睐,当场以4000元购买并现场签订专利转让协议。未来,他的这项发明将有望实现量产走向市场。
据悉,本次“青少年专利孵化展”全球报名作品共212件,成功入围展览的有共108件,分别来自13个国家,最终实现企业签约的仅有2件作品,邓梓诚同学发明的“一种双头钳子”便是其中之一。
设计灵感 始于对生活充满好奇
这次展览和签约的经历让邓梓诚特别兴奋。邓梓诚坦言,没想到当初对家里修理抽油烟机工人工具箱产生的好奇心,最终能变成一个国家专利,还有机会与企业合作,实现产品量产。
那时,看到修理工叔叔在梯子上爬上爬下,根据不同的修理需求,从又大又重的工具箱里拿出不同的钳子。他才发现,原来尖嘴钳、消防钳和老虎钳的用处完全不一样,它们被分别用来拧螺丝、夹物品、掰弯铁钉……
正因为这些钳子往往只具有单一的功能,所以,在维修过程中,只能根据不同的维修场景,更换不同功能的钳子。于是,他开始思考:能否设计一个包含多种用途的钳子?能否让钳子的单一功能变成复合功能?能否让工人叔叔的工具箱更轻便?
创造产品 让钳子实现用途转换
邓梓诚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老师和家长。在大人们的帮助下,他明白了钳子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杠杆原理,所以钳子不仅钳口在工作,力臂也不可忽视。他做过好几个版本的尝试,但是终究不够满意。
在老师的引导下,他经过不断地实验,故意将支点没有设计在正中间,让一端力臂长,一端力臂短。最终,设计出了能适应不同工作需要的产品:在进行拧螺丝等工作时,用力臂较长的一端能够省力;在夹持或掰弯物体时,用力臂较短的一端比较容易控制力道。这样的改进可以有针对性地实现用途转换。
“他不仅是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孩子,还是一个愿意思考和实践的孩子,我们就积极鼓励引导孩子勇于追逐梦想。”科学老师杜雅蒙在邓梓诚制作遇到困难时,便从知识和经验上给予他建议与鼓励,帮助他克服困难,最终完成创造。
在智博会上,邓梓诚的发明当场便被以4000元购买并现场签订专利转让协议。未来,他的这项发明将有望实现量产走向市场。
4000元是邓梓诚通过知识赚到的第一笔钱,对他而言拥有特殊的意义。在签约后,他表示,准备用这笔钱给家人购买礼物,也再次坚定决心:未来一定要成为能促进社会发展,有能力让生活变得更好的人。
上游新闻记者 秦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