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热水器>

80升的热水器用不用打架子(热水器80升的要另外装支架吗)

80升的热水器用不用打架子(热水器80升的要另外装支架吗)

更新时间:2022-03-09 05:00:01

光明巷今昔

文/邵桂香

一 今日光明巷

光明巷在哪里?在铜川老市区,坐一路车到“信合大厦”站,下车就到。除红旗桥外,这儿是红旗地区连接一马路和二马路之间最便捷的交通要道。

每天早上,红旗地区最热闹的场所非光明巷莫属。这儿就像一台巨大的永动吞吐机,把成千上万的大爷、大妈、中小学生、上班族、生意人等,一群一群,不停地吞进去吐出来,吞进去吐出来,周而复始,永不停歇。因为这儿有个农贸市场,是红旗街地区蔬菜最便宜的集散地。世人大多都是“便宜虫”,喜欢价廉物美是人的天性。也正因这个,才有了大大小小的早点摊、小饭店、理发店、蒸馍店、跳蚤市场等等。

这里的生意人每天一大清早就把大捆大堆新鲜的蔬菜瓜果用三轮车、大卡车、摩托车、自行车,或手提、肩扛,在大货车的喇叭声、自行车的叮当声中运进来,再卖出去。挣个百八十元维持生计。也有些精明商贩的在这里发了大财。顾客大多空手进来,掏不多的银子,高高兴兴提着大包小袋子的菜品和各种食物满载而归。每天这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夏天,早上四五点钟,东方刚翻鱼肚白,勤快商贩们吵嚷的声音已打破晨曦,唤醒万物,翻开新的篇章,陆陆续续开始摆摊,连小鸟也自叹不如。他们将一车车新鲜水果蔬菜从车上卸下来,整整齐齐地摆在人行道上,静静地等着采购的顾客。甜桃、核桃、葡萄、枣、西瓜、甜瓜、吊瓜、草莓、苹果、梨等,本地的,外地的,新鲜亮丽,外表诱人,香味儿扑鼻。甚至还有南方水果,什么香蕉、榴莲、荔枝、龙眼、山竹、甘蔗、菠萝、火龙果等等也被小贩们不辞劳苦,千里迢迢从远处贩来卖。蔬菜更多,什么白菜、芹菜、莲菜、小青菜、黄瓜、丝瓜、苦瓜、西葫芦、土豆、辣椒、红萝卜、西红柿等等,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猪羊牛肉、鸡鸭鱼肉、豆腐粉条、干菜调料要啥有啥,应有尽有。为了赚钱,商贩们也够拼的,他们的辛苦既丰富了市场,也给自己带来了收入。

商贩们大都来得比较早,一是为了占个好位置,也是为了早早把货卖出去。好的地理位置人流量更多,顾客也多,菜的价格自然就高。因为这儿的菜市场一般只卖半天,一到中午,人潮慢慢退去,卖菜的也不得不把最后的蔬菜贱卖了走人。所以,十一点后,菜价就下来了。晌午罢市后,要是还需要的话就得到超市去买,超市的要贵不少,日积月累,要多出一笔不小的开资。

卖菜的固定摊位靠着漆水河边,大多搭着棚子,防雨防晒,台子搭的也高,菜一旦摆好,卖菜的不用来回弯腰。临时摊位往往在没有台子的夹缝中,经常被时来时不来的菜农们抢来抢去。

一大清早,有时甚至下午,没有固定摊位,位置稍微好点的地方就有人提前占领,或用一两个破编织袋圈起来,四周压上烂砖块;或用大点的几个塑料袋摊开,上面也压上砖块、石头什么的占上位置,好在第二天再来的时候不用为摊位发愁。

一般来说,商贩们来得早,顾客来得能晚点,大概六七点钟开始慢慢上人。 大部分顾客会先在附近吃早点,填饱肚子。早点摊一般是固定的门面,品种齐全。有刚出锅,油汪汪,两面焦黄的水煎包,有鸡蛋韭菜馅的,萝卜大肉馅的,羊肉的、白菜的等等;有热气腾腾一大锅,里面煮着海带丝、粉条、豆腐皮、黄豆等新鲜美味的胡辣汤;有黑米、玉米糁、小米、豇豆、绿豆等各种粮食熬成的,热乎乎、翻腾着泡泡的粘稠稀饭热在锅里待卖;还有从盖布下袅袅升腾出热气,白生生的大包子,有大肉、羊肉、白菜、南瓜、酸菜、韭菜等馅;还有荷叶饼夹菜,菜都是刚炒出来的,有的还冒着热气;也有刚出炉的热烧饼夹菜、肉夹馍等等。早点摊一般都不大,能摆上三五张小桌子,每个早点摊位都挤满了着急的顾客。能在这个时间来吃早饭的大都是上班族和学生。上班族,一般男士都衣冠楚楚,女士都打扮精致提着手包,大家都行色匆匆。学生们穿着各个学校校服,看校服就知道是哪所学校的。他们有的睡眼朦胧,个别灰头土脸的,一看就知道是起晚了。

