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热水器>

先舟无垢热水器安装视频(无储水热水器安装教程)

先舟无垢热水器安装视频(无储水热水器安装教程)

更新时间:2022-03-08 21:11:40

来源:甘肃广电-丝路明珠网

金秋十月,本是收获的季节,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城市的节奏。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民航局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内防反弹和扩散、外防输入和输出”防疫策略,坚持不存一丝侥幸、不松一扣责任、不缺一个环节、不漏一名人员、不降一分标准、不慢一拍节奏、不留一处风险、不忘一刻担当的“八个一”防控措施,常态防控、闭环管控、内部严控、精准调控,筑牢了甘肃省疫情防控的空中防线。

记者深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亲身感受战“疫”下的机场为旅客温暖服务、平安出行的几个细节……

10月29日,记者驱车兰州中川国际机场采访,映入眼帘的是T2航站楼前,身穿防护隔离服的工作人员引导旅客进入蛇形曲线通道。6名工作人员分三组逐一检查旅客的“甘肃健康码”、行程卡和24小时核酸证明。

按照机场防疫要求,急救中心医务人员协助记者在航站楼外穿好防护服。

进入航站楼四号门,旅客经过闸机刷身份证、人脸自动识别通道,自动红外线远距离测温,对人身、行李物品防暴检测后进入航站楼。

“尊敬的各位旅客,根据疫情防控最新要求,凡出港旅客必须持有24小时内核酸检验阴性报告,请您带好口罩、间隔1米,配合查验。谢谢!”航站楼内广播在不间断播报。

身着“小红帮您”红马夹的机场工作人员有序引导旅客进入值机岛,提醒旅客一米距离排队,戴好口罩,并帮助老年旅客提行李。

记者在现场看到,行动不便的旅客张先生刚刚进入航站楼,“红马夹”便热情地迎了上去,立刻将轮椅推到了他面前。张先生不好意思,连连摆手,“可以坚持,不需要了。”经“红马夹”介绍服务都是免费的,他才安心地坐上了轮椅。

在机场问询台前,往常在银行大厅里办理业务的玻璃幕墙也成了机场的一道风景。内外互动广播成了旅客和工作人员之间的连心桥,尽管人被玻璃幕隔开了,但工作人员热情耐心的服务没有丝毫减弱。记者现场看到,旅客由于没接到航班取消信息,到机场后才发现航班临时取消,非常生气。“小红帮您”班组的何萌萌和她的同事,一边劝慰和安抚旅客别着急,一边和航空公司取得联系,及时协助旅客退改签,帮助旅客顺利完成出行。

刚刚还有情绪的旅客,对何萌萌和她的同事们服务很满意。他说:“疫情当前,大家都能理解,为民航的“红马夹”点赞。”

何萌萌告诉记者,疫情期间,机场航班锐减,但“小红帮您”的服务没有减,每天每班要坚守9小时以上。

在值机柜台,旅客与工作人员之间也增加了一道小小的玻璃幕墙,旅客有序排队值机,托运行李。值机柜台上,也放置了消毒凝胶瓶。

记者看到,工作人员仔细核对旅客身份证信息、核酸证明和健康码后,帮旅客打印登机牌,办理行李托运。递登机牌后,提醒随旅客用凝胶消毒。

在现场维持一米间距的李玉红告诉记者,疫情来临,千万不敢掉以轻心,要确保旅客和工作人员不交叉感染,是他们的头等责任,防控措施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落实落细。

为了配合疫情防控无死角,机场自助值机办理系统全部暂停服务,防止旅客自行办理,从源头上查漏补缺;地面服务“经兰飞、无忧行”中转业务全面取消。

在登机口,记者看到两名工作人员分别对排队进入登机口的旅客再次查验24小时核酸和健康码。李玉红说:“值机岗位与登机口岗位分别查验旅客核酸检测报告,严格做到“坚决不漏过,坚持不放过”,以“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原则严查每一位出省旅客。”

一对成都老夫妇,感动地说:“孩子们太辛苦了,从进机场到登机光手消就做了6次,他们的服务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身披“雷锋安检”绶带的工作人员把旅客引导进安检通道,验证后提醒旅客手消。进入安检通道,行李物品经过X光机检查后,对存疑行李开包检查。人身检查还需要旅客再次摘下口罩确认,360度移位检查服务,安检员在每个旅客面前都必须有两次深蹲膝。

特殊时期,是不是可以不用摘口罩?安检员告诉记者,这是标准,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减程序,再危险也得检查。