不管是上班族、学生还是生意人,他们都在赶时间。大部分人为了节省时间会用塑料袋、泡沫饭盒或纸杯子把早点带走,也有一小部分时间充裕点的在店里吃。卖早点的都是行家里手,手脚麻利,边做边卖。每个店里不会有太多的工作人员,多数是夫妻店,也有雇一两个帮手的。顾客饭饱后,很多上班族顺便捎点新鲜、刚上市的蔬菜,免去下班后东奔西跑买菜之苦。

慢慢市场上人越来越多,到10点左右,客流量达到顶峰。这时候来的多半是或退休、或闲在家里,做饭看孙子的大爷大妈、家庭主妇以及偷空跑出来的上班族。

菜市场的水泥路面不很宽,并排能行两三辆车。此刻,满路都是人,摩肩擦踵,人头攒动。很多摊位都被围得水泄不通,用“拥堵”一点也不为过。随着人流拥来挤去,叫卖声、甩卖声、砍肉声、杀鸡声、讨价还价声也渐渐起来,高高低低,吵吵嚷嚷,此起彼伏,以至于人声鼎沸。所有的声音掺和在一起组成生活的交响曲,预示着美好、和平、新的一天的开始。

随着太阳的升起,阳光灿烂,地面逐渐变热。晒着、蒸腾着、漫游着各种商品的味道互相掺和蒸发到空气里。各种浓烈的调料味儿,花椒、八角、陈皮、丁香、干辣椒、小茴香等,商贩们用小型粉碎机“嗡嗡”地粉碎着搭配好的调料,细末很快伴随着响声飘荡在空中,四处游荡。散发的香料味儿,大老远都闻得到。淡淡的、典雅的水果香味儿,哪里能抵得上其他味道,显得那么柔弱,那么微不足道。鱼肉的腥味儿,洋葱辣椒的辣味儿,青菜的青气,还有女人身上溢出来的香水脂粉味儿,男人身上散发的汗味儿,还有脚臭味,甚至有人带着宠物身上的怪味儿,各种味道被夏日的阳光暴晒着、蒸腾着、膨胀着、混合着、揉搓着、纠缠着,掺合在一起,百味俱全,让来来往往的人们感受着最原始、最浓烈、最质朴的味道,这才是真正生活的味道!

光明巷连接的一马路和二马路之间有条河——漆水河。“民之初生,自土沮漆”这是《诗经》对漆水河的记载。漆水河发源于麟游县招贤镇硬里组,由杜水河、澄水河和御家河3条河汇流而成,上游称杜水,下游为漆水河,亦通称为漆水,属渭河水系的二级支流,又名漆水,古称杜水、武亭水、中亭水。《水经注》:“漆水出扶风杜阳俞山东北,入于渭。”。漆水河流经铜川老市区,以漆水河为界,西边的街道为一马路,也叫一路,东边的叫二路。也因此有了光明东巷和光明西巷。菜市场主要在光明西巷,所以,这儿更热闹。

通常去买菜从光明西巷进去。入口处,左边是座14层高的国贸小高层,也是老市区最早的一座高层住宅。据说上面住的大多是铜川市最有钱的人家,后面是司法局的一排家属楼。右边是煤机厂围墙外租出去的包商,卖美女们背的包包。这个包括店铺历史悠久,装修典雅,生意兴隆。一进门,门口有个可爱的玩偶用甜腻腻的女童音说“欢迎光临!”,走的时候玩偶又会 说“欢迎下次再来!”。房子里面挺大,但是,由于是宿舍楼底层大小三间房子,打通改造的商铺,进去后发现曲曲折折的不那么规整。聪明的商家依照地势设计柜台,分门别类摆上各种精致的包包。内部收拾得十分舒适,温馨、干净、整洁、时尚,卖的包在十里铺地区也很有名,主要是价格适中。里头大小包都有,方的、圆的、椭圆的、菱形的、长方形等;白的、黑的、黄的、蓝的、棕色的等各种颜色;手提的、肩背的、胳膊夹的;牛皮、猪皮、蛇皮、鳄鱼皮、人造皮。颜色、款式、价格品种齐全,几乎能满足各个阶层女性需求。由于品种全,生意也很好,经常是顾客盈门。出了包店往里走,是煤机厂的门面房。中间是煤机厂的侧门,门两侧人行道上是一个挨着一个摆小摊的。

光明西巷的地势像个“丁”字形,是能并列通过两三辆车的水泥路。两侧窄窄的人行道上,是密密麻麻的摊位,每家都撑着花花绿绿的大太阳伞。最前面有几家卖水果的,而且这些都是常年卖水果的贩子,各色水果都有,品种也比较齐全。每种都整整齐齐放在纸箱子里,十来个纸箱子,五颜六色摆成一大片,有的在盒子上盖上保鲜膜,防止水分蒸发。这些鲜亮的水果往往比后面农民卖自己的贵了好多,但色泽诱人,美味可口。商贩们都很精明,善于算计,也善于跟季节。随着季节变化,樱桃下来卖樱桃,桃子下来卖桃子,苹果下来卖苹果,以此类推,再搭配南方来的水果都是卖最好,最鲜亮的,价格不菲。

过了那几家水果贩子的摊位,中间夹杂着一两个卖古玩的小地摊。一块不大,不干不净的浅颜色布往地上一铺,上面摆上几个玉手镯、玉戒指、一两把旧铜壶、一两个不怎么新的青瓷小罐、几尊玉佛像、大小几个玉佩、几个“袁大头”、一小堆铜钱等等。各种物件分门别类,按大小个整齐地排列着,晶莹剔透。一个年长,相貌严肃、一脸故事的中年人坐在小摊后面,等着买主,像捕猎者在静静地守候着猎物。倘若有人在摊位前停留一下,主人立刻会满脸堆笑,滔滔不绝地介绍产品优点及价格,游说顾客购买。

水果摊后面有两家对着马路卖鸡蛋的,左边那家搭着个红色的长条棚子,火红的颜色,被太阳一照,颜色更加鲜艳。棚子下三四米长,一米多宽木板搭起一米多高的架子,上头齐整整放着一盒一盒的鸡蛋。大部分是红皮的,也有少量白皮的。红皮的便宜,大家都知道是鸡饲料喂养下的鸡蛋。白皮的贵些,也是鸡饲料喂养的,但不知道为什么会贵些,大概是白皮看起来更加纯净吧。据摊主说白皮的是土鸡蛋,是母鸡吃粮食下的,可是事实上并不是如此。红色棚子在金灿灿阳光照射下,棚子里变成鲜红色。无论是白皮还是红皮,鸡蛋在鲜红里显得越发红亮、可爱、有光泽。

摊主是位40岁来、忠厚、长脸、操着陕西口音的中年汉子,一看就知道是当地人。他也被鲜红的棚子照得彤红,瘦长、土黄色、被太阳晒得油亮的脸上,眼角鱼尾纹特别长,感觉他经历的岁月都折叠在那细长的鱼尾纹里。他高喉咙大嗓门,待人诚肯,厚道、和蔼可亲,秤上也不那么计较,所以顾客比较多,摊位经常被围得水泄不通。每来个顾客,他都会殷勤地递上个张开了的厚实的白色塑料袋子,热情招呼着让来人随便挑。顾客在鸡蛋盘里挑挑拣拣,他在一旁不厌其烦地把挑走的空格再拿鸡蛋填补起来。每次给顾客称好鸡蛋都后,左手提着鸡蛋,右手会麻利从摊子上再拽下个袋子,大拇指和食指对着轻轻一搓,搓开个小口,再在空中潇洒地一甩,整个袋子都张开了口,然后顺势套在左手提的鸡蛋上,为的是防止袋子破裂。他人勤快、会说、会为顾客着想,因此生意很好,常常是不到中午十二点,一货车鸡蛋就心满意足地卖光了。