一拨旅客检查完毕后,工作人员立即对安检通道和设备进行全方位消杀,用酒精消毒湿巾对安检设备全面消毒。

在民航物流安检通道,工作人员对所有货物进行防暴检测后才允许进入安检通道,不论大小货物都和人身行李一样认真仔细进行检验,并通过X光机检查后才能进入货仓。

赵斌告诉记者,疫情当下,安检员必须做到一验一消、一检一消、一开一消,每工作1小对通道岗位进行全面消杀。

“雷锋安检”是兰州机场打造的以赓续雷锋精神为传人,想方设法服务旅客,用钉子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牌。在特殊时期的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安检员们冲锋在前,为旅客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在机场消防护卫部会议室里,记者看到,急救中心工作人员对驻场各单位及公司各部(站)疫情防控专员进行防护服穿脱流程及个人洗消培训。培训结束后组织理论和实操考核,所有参训人员均掌握了防护服穿脱技能,考核合格。

田玉成告诉记者,航班量减少,急救中心组织机场及驻场单位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和机场消毒规范化处置流程培训,这也是近一段时间来组织的第五次防护服穿脱培训。

连日来,急救中心全员上岗,对入境30天内解除集中隔离旅客移交新区卫健委、旅客居住地的疾控部门或社区进一步管控;对额济纳旗、北京、张掖、哈尔滨中高风险区旅居史旅客的排查,确保不漏一人,并协调转送;对发热旅客、黄码中风险、黄码风险城市漫入、黄码未做第一次核酸、红码密接人员、红码高风险人员特殊旅客排查和移交,还负责机场第三针疫苗的接种、核酸采样点的布置、中高风险区排查点的布置和日常管理,机场10个临时留观室方舱的每日检查等工作。

急救中心闫喜柱告诉记者,每天必须落实“必问健康状况、必问体温数据、必问核酸检测;必查健康码、必查行程码、必查个人防护;必讲防疫知识、必讲岗位防疫职责、必讲疫情特情处置”的“三必问、三必查、三必讲”。

在航站楼里,随处可见身着蓝色工装的民航物业清洁工频繁穿梭在旅客中间,她们是航站楼里的“美容师”。卫生间、电梯间、小推车、垃圾桶、座椅边都是清洁工必须坚守的工作岗位。他们的职责是伴随保障、清洁擦拭、预防消毒。

记者驻足观察,旅客刚刚起身,清洁工随即将旅客坐过的登子进行擦拭消毒。一天不停的工作8个小时,特殊时期需要加班工作12个小时,问她们“累不累?”,她们则毫无怨言“累也没办法,为抗疫尽点力吧”“特殊时期,来不得半点马虎”。

走进卫生间,记者看到清洁工大哥反复消毒擦拭,旅客使用便池后,就要立即消毒。这是民航物业公司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早晨5:00上班就没有离开过岗位。他说:“我的岗位就是卫生间,为旅客提供卫生安全的环境是我的责任”。

普普通通的工作,朴实无华的语言,干净舒适的航站楼、洁净无垢的卫生间、明亮如新的电梯、一尘不染的坐椅是每一位保洁员用心呵护的果实,旅客在候机楼的舒适体验和对他们工作的认可是最大的安慰。

华灯初上,刚刚送走最后一架航班。民航物业就开始启动对航站楼“无死角、无盲区、全覆盖”的全面预防性消杀。12名弥雾机操作手对航站楼地面、座椅、隔离带、饮水机、垃圾桶、卫生间等公共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消杀。

民航物业公司机场事业部副经理火存兴带领大家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进行地毯式消杀,每一个人都全神贯注、一丝不苟,他告诉记者,从消杀、清洗、擦拭整个一套流程下来,30余人基本上需要3-4个小时。

在兰州机场,到处都能看到青年示范岗,党员示范岗。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特殊时期他们坚守岗位,叫响了”疫情不退我不休“的豪迈誓言。

疫情面前,民航人与南来北往的旅客近距离接触,成了防疫的高危职业。但每个人心中“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不动摇。

航站楼外工作人员认真仔细核对信息在寒风一站就是10个小时。他们的职责是检查健康码和24小时核酸。早晨5点上班,航后才能结束。深秋的中川,天气一天天降温,身着防护服的安检员,按照一检一消标准,每检查一名旅客就要用凝胶进行消毒,尽管隔着橡胶手套,但凝胶与空气接触后,戴着橡胶手套的手更冷了。唯有靠挪动身体跺跺脚让身体暖和一点。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出省的最后一道防控关卡,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更是前沿的前沿,王成、闫喜柱、武学靖、赵丽就是他们的代表。每个人心中神圣的信念就是付出再多,也绝不能让疫情从他们手中漏过。