右边卖鸡蛋的是个瘦弱妇女,没有搭棚子。但,从身后几个台阶上去就是她家不大的一个店铺。出售各种谷物豆类,都是当地各种农产品,其主要销售鸡蛋。

再往前沿着马路两侧一字排开,是农民卖自己果蔬的地摊,价廉物美。随着季节变化,什么季节卖什么果蔬。

往里走一点,两侧摊位后面是一个挨着一个不大的门面,右边基本是小饭店。卖牛肉拉面、扯面、刀刕面、米饭、炒菜、砂锅等。有的店里只卖一两样饭食,有的品种齐全。左边店铺品种较多,有小饭店、面皮店、炒菜馆、蒸馍店、鲜面店、理发店、还有两个饸饹肉夹馍店、糕点店、土豆粉店等等。两侧店面里散发出饭菜香味儿,随着抽油烟机的大烟筒款款飘荡在空中,勾引着人们的食欲,吸引住顾客进店就餐。当然,这些味道也展现着生活的幸福和安逸。

从光明西巷口,向东大约走200米,到河边桥头,有若干零散的中老年人席地摆着很小的地摊。摊主大多是年老的妇女和大爷们,他们席地而坐,衣衫陈旧,一脸沧桑。由于年纪大,通常来的比较晚,挤在其他摊位的夹缝里,用筐子、尿素袋或塑料袋带来的货也不多,卖自家种的三两种蔬菜瓜果。卖的时候很少拿称称,大部分把蔬菜捆成把,五毛、一块、两块的,一把一把地卖。即便不捆成把,最多也是拿一根杆秤,因为不是专业卖菜的,他们通常不会破费买个电子秤用。卖的也是自家地里种的几把青菜、几小捆葱、几个南瓜、一小堆萝卜啥的,或者是在野地里薅的几把野菜。都是刚摘来的,大多很新鲜,价格也便宜得多。

沿着河堤是个宽敞的三角地带,一条沿河堤的水泥路和光明巷的路在这里垂直。左边是靠河盖的一个不大,蓝色简易铁皮房子,无门,里面放着一二十个外表擦洗得干干净净绿色大垃圾桶,是用来存放市场垃圾的。市场上所有的垃圾都存放这儿,散发着臭味。市场结束时,清洁工彻底打扫干净,大卡车开过来把垃圾收集走,臭味才会消散。

垃圾房旁边经常是一两个处理过时衣服的地摊,搭着棚子和架子,支起高音喇叭吆喝着卖。有时是两三辆大货车,从外地拉来满车的新鲜时令水果堆在车里叫卖。对面是卖花木的,也卖空花盆,十几盆简单的花草和一摞摞空盆摆放整齐,有深橘色瓦盆,瓦盆侧面或写一个吉祥的字,或是一副简单的画,也有淡蓝色的塑料花盆。在这不缺味道的场所,花木散发出的香味早被四周卖鱼的、卖炒货的、水煎包、韭菜盒子......甚至还有垃圾桶散发出来的味道冲淡、粉碎,不知所踪。正像一滴墨水滴到河里,瞬间变淡,消失得无踪无影。也像不起眼的小人物,被忽略、淡忘。

卖花木的前面,是一对中年夫妻卖活鱼活蟹的摊位。旁边放着个很大的白色塑料盆,里面的大鲤鱼、黑鱼在冒着白泡泡的水里活蹦乱跳,有时鱼尾巴拍打起的水花能溅到外面地上。想必鱼儿们也知道自己大限已到,在焦躁不安中等死。旁边有个小点的白色塑料桶,上面蒙着黑色,大约直径半公分的粗线绳编织的鱼网,里面存放着些待售的大青蟹。青蟹呆在桶里,有的无聊地吐着泡泡,像在思考;有的四处乱爬,寻找突围的缺口;还有几个爬到网上到处张望,像是在寻思逃走的机会;还有几只,毛毛的大鳌紧紧地钳住网上的粗绳,想要钳断似的,急着逃跑。它们也都好像知道自己最后的命运似地,拼命做最后的挣扎和突围。幸亏有网挡着,否则不知道会爬到哪里去。这家还兼卖大小青虾、鱼头、变蛋、咸鸭蛋之类,品种齐全,摊位已经营很久,想来也有十来年吧。旁边有还个搭着棚子卖水果的,主要卖高档水果,果子新鲜可人,价格挺高。

有时候在这些摊位前的马路边,有一两个叫卖老牌子“蛇油膏”和“消食丸”的老人,端着个小凳子懒懒地坐着,一声高,一声低,有气无力地喊着“蛇油膏!蛇油膏,专治手脚龟裂!”“新安县的消食丸,谁要嘞~?!大人治胃病,小孩治食气!”。声音像快没电的播放机,一直反复,耐心地吆喝着,嘶哑的声音并不大。

沿着漆水河右边,拐弯处是个常年卖干果的摊位,用红白相间,条形花纹的塑料蛇皮袋拆开搭建的大棚子,即防雨又遮阳。下面支着个热气腾腾,黑乎乎,一米来高的铁转炉。夏天炒瓜子、花生,冬天也炒栗子。转炉里转动着半锅焦黄,热气扑鼻的石子和瓜子。随着缕缕青烟徐徐冒出,瓜子的香味也跟着旋转出来,在空中四处游荡,挤进每对经过的鼻孔里,刺激着路人的嗅觉,激活了人们的味蕾,勾引着大家去购买。旁边三张长条桌和地上摆着各种干果和刚炒熟的花生,也散发着浓烈的油香味儿。棕红色、油亮的糖炒栗子,散发着甜香的味道更加诱人。其他的,桌子上有用塑料袋子装着新疆的葡萄干、当地的核桃仁、还有各种瓜子、干杏仁、炒黄豆和绿豆等等待售。摊主是40多岁的两口子,一人用个大簸箕麻利地筛着从转炉里刚倒出来热乎乎的炒货,一人笑盈盈地招呼着顾客。由于货好,远近闻名,价格也硬棒。

往右拐,是个一两公里长的蔬菜市场。靠左,河堤一边,是固定的摊位,沿河堤搭着蓝色塑料棚子。下面是一米来宽,两米来长,棕色木条板子搭建起来的台子,每根木板有三寸宽。棚子里间或挂着个蓝底白字的小牌子,内容大约是“童叟无欺”、“群众利益无小事 食品安全是大事”、“建立诚信体系 保证食品安全”、“食品安全 人人有责”等等,引导者商贩守法经营。

固定的摊位分成了蔬菜区、肉类区和干鲜果区。最前面主要是些菜贩子的摊位,这些菜贩子大多是从河南乡下来讨生活的中年人。卖各种从批发市场批发来的新鲜蔬菜和鱼肉,有七八个摊位,卖主都是操着地道的河南话在叫卖。右边前面的人行道上是卖是豆腐,米、面、油,间或也有卖菜的。卖豆腐的大多支着个架子或推个三轮车,上面都是自产的、白嫩嫩的软硬豆腐、酱红色豆腐皮、豆腐干、豆腐丝之类的豆制品。有的很有声誉,打着自己的品牌,价格也公道。

沿着河堤右侧大约剩下有一半路程,是农民拿来自家种的蔬菜瓜果卖的地摊,比前面搭架子摊位上的便宜不少。菜摊子后面也有开着的小商店,把货物摆出来卖,大致是针头线脑,洗漱用品,裤头背心,卫生纸之类,都比超市的便宜不少。也有汽车拉的,堆成小山似的新鲜水果,堆在车上卖,经常是集市散了也不散摊,价格都比较便宜。

原本还算宽敞的河边马路,此时挤满了人,路上很少有大型机动车通过。如果有哪个不长眼的非要开车经过,那得非常小心,而且要不停地按着喇叭,甚至司机得时不时伸出头来给摆摊的,买菜的打招呼,说好话,求让路。那情景就像一只大甲壳虫一不小心闯进蚂蚁堆里,立刻被蚂蚁包围着,拥挤着,行动不便。

马路右边是煤机厂顺着河道盖的一排家属楼。一层住的人家一般都做了门面房,或自用、或出租。门面房里做着各种生意,粮店、餐馆、小卖部、服装店、理发店、干菜店等等,品种一应齐全。门头广告也打得五花八门,色彩斑斓,“xx干菜店”、“xx小卖部”、“xxx成衣店”、“xxx蒸馍店”......看得人眼花缭乱。

在通往光明东巷桥上原本是个叫“家乐福”的不大的超市,外面两侧是两溜清一色天蓝色卷闸门,只有几平米的小门面房,主要是卖早点。什么热面皮、胡辣汤、水煎包、米线、饸饹、豆腐脑、馄饨、大饼、菜夹馍,样样俱全。最近几年城市创卫,被拆除了。大桥也拆除了,建筑垃圾被卡车拉走后,露出宽敞空旷的河道。原来的桥头前摆放着重建大桥的示意图,预示着不久的将来,一条宽阔、结实、漂亮的大桥又会把一路和二路连起。