疫情突发,使得好多外地来兰旅游的老年人需要进行排查,在等待转送的过程中,医务人员为了让旅客既安全又温暖,打开空调,让旅客进入方舱安心等待移交。而他们身着防护服在汗水浸湿后,寒风吹来,冰凉似铁。送来餐食,他们先分给旅客,可有谁知道,医务人员也已是长达十多小时滴水未进了。旅客们焦急,情绪激动,他们还要耐心解释安抚。可有谁知道他们的父母也在家焦急等待,甚至卧病在床;他们的儿女只能由年迈的父母带着排着长队等待核酸检测……

王成告诉记者,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每一次电话响起,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地冲向一线。因为他们是白衣战士。

作为民航医务工作者,从机场放出去一个确诊患者,对不起全国人民,放进来一个确诊患者对不起甘肃人民。在所有员工的努力下,机场做到了常态化消杀全覆盖,公共区域常态化消杀无死角,服务触点手部消毒无盲点,员工全部按标准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具,实行一服务一消杀、一检查一消杀,坚决杜绝疫情在机场传播。

闫喜柱告诉记者,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只要按照已经总结的成功抗疫经验一步步去做,肯定就能取得疫情防控的胜利。

事实上,兰州机场急救中心一直坚守在甘肃省常态化疫情防控一线,但这一轮新的疫情,又使这些一直坚守在防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高速运转起来。中高风险航班的排查,入境人员的无缝对接,红黄码旅客的管控,密接、次密接的精准管理……都在他们紧张而有序的排查中得到准确管控。

安检员姚敏是安检站旅检二室内勤,丈夫王星皓是特检员。新一轮疫情到来,响应机场号召,所有职工不回家,就地备勤,新婚的他们,只能住在各自的集体宿舍里。姚敏每天的工作是统计资料,上传下达,而丈夫王星皓承担单位物资发放和防护用品配备,尽管在一个单位,一天也不能在一起。工作期间,偶尔会面也只能是匆匆而过,打个招呼相互提醒,注意防护。

姚敏说:“疫情面前,我们体会最深,虽然也有担心,但是只要按照标准做好防护和场地消毒,就一定会安全。身处民航防疫一线的我们,只有自已做到位,才能保障旅客安全,也才能为机场疫情防控尽一份绵薄之力。”

走进安检站休息室,刚刚换班吃饭的李燕琴边吃方便面边和孩子视频连线。“妈妈,你怎么还不回来啊?我都想你和爸爸了。”“妈妈这几天单位忙,过些日子回来陪你去游乐园。好好听奶奶话,别淘气”。

李燕琴的丈夫宗文翔是安检调度员。疫情以来,十几天没回家,3岁的小孩只能委托老人照看。丈夫从事的是安检设施设备运行保障工作和任务指令发布,出现人员高峰期还要对监护现场补位。李燕琴边擦眼泪边说,两口子住在机场的宿舍里面,想孩子了就发个视频,看到孩子快乐,我们工作再辛苦也愿意。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疫情能快点结束,早日与家人团聚。

同是安检员的李昱东,负责境外航班和往返兰州的中高风险地区航班的监护工作。疫情以来,安检站成立了党员先锋突击队,李昱东和其他3名党员积极请战,承担起了执行国际航班和中高风险航班的保障任务。平均年龄不到26岁的他们,向疫魔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仅8月份以来,就圆满完成保障中高风险航班370余架次。

当记者问到:“疫情凶险,你们的工作与旅客近距离接触,你们怕吗?”“不怕是假的,我们不干谁来干,因为我们是共产党员。只要严格按照防护标准做,相信不会有事的。”他们都坚定的说。

“小红帮您”班组的工作人员来回穿梭在旅客中间,“一点红”成了航站楼里一道靓丽的风景,问询引导、帮助因疫情不能正常出行的旅客、协助老年人搬运行李、查验健康码、提醒一米线、随时手消……

“怕不怕?“怕。为了疫情早日结束,为了旅客平安出行,我们的付出算不了什么。”

据了解,他们当中,有一群人,在疫情来临时,主动放弃休假,走上工作岗位;有的主动承担疫情期间的值班,让年龄大的,有孩子的,身体不舒服的回宿舍休息;还有的主动申请到最前沿的岗位、最危险的地方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伟大的抗疫精神。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疫情不退,我不退”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是深耕在每一个民航人心中的执念,他们不惧风雨,也不畏战斗。他们坚信: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记者:王生朝

来源:爱民航

编辑:李振英

责编:黄昕鹏

主编:史 昆

本文来自【甘肃广电-丝路明珠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