果然,在2018年,一条新的、结实的水泥大桥贯通了光明西巷和东巷!桥面不仅宽敞,也有着文化气息,除了并排能走三四辆汽车,两侧水泥护栏上刻着铜川的名胜古迹和名人诗文。两侧的人行道砌起高台,摊贩们又涌向大桥,在人行道上摆满地摊,蔬菜瓜果日用品,满满当当,叫卖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过了桥就是光明东巷,一眼望去,左边是一片多层家属楼,是纸袋厂和铁运公司家属区,里面夹杂着两座小高层。右边是集贤花园的高层,是高档商品住宅楼,也有一座多层。相对来说,光明东巷卖菜的不多,零星地在桥头、路边摆着几个地摊,绝大部分是农民用三轮车拉着,卖自家地里的蔬菜。右边河堤是两三家卖包子稀饭的小饭店,剩下沿着光明东巷的路一直到二马路,两侧都是小店面,卖早点和其他商品,和光明西巷的热闹劲相比冷落了许多。

人们去光明巷,其实主要是去光明西巷,买了菜,顺便把早点吃了,再做饭就到中午了。冬天的光明巷,生意人不像夏天来的那么早,能稍晚点,大概五六点钟开始陆续上人。那时候天还没有大亮,勤快的早点来,主要是为占个好地方,位置的好坏对生意的好坏很关键。由于天冷,很多生意人也很注意果蔬的保暖,气温一降到零下,他们大多会用旧棉被把果蔬盖起来,防止冻坏。由于来往的人多,即使遇到下雪,地上也很难有积雪,经常是雪还没有落到地上已经融化。有时雪很大,掉到地上的雪花和着烂菜叶还有泥土会被来来往往的顾客踩成稀泥汤。

光明巷最热闹的时间是腊月,附近绝大部分人家都会去购买年货。最先火起来的是干菜、调料类,然后是水果和肉类,最后是青菜。年前一两周果蔬往往被商人炒得高得吓人,几乎每样都贵,有的甚至翻好几倍。记得有几年,年前两三天韭菜被炒到17、8元一斤,快赶上猪肉价了,因为韭菜几乎是大多数人家包饺子的必备菜,人们贮存大量果蔬以备过年用。年后的几天卖菜的很少,价格也回落不少,一般到正月初五后市场才慢慢重启,过了正月十五,市场又变得正常。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平时的生活水平跟过年差不多。所以,最近几年,即使在过年的时候,来购置年货的顾客和平时也差不了多少。

随着科技进步,光明巷的生意人也与时俱进。记得有次去吃早点忘带现金,卖饭的大嫂指着桌子上的二维码说“可以扫码付钱”。再后来去买菜、吃饭,大部分摊位可以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比现金方便多了。不带现金也减少被盗的危险。想来微信和支付宝不仅取代很多行业,连小偷也要被消灭了,这倒是给警察帮了大忙,也净化了社会环境。这大概就是现在流行的“我消灭你,和你无关。”

二 昔日光明巷

这个给红旗街地区十几万百姓生活提供了不少生活便利的光明巷,又有几人能记起它的过去?

记忆中的光明巷,是那样的沧桑、苍凉和久远。

上世纪八十年代,铜川漆水河上的正规桥还很少。在我的记忆里,红旗地区就三座:红旗桥、体育桥和木材公司门前的那座向阳桥,都是石拱桥。剩下是两根锁链一拉,下面用两根小孩胳膊粗的麻绳吊着,麻绳上面稀稀拉拉横着铺上木板,大约一米来宽的软桥。由于年代久远,木板大多被过往行人踩踏,磨得没了棱角。每块木板之间大都离得比较远,走在上面摇摇晃晃,极不稳当,得紧紧抓住锁链才能通过。再加上有时候有调皮的男孩子经过,他们故意捣乱,吓唬女孩取乐,跺着脚把桥踩地晃来晃去。当时,连接光明巷东西两边的就是这种软桥。那个桥我很少走,宁愿绕得远些走石桥。

软桥下是潺潺的漆水河,清澈见底。平日里河水不大,只占半个河床。夏天,妇女们拿着根深色棒槌“啪!啪!”地敲打着洗衣服,水花四溅伴随着妇女们的说笑声和孩子们的嬉戏声。小孩子在河里蹚水玩,有的戏水、洗澡,有的摸螃蟹、抓蝌蚪。

一到夏末,大雨过后河水暴涨,滚滚的黄色泥浆水,浩浩荡荡占据整个河道,河面上晃晃悠悠漂着从上游冲下来的蔬菜、瓜果、木料、垃圾等,胆大的会站在河边捞东西。有时候河水会将要漫上河面来,此时,人们并不害怕,河两岸和石拱桥上挤满看热闹的人群。

那时候,光明巷还没有名字,因为入口处是司法局,周围的人们把这里叫“司法局巷子”。这个巷子只是一条沿着两侧平房屋檐的走向,延伸出歪歪扭扭的一条小路,是连接一马路到软桥的通道。由于我有一个很要好的闺密在向阳桥旁的木材加工厂附近住,因经常去她家玩,必须经过光明西巷。

当时,光明西巷口,右边是司法局的一座三层办公楼,再往后是一片破破烂烂低矮的土坯房。住户大多是附近煤矿生活比较贫困,没有公租房的家属,或者是无业人员。右边是煤机厂(过去叫中机厂)的围墙,围墙下面也有几家私建平房的住户。

清楚地记得路中间有家是修牙的,土坯盖的不大的几间房子,年代久远,泥墙斑斑驳驳,破损的屋檐下经常有几个蜘蛛网在阳光下熠熠发亮。靠路左边一侧有个窗台上,总能看到一个发黄的小硬纸盒里摆放着一堆一堆拔下的烂牙齿,或黑得不成样房子,或烂掉一大半,或有个窟窿,看着阴森恐怖。门口挂个脏兮兮的半截白“的确良”布门帘,上面绣着个红十字。透过很小,肮脏窗户的四方玻璃,模模糊糊能看到一个胡子拉碴,胖胖的老者,在给坐在躺椅子上的患者拔牙。有时候隐隐约约还能听到患者痛苦的“哎吆”声。每次经过,首先看到窗台上的烂牙,心里已经是疙里疙瘩,再听到呻吟,更让人心里不舒服,像是疼痛的感觉会蔓延到自己口里一样难过。每次走到拔牙的门口都厌恶地,逃也似地快步走过。

沿着蜿蜒的小路大约走200来米,到软桥桥头,就这么一段一米来宽的路,经常被雨水冲得坑坑洼洼,然后坑洼处被旁边的住户用炉灰和垃圾垫起来。等再下雨的时候,稍微大点的雨又会把炉灰垃圾冲走,甚至更大的时候把下面的生土也卷走一部分,露出更大的黄土坑洼。就这样,一到夏天,歪歪扭扭的小路被不断地冲破,垫起来,再冲破,再垫起来,路是愈加坏了。想来破房子里一定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外面下小雨,里面漏水。

走到桥头,右拐,沿着河边走是去闺密家的路,也就是现在菜市场的位置。河边是条窄窄的土路,右边还是煤机厂的院墙,小路和院墙之间距离很大,宽阔的地方主要种着高大,粗细不等的梧桐。看树的粗细,估计已经长了很长时间。树干大多粗壮笔直,树冠如盖。大大的,毛茸茸的树叶在风中婆娑,树荫一直铺盖到河边,庇护得小路也比较凉快。沿河边还种着一排柳树,枝叶茂密细长,如长发美女。路上行人稀少,人们大多从软桥上过去了。

煤机厂厂院很大,因此,院墙也长,院墙不很高,大概两来米高,用红色砖块和水泥砌起来。由于年代久远加上潮湿,红砖颜色有的成了灰红色,有不少地方砖块已经开始掉沫子,墙根下面泥地上经常隐约可以看到一层红砖沫。

去闺密家得把那院墙走完才能到。她家是一个标准的农家院子,长方形,大约十几米宽,二三十米长。院中央种着两棵高大粗壮的梧桐,一到夏天,树影婆娑、婀娜,遮蔽着半个院子,十分凉快。闺密的外婆常常是戴着老花镜,一边在梧桐树下做着针线活,一边看护着孙子孙女们,邻家的孩子也经常来乘凉。

除了门口,三面都盖着不大的几间平房。正对着大门的应该是上房,面积比较大,左侧三间小房子,右侧大门口的地方也是一间小房。所有的房子都是用土坯建造,陈年老旧,麦草抹的泥墙破旧,墙面坑坑洼洼。右侧是一个圈起来的小菜园,院子中央靠右点的是一口水井。井不很深,水,却清凉甘甜。特别是到夏季,在那绝大部分家庭都没有冰箱的年代,她家经常能吃到用井水冰镇过的大西瓜,我跟着吃了几次,甚是甜美。

她家附近,沿着河堤一大片都是些无房户私盖的土坯平房。屋顶灰瓦,掺和了碎麦秸秆的泥巴抹成的土墙,深黄色、破旧、低矮、昏暗。那时候家家户户孩子都比较多,一群一群的吵吵闹闹,跑来跑去串门子玩,好不热闹。

过了那片家属区,窄窄的河边,路上行人比较少,每次一个人走过那条小路都战战兢兢。特别是,如果玩得晚了,回家更是害怕。由于每盏路灯都昏暗,还离得都比较远,一路上看着月光下斑驳的树影,摇摇晃晃,鬼鬼祟祟,加上风一吹,沙沙作响,让人不由得想到听过的鬼故事。此时顿时毛骨悚然,心,立刻揪起。总感觉会有鬼或坏人从树丛里猛地钻出来,或是有人在后面追赶。一边走,一边不时地回头看看。见没人,继续加快步伐,有时候甚至是跑回家的。其实每次离开,闺密都会送我一段,甚至要送到一路口,我都谢绝了,毕竟她也是女孩。其实,走了无数次也没见到一次鬼或坏人。偶尔倒是碰到一两对躲在桐树林谈恋爱的男女,不知道他们害羞不,反正我总是低着头,难为情地加快了步子。

随着经济快步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煤机厂伐了梧桐林,在围墙外面,沿着河边盖了几座家属楼,桐树林很快消失。有了家属楼,自然也就热闹起来。于是乎,住在一层的人家在自家门口空地上加盖平房,或做厨房、煤仓,或当门面房做起生意。于是有了小饭店、小卖部、蒸馍店、烟酒摊、裁缝铺、理发店等等。有了人气,卖菜的随之也来了,并且越来越多,热热闹闹,吵吵嚷嚷,俨然成了市场。房子越盖越多,越大,拥堵着,挤占着,把河边的小路挤得很窄很窄。小路依旧还是土路,下雨就水泥路,不下雨就是扬灰路。

随着家属楼,小商店和菜市场的兴起,慢慢形成气候。一个市场的兴起,必须有稳定的客源,便利的交通,这些条件光明巷刚好都具备。由于已经形成气候,政府就不得不管管。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扩路,正式建农贸市场。煤机厂家属楼外盖的平房属于违章建筑,必须拆除。当时感觉拆除的难度挺大,最后还是大铲车开来,“哗啦啦”几天功夫全部拆掉。拆除时满地的瓦砾和参差不齐的水泥,砖头断墙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路面拓宽,铺成水泥的路面,一次并排能过两三辆车,中间还修了不少减速带,让过往的车辆减速,慢行,以保证行人安全。

路两侧还修了窄窄的人行道,沿着河堤建起一米来高的水泥柱子围栏,现在已经用涂料刷成白色。从此,光明西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名正言顺的农贸市场。

这几年,市场也有了个正规的名字“中兴堤便民市场”,俨然是个正规市场。当然,老百姓还是习惯叫光明巷菜市场,至于何时起名叫光明巷的,也就这十几年吧。政府不断努力整修河堤,净化河水。随着铜川城市的快速发展,光明巷也会越来越干净漂亮。

逝川不息,日月如梭,街巷在渐渐变得靓丽起来。有多少往事逐渐暗淡,但依然有许多清晰地印在脑海里,而人却随着一场场风霜雨雪,慢慢变老,也变得与时光融为一体了。

关于作者:邵桂香,女,陕西铜川矿务局第一中学英语教师。陕西煤化作协会员;铜川市诗词学会理事;铜川市王益区作协副主席;铜川市漆水雅音诗社副社长。有多篇诗词对联、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在全国多家报刊杂志网络发表。出版有长篇小说《有风 有雨 有阳光》、诗文集《惠心杏坛飞彩凤》、《对联诗词曲赋欣赏与写作教程 上》。

